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篇
問:甘蔗為什么被譽為“無蜂之蜜”?
答:公元前327年,馬其頓皇帝亞歷山大在他的遠征軍開往印度前,給軍隊的司令官們每人嘗一點蜜,以示最高的信任和嘉獎。遠征軍回國后,有位司令官驚喜地告訴國王說,印度的“蜜”不是來自蜜蜂,而是取自蘆葦桿。原來這位軍官錯把甘蔗認作蘆葦了。因甘蔗甘甜似蜜,故被譽為“無蜂之蜜”。
我國是甘蔗的原產地之一,栽植甘蔗的歷史十分悠久。三國時代,魏文帝曹丕很喜歡吃甘蔗。他在大殿上同大臣們議事時,還邊吃邊談哩!下殿時,居然還拄著甘蔗當拐杖。可見,自古以來,甘蔗就是一種頗受人們歡迎的果品。
問:我國甘蔗有哪些名品?
答:我國甘蔗的栽培品種按用途可分為糖蔗和果蔗兩大類。糖蔗是制糖工業的重要原料。果蔗肉質脆嫩、清甜爽口,其中以廣東“克皮”、福建“烏皮”、臺灣玫瑰竹蔗、浙江蘭溪“紅皮”、潭州白蔗、浙江塘棲的“青皮”甘蔗最負盛名。
問:蔗汁為什么有“天生復脈湯”之譽?
答:蔗汁清甜爽口,其中含糖量達12%-18%,內含新鮮果糖、蔗糖和葡萄糖,易被人體吸收。蔗汁還含有多種氨基酸和鈣、磷、鐵等無機鹽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維生素C等營養素。人們在劇烈運動之后或旅游途中吃點甘蔗,不僅清涼解渴,而且能迅速消除疲勞;凡勞累過度或腹饑過分,因低血糖而引起虛脫者,只要喝上一小杯蔗汁,就會精神倍增。
中醫常以甘蔗汁治療疾病。甘蔗汁生飲性寒涼,能消渴解酒,并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之功,故被譽為“天生復脈湯”。若甘蔗煮熱飲,性轉溫,有益氣補脾、和中下氣的作用。
應用篇
中醫臨床常把蔗汁作為清涼生津劑,用于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結、消化不良、反胃嘔吐、高燒煩渴等癥。我國民間用甘蔗治病的驗方不少,現介紹幾則,供讀者試用。
甘蔗適量或榨汁與等量西瓜汁混合,每日吃2-4次。功能清熱生津解暑。適用于暑熱煩渴,熱病傷津。
甘蔗500克(切成小塊),荸薺200克(洗凈,不去皮,切開)茅根50克,水煎代茶飲。功能清熱利咽利尿。適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咽痛音嘶、小便短赤澀痛。
甘蔗250克(切成小塊)、蓮子芯10克,蘆根50克,水煎服。功能清心生津。適用于口舌生瘡、便秘。
甘蔗500克,切成小塊,水煎代茶。功能生津利水。適用于妊娠水腫。
甘蔗汁100毫升,另加姜汁10滴。功能生津和胃。適用于妊娠嘔吐。
甘蔗汁100毫升、蘿卜汁100毫升、百合100克。在百合煮爛后和入甘蔗、蘿卜兩汁,于臨睡前服。功能潤肺清熱。適用于虛熱咳嗽。
甘蔗汁100毫升、高粱米適量,如常法煮高粱粥,和人甘蔗汁作早餐。功能清熱生津止咳喘。適用于口干舌燥,虛熱咳嗽。
甘蔗適量,洗凈,去皮、去節,用果汁機榨取原汁,裝入蓋杯中,置冰箱備用,飲用時可加入冰塊。功能清熱潤燥,生津止渴。適用于煩熱消渴、口干舌燥、腸燥便干及熱性體質者食用。
訣竅篇
甘蔗在運輸中,表皮會附著病菌、病毒及寄生蟲卵。食用時,如果不洗干凈,或用沒有消毒的刀削皮、甚至連皮啃,那些致病的微生物極易使人染上甲型肝炎、痢疾和腸炎等疾病。
甘蔗易受霉菌污染而變質。變質的甘蔗心顏色略深,呈淺棕色(正常的甘蔗心呈乳白色)。食用了變質的甘蔗會引起中毒。其癥狀表現是惡心、嘔吐、后中樞神經受損,輕者頭痛、頭暈、眼發黑或復視。重者出現陣發性抽搐、昏迷,極重者1-3天內死亡。
為此,變質和被污染的甘蔗不允許出售。我們購買甘蔗時,要善于識別,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而上當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