在世界各國,最喜歡旅游的要數德國人,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足跡。如今,以旅游為樂的德國人又玩出了新花樣:向神秘的海底進軍,拍攝海底猛獸——大白鯊的身影,這是海底冒險旅游中最刺激的項目。
“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我們3個潛水員站在一只2米見方的大鐵籠里,雙手緊緊地抓住大鐵籠的欄桿。大鐵籠由鋼索吊住,由一艘船徐徐放人海里,并漸漸向海底深處沉下。海水的溫度只有14℃。船上的探照燈打開了,朦朧的光柱斜射人海底。突然,有一個龐然大物在我們腳底下活動,哇,是一條長達6米的大白鯊!瞬間,這條來勢兇猛的海底猛獸出現在我們面前。它又稱‘噬人鯊’,是鯊魚王國中最兇猛殘暴的一種。它咧開血盆大嘴,露出數百只鋒利如刀的尖齒,向我們游來并迅速咬住我們事先準備好的肉餌,嚇得我幾乎要失去知覺,竟忘了按下攝影機的快門。”塞巴斯蒂安·鮑爾向他的同伴描述他此前從未遇見過的險境。40多歲的他,是職業海底攝影師,也是一名海底冒險旅游迷。多年來,他與他的同伴在海底攝下許多海洋動物的珍貴鏡頭,但是與大白鯊面對面,還是第一次。這次他花了1.8萬馬克,好不容易才預訂了這次令人恐懼而富有刺激的玩命游戲——海底冒險旅游。
海底冒險旅游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主要是滿足追求刺激的旅游者親自到海底拍攝兇猛海洋動物的要求。區域設在南澳大利亞林肯港。這里屬于印度洋水域,也是大白鯊出沒的地方。數百年來,無數的船只被狂風和海浪推到海灘,撞上棱角尖銳的礁石而成為碎片,因此,人們稱這些礁石為“災難礁”,與坎加魯瑪之間有長達150米的水下通道。好萊塢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在這里成功拍攝過驚險恐怖片《大白鯊》。在該片中擔任主角的羅德尼·福克斯曾與大白鯊搏斗過,他本人還是斯皮爾伯格的顧問。自從他成功地拍攝了《大白鯊》、《奧卡爾——殺人鯨》等影片后,便決心在這里為好奇的冒險家們開設特殊的旅游項目,以賺取更多的錢。
每天上午10時左右,海底冒險家們便云集在海礁旁,分成小組待命出發,由鋼索系住的2個大鐵籠從船上放進海水中。每只大鐵籠高約3米、寬2米,可容納3人。鐵籠的兩旁掛著2只大鋼筒,在人頭部的上方,有一條供人觀看的觀察口,參與者可將頭伸到籠子的上部,以攝下驚險的場面。在鐵籠的最上部有一只可打開的箱蓋,羅德尼在甲板上打開箱蓋,3名攝影師穿上潛水服,背上背著可供水下3小時呼吸用的氧氣瓶,然后大鐵籠頂部的箱蓋就砰然關上了。
大鐵籠下沉數10米后,羅德尼將事先準備好的肉餌扔到水中。這是用金槍魚、馬肉和動物的血混合而制成的碎肉,是羅德尼自己發明的。根據他的經驗,鯊魚的嗅覺極為靈敏,它一聞到血腥味即來。肉餌內有尖銳的鉤,在大白鯊吞食這些食物時,尖銳的鉤便深深刺人大白鯊的腭部。
魚鉤的上部是一只浮在水面的氣球,兩者用繩子相連結,船上的看守人是羅德尼的助手琳達,她如果看到氣球下沉,便立即發出警報,在兩盞500瓦探照燈的強烈照射下,早已等在船上的游客看到一條大白鯊在水面上拼命掙扎,這條被稱為“伏羅弗”的大白鯊隨即被吊起,它一離開水面就無法逞能了。大白鯊的牙齒呈三角形,每條大白鯊都有數百顆這樣的牙齒,在旅游紀念品市場上,每顆牙齒可賣到90美元。
(清靈摘自《科學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