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農科院果茶蠶桑研究所(郵碼:430209,電話:027-87987820)最近選育成功多倍體桑樹新品種“鄂誘1號”、“鄂育1號”。
這兩個品種均具有發芽早、生長快、產葉量高、葉質優、抗旱抗寒性強等特點。(湖北 周哲)
新型生物農藥問世
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系(郵碼:150006,電話:0451-6416944)楊謙教授運用轉基因方法,成功研制出第二代毛殼菌生物防治菌產品,具有對抗化學農藥的抗藥性。該產品可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馬鈴薯晚疫病等10余種病害。(黑龍江 韓燕)
優質沙棘正加速推廣
在西部大開發中,有“綠色金子”之稱的沙棘被列為改良土壤、防風固沙的優質首選品種。黑龍江省農科院漿果研究所(郵碼:152204,電話:0455-4623112)成為國內最大的沙棘良種基因庫,他們選育的綏棘1號、2號、3號新品種,以其果實碩大、高產、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被國家林業、水利部門確認為我國第一代優質沙棘品種。(黑龍江 呂良才)
龍眼“銀早98”選育成功
由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農業局區劃辦(郵碼:361100,電話:0592-7022096)選育的龍眼早熟新品種“銀早98”,最近通過專家驗收。
該品種果型中大,果肉清脆爽口,甜而不膩,保鮮期比普通龍眼延長10~15天。 (福建 張璽珍)
青梢紅和褐首鯰人工繁育成功
南昌市水產科學研究所(郵碼:330038,電話:0791-3851411)最近對青梢紅和褐首鯰進行人工繁殖,均獲成功。
青梢紅多棲居于靜水湖泊中,以水生昆蟲、枝角類等為餌。褐首鯰是美國淡水養殖業的主要飼養對象之一,適溫廣、食性雜、產量高、易飼養、易捕撈、肉質鮮美。(江西 郭遠明 )
稀有藥用植物人工栽培成功
三種藏茵陳類藥用植物——川西獐牙菜、抱莖獐牙菜和花錨最近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郵碼:810001,電話:0971-6143610)人工種植成功,并通過了青海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它們的產量分別達到了每667平方米(1畝)337.9公斤、205.8公斤和142.5公斤。(青海 顧玲)
蠶能吐出彩絲,奇!
安徽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郵碼:230061,電話:0551-2826593)最近開發出一種神奇的色素,只要將其添加到桑葉中讓蠶吃掉,蠶就能吐出彩絲。
據專家介紹,根據添食色素的不同,使家蠶繭呈現出不同色彩,目前結出的繭主要有紅、橙、黃、綠4種顏色。(安徽 沈羽中)
治療蔬菜菌核病有新法
黑龍江省科學院應用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工程實驗室(郵碼:150010,電話:0451-4637854)張淑梅等人用生物防治方法治療蔬菜菌核病取得成功,最近通過了省級鑒定。
他們篩選出一株枯草芽孢桿菌,進行液體發酵,用發酵菌液浸種或制成可濕性粉劑拌種,可有效防治蔬菜菌核病。(黑龍江 田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