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今年的業余與專業對抗中業余選手又以5:1大勝,而且是在前三臺讓先的情況下。于是中國業余棋手的水平已居世界前列的說法驟然間漫延開來,但這究竟是一種錯覺還是我們真的可以凌駕日韓業余棋手之上呢?比之日韓“純粹”的業余選手,我們又有多少水份呢?
也不知是從什么時候起,兩子就成了業余圍棋與專業圍棋水平的一道分水嶺。無論是在中國、日本或是韓國,業余棋手若想向專業棋手討教一盤,那至少得先在盤上老實地碼上兩子,這幾乎是約定成俗的“行規”。
兩子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很難給出一個量化的標準。常昊等依據目前的黑先貼目制大致推測,兩子的優勢在二十目以上。專業棋手習慣于精打細算,半目、一目地摳,被人讓先就已不在一個檔次上,遑論兩子。當年吳清源先生揚威日本十番棋擂臺時,木谷、橋本、坂田等只被降至先相先,就覺得是平生的奇恥大辱。木谷一氣這下,全身心辦起了“木谷道場”,這是后話。據說日本江戶時期的一位圍棋名人曾擲地有聲地說:“被讓兩子,那就不叫棋?!边@話雖極端了點,但由此可見歷來圍棋專家的自負。十二世本因坊丈和與業余強豪米藏的二子棋,是近代日本棋壇的一段佳話。但傳去傳來,都說專家的棋高深莫測。
對現代圍棋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咱中國圍棋在半個多世紀內是被日本人讓兩子的。自然,在當時日本人的眼里,中國的圍棋也就屬于“業余”。因此,1960年中日圍棋恢復交流后,日本代表團的名單中總是少不了業余棋手。像大竹英雄等職業棋手,一度就不屑與中國棋手分先對局。這還不能全怪日本人狂傲,因為咱們的老國手過惕生、劉棣懷等,即使與日本業余棋手對局也不占上風啊。至直1979年第一屆世界業余圍棋錦標賽出臺時,聶衛平還是以“業余”棋手的身份捧杯的呢!
這些都是陳年舊事了,我之所以把它們翻出來,只是想說兩子的差距遠比咱們一般人想象的大,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扯平的。1988年,在中日圍棋擂臺賽掀起的圍棋熱浪中,首屆“晚報杯”全國業余圍棋大賽應運而生。組辦者匠心獨具,策劃了專業棋手與業余棋手對抗賽。在征求專業棋手的意見時,老聶說:“擺兩子吧!”以聶棋圣當時的水平和狀態,連日本的超一流棋手也不怎么放在眼里。只讓綠林好漢們擺兩子,算是照顧情緒了。
從此,專業棋手與業余強豪的兩子對抗賽,就成了一年一度的晚報杯的壓軸戲。1995年前,綠林好漢們的確不怎么經得住折騰,不僅6戰1勝2平3負明顯居下風,而且還吞了一回零蛋,怪沒面子的?!皹I余棋手想過兩子關,沒門?!崩下櫿f。但話音未落,緊接著的三年較量,綠林豪杰卻出乎預料地有了抗摔打的能力,與專業棋手平分秋色。
1999年,風云突變,草莽英雄一頓亂棍,直打得老聶、馬小等只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來了個5比1的大捷。2000年,業余軍團乘勝追擊,4比2再下一城?!白寖勺佑悬c累。”專業棋手們的信心開始動搖了。因此,新世紀到來,專業棋手就給了業余棋手一個臺階:實行升降制。不用說,他們壓根兒就不指望讓業余棋手三子。結果,在去年的對抗中業余棋手又以4比2勝出,將交手棋份提高了半格——前三臺授先,后三臺讓兩子。
今年的晚報杯,李岱春以驕人的十連勝衛冕成功,位居2至6名的分別是付利、劉鈞、劉軼一、鮑云和崔前進。尤其是前4位,可以說是當今中國業余棋界的“超一流”棋手。因此,對于徹底打破專業棋手的二子關,他們都顯得信心十足。而代表專業棋手出戰的六強則是曾名噪一時的“聶、馬、曹、劉”,外加俞斌與王磊。雖然等級分靠前的常昊和周鶴洋缺陣,賽前認為專業隊將小勝或打平的還是占大多數。但結果卻是一地破碎的眼鏡,讓先的前三臺,除了“魚頭”以一子半險勝李岱春外,老聶和馬曉春分別敗給了劉軼一和付利。讓兩子的后三臺,更是輸得一塌糊涂。向來自負的老聶說:“太慘了!輸得只剩一條小褲衩,臉面真有點兒掛不住?!?/p>
對于專業棋手的慘敗,有人分析說主要是心態起了變化。讓兩子時,專業棋手輸了也不丟丑,反而是業余棋手有心理負擔。怎么說也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業余強豪吧,被人家讓兩子心里總是怪怪的。一旦讓先,專業一方似乎就有點輸不起。從實戰的進程看,聶衛平、馬曉春和俞斌的棋都曾一度占優,但后半盤卻患得患失,輸得有點不明不白。馬曉春輸給付利后神情困惑地嘀咕道:“怎么會輸這么多?后半盤稀里糊涂的,簡直什么都沒走到?!?/p>
偶然性肯定是有點,敗北的專業棋手不怎么服氣,但多數人還是認為,中國業余棋手的水平有了實質性的進步。王汝南和華以剛都說,現在的業余水平,比我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整體水平高多了。像李岱春、劉鈞那樣的棋,目前世上肯定沒人能讓得了兩子。
中國業余圍棋整體水平的提高,當然有一些不可排除的特殊因素。由于政策的寬松,近些年不斷有退役的專業棋手加入。比如說:像劉鈞、劉軼一、付利等,都曾是吃專業圍棋飯長大的,原本就有扎實的基本功。以他們的實力,正常情況下,專業棋手要讓兩子的確是勉為其難。此外,也有一些在各種圍棋學?;虻缊鰧W棋的小孩子,把晚報杯當成了未來晉升專業段位的練兵場,其中少數已有接近專業初段的實力。但曾擁有職業段位的棋手在業余棋界畢竟還是少數。李岱春、孫宜國、唐曉宏等就是純業余棋手,他們不僅多次闖入業余十強,而且在歷次與專業棋手的對抗賽中,戰績也不俗。因此,目前業余圍棋頂尖高手的水平絕不會遜色于一般的專業低段棋手。
我認為近年來中國業余棋手整體水平的提高,主要得力于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首先,以晚報杯、黃河杯為主的一系列全國性業余圍棋大賽,為業余棋手們提供了表演的舞臺。單以連續運行了15屆的晚報杯為例,它是由中國圍棋協會和全國晚報體育記者協會共同主辦的,每年由一地方晚報社承辦。為組隊參加全國晚報杯大賽,許多地方進行了層層選拔;加之進入業余十強者有機會同國手過招,獲得冠軍者能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業余圍棋大賽甚至于世界職業大賽等等,這對業余圍棋水平的提高無疑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就晚報杯的賽制、規模和超強的穩定性而言,它絕不遜色于目前國內的任何一項職業大賽。第15屆晚報杯剛剛落幕,就有許多家晚報社有意承辦下一屆比賽,由此可見它在民間的影響力。聯想到近十多年國內五花八門的各種職業棋戰,夭折的夭折、停辦的停辦,而生命力最旺盛的恰恰是新聞媒體主辦的“名人戰”與“天元戰”,再看一看規范穩定的日本韓國職業棋戰,也正是仰仗新聞媒體的支撐。這對于一味地依附企業、商家而忽視媒體的中國職業棋界,應該是一種很好的啟示。
其次,現代資訊、通訊業的發達使業余棋手能及時、快速地獲取職業棋界的信息。有許多上了年紀的棋迷曾感嘆道:“現在的棋迷,比咱們那個時代可是幸福多了。我們那個時候啊,不要說現場觀看國手的比賽,找本像樣的棋書都很難?!爆F今的棋類書刊多如牛毛,加之電視與網絡,業余棋手可以輕松地截取職業棋戰的最新對局譜。不要說國內的職業棋戰,就是日本的棋圣戰、韓國的名人戰之類的,電視和網絡也都經常跟蹤直播了。因此,職業棋界有什么流行的布局、新招,多半逃不過業余棋手的眼睛。前不久在晚報杯上看李岱春、劉鈞甚至于一些小孩子的對局,那一招一式,似曾相識,李昌鎬、馬曉春也就這么下。當然,職業棋手的綜合實力、心理素質要強得多。他們的一些構思與招法的深意,業余棋手們不一定都吃得透,照葫蘆畫瓢免不了要走點樣。但要說專業棋手在與業余棋手的對抗中有多少“殺手锏”和“秘密武器”之類的,我看未必見得。
再次,也許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現在業余棋手比以往有了相對優越的生存環境。隨著近年來國內圍棋的普及與大眾化,下棋與學棋的人越來越多。市場的需求,使很多業余高手有了用武之地。就我所知,參加今年晚報杯的一些有名棋手,平時也是賴棋為生。如果愿意教小孩子下棋,至少可以過小康生活。像李岱春、付利等,他們用在棋上的時間未必比許多專業棋手少。有一次同幾位國手扯到這一話題,他們半是調侃半是認真地說:“咱們是專業棋手,人家是職業棋手?!边@絕不是一種文字游戲。就目前中國的現狀,至少在圍棋這一項目上,所謂專業棋手與業余棋手之分,很大程度上是你有沒有中國棋協的段位證書,是不是它的注冊棋手,僅此而已。再往直里說,所謂專業棋手,也就是有一個固定的單位,有一份固定的工資,有參加中國棋協主辦的各種“職業比賽”的資格。也難怪有人看了前不久公布的國家圍棋隊名單,說咱們的國家圍棋隊越來越像“養老院”了。從這個角度,要說誰是“職業棋手”,真的是有點搞不清。但有一點我是可以肯定的,未來中國專業與業余棋手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中國圍棋協會是不是該把它的門開大點?比如說像李岱春、孫宜國之流的,能不能給人家一個“職業段位”的名份,讓人家也參加“職業比賽”。新近日本不也有一個醫生成為職業五段了嗎?
末了,我還想和一些人抬抬杠。由于中國業余棋手邁過了專業棋手的兩子關,有一種論調說中國業余圍棋水平在世界上是絕對頂尖的。我不知道下這種判斷的依據何在?什么事都要講證據、講比較是不是?那我就拿點證據、搞點比較給大家看。
1990至于1994年,中日進行了五次業余十強對抗賽,中國隊大分2比3落后。雙方共下112局,中國隊50勝、62負。在兩國業余冠軍番棋對抗中,雙方平分秋色。這幾年,韓國業余隊也加入了對抗行列,中國和日本各獲取一次冠軍,但優勢并不明顯。如果我沒搞錯的話,1999年中韓業余對抗賽,結果是中國隊3比7大敗。
也許有人會拿世界業余圍棋錦標賽來比較,說在已舉辦的23屆比賽中,我們可是奪得了13次冠軍呢!但千萬別忘了,前9次是記在老聶、常昊等專業棋手帳上的。從1991年第13屆開始,中國由每年晚報杯冠軍出征,至今共捧杯4次。這一成績當然不算差,但也談不上優秀。至少日本奪得的冠軍就比咱們多幾次。
常言道:水漲船高。韓國職業圍棋能保持高水平,肯定是有業余圍棋水平鋪墊。反過來,職業圍棋的發展又促進了大眾圍棋的普及與業余水平的提高。像韓國權甲龍道場的那些小孩,每年能成為職業棋手的也就幾個,他們的水平可是比咱們聶道場還要高呢。如果按咱們中國的算法,把他們也當成“業余棋手”,你還能說人家的業余圍棋水平比我們低?不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