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先生是一位傳統文人氣質很濃的詩人兼學者,他喜歡在夜間上課。在西南聯大任教時,他經常到教務處交涉將他上午的課移到晚上。晚間上課很安靜,待講到興致盎然時,他便一再延長下課時間,有時不到“月出皎兮”不會下課。
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講課很少翻課本和講義,總是站在講臺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到激動時,他便走下講臺,揮動胳膊,言詞密集,“唾沫橫飛”。一些坐在前排的學生說:“聽馬先生上課,要撐雨傘。”
著名國學大師、史學家陳寅恪總是閉著眼睛講課,內容古今中外,隨口就來,引經據典,毫不出錯,到下課時,才睜開眼睛,走出教室。
散文家梁實秋上課時,黑板上從不寫一字,他說:“我不愿吃粉筆灰。”
著名詩人徐志摩上課則干脆把學生帶出教室,到郊外青草坡上雜亂坐著,或躺著,聽著小橋流水,望著群鶯亂飛,學生同他一起遨游詩國。
著名社會學家潘克旦走進教室先從身上掏出一包香煙,抽出一支問學生抽不抽煙,學生當然不抽,他便點燃那支煙,開始上二課。由于他的課講得好,經常是學生滿堂。
梁啟超先生講課時,講到精彩處,“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情緒好轉又“涕淚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每次講完課,他都大汗淋漓,愉快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