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常聽種植農戶反映,原打算種植草莓的面積計劃,常因死苗或成苗率低而未能如愿。
通過調查,發現死苗的原因很多:一是移栽大田嚴重缺乏鉀肥,導致葉片葉柄呈黑褐色灼傷狀,繼而干枯壞死;二是移栽時氣溫過高,蒸發量大,灌水不及時,成活率低;三是移栽后田間濕度過大,排水不良,而爛根死苗;四是用水浸泡過的幼苗不易成活;五是從連茬帶菌基地采用未經消毒的苗子移栽,而感病死苗;六是移栽深度過深,生長點被土埋,而爛心死苗;七是栽植過淺,根頸外露,難以產生新根,而引起干枯死苗。
為了提高草莓的成活率,可采取以下對應措施:①施足多元素營養肥料。移栽之前,要施足底肥,并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配比施肥。氮、磷、鉀肥的配比為1∶1.26∶0.74。由于草莓對鉀肥甚為敏感,每667平方米(1畝)應配施15~20公斤鉀肥作底肥。②確保幼苗質量。一是要采用無病蟲侵染的幼苗;二是要幼苗葉柄短粗,有4片展開的新葉,新根發育良好,葉色濃綠;三是要幼苗平均鮮重達30克以上;四是要忌用葉柄過長的徒長苗;五是不要使用清水浸泡時間過長的幼苗。③適度栽植幼苗。一是移栽大田的土壤要精細耕整,做到土松草凈,上虛下實;二是移栽幼苗時使苗心的莖部與地面持平,苗心不被土壤蓋沒;三是深淺的標準為“深不壓心,淺不露根”;四是栽苗后要將細土壓緊,使根土緊貼,防止吊氣失水生理死苗。④加強栽后管理。一要做到避過高溫天氣栽苗,盡量選擇陰天或早晚栽苗,陡遇高溫時要蓋草遮蔭或用遮陽網降溫;二要栽后及時澆透水;三要隨即查苗補苗,發現漏栽或栽植方位不正確的要補栽和重新調整苗的方位;四要調節大田濕度,充分利用高畦栽培,排明水,濾暗水,保持墑情適度。(湖北省孝感市農業局 余宏章 郵碼:432100)
如何解決大棚葡萄隔年結果難題
各地冬暖大棚栽培的葡萄常常出現隔年結果現象,也就是說,一年豐產,次年產量很低無效益,第三年又恢復正常產量。冬暖大棚隔年結果的解決辦法有以下三種:
一是長梢修剪。修剪時留到第10芽左右(視具體樹勢而定)。這樣做能比常規修剪大幅度提高產量,但結果部位太靠前,不利于生產管理,產量也不太穩定。
二是夏季短截重剪。在4月底5月初收獲葡萄后,在當年結果枝的基部留2~3個芽短截,促發新梢,新梢長到6~7月份正好能進行花芽分化,冬季再按常規修剪。但此法重度短截去掉大量新梢,會嚴重削弱樹體營養,因此要加強水肥管理,促使二次新梢速長。
三是留副梢夏剪。一般夏季管理都將副梢抹去,此法不同之處是在當年結果枝上留副梢培養,采果后結合第二種方法,促進二次新梢生長,確保二次新梢在6~7月份正常進行花芽分化,冬季按常規修剪。(山東省釀酒葡萄科學研究所生物中心 盧炳芝 郵碼: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