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出席龍丹·勁松杯之機,老聶又一次來到哈爾濱,我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拍馬殺到“八一”賓館對其進行采訪,收獲當然不小。
快過來吧,我在房間等你們。
老聶此行可謂忙里偷閑,緊鑼密鼓的聯賽讓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分心他事。這次來哈出席完開幕式后就一頭扎進賓館休息,并私下透露不希望新聞界打擾。我們決定從其薄弱處突破,老聶是狂熱的足球迷,在這打開缺口肯定容易些。世界杯韓國VS德國的半決賽剛結束,我撥通了他的電話告之采訪要求,并附加一句:我們也剛看完球,想同您聊聊。果然OK!
我從來沒覺得韓國圍棋比我們強很多——當我問及李昌鎬能否像其師付所言的保持十年的領先地位時,老聶開始有些猶豫,“有這種可能。”停歇了一會兒,終于肯定地說:“我從來沒覺得韓國人比我們和日本強很多,他們就是成績好。圍棋是靠實力說話的,成績好,當然實力不錯。但你看他們的棋,不見得高明多少。我們是看棋的,不是看成績,我的意思是說職業棋手的棋不能僅僅用輸贏來衡量。
韓國隊能打進十六強就很不錯了——我把世界杯的裁判問題拋出來后,老聶并沒有表現出我想像中的憤怒,“韓國隊能進前四肯定有裁判的因素,以他們的水平能進16強就很不錯了,但他們的隊員確實有那種精神。下圍棋也是,感受很明顯。”
小動作可以忽略不計,那是他的事。頑強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當我追問在圍棋場上是否遭遇盤外招時老聶豁達得很。
當然起到了好的推動作用,這是毫無疑問的——被問到實行圍甲聯賽四年來的功效時,老聶十分肯定,“韓國日本也都來了嘛,媒體各方面的報導也多起來。”
世界上所有的棋手只能進步,不會退步。除非他長時間不下了——這是老聶對中國棋手是否已經退步的回答。“而且衡量誰的圍棋水平高,絕不能因為他多贏了幾盤棋。我們有的時候成績很差,而像春蘭杯又忽拉一下成績特別好,馬上輿論就翻了個,這都是胡扯。圍棋呀,長期都在那兜圈子,不會下降,也不會短期內大幅度上升。看見誰贏的多就說誰下的好,那完全是外行看熱鬧。”
你們在座的要給我作證啊,看他們登出來的是不是和我說的一樣——在對網上的一則報導進行爭論時,老聶有些激動,“有時候根本不能說話,說完之后登出來肯定不一樣。”
國情的原因。——回答中國棋手為何衰落得早時,老聶一言蔽之。“國外的棋手不下棋就沒有收入,包括曹薰鉉,還有坂田、藤澤他們都在下。而我們中國棋手,尤其在以前,下不下棋沒什么大的區別,贏得再多也沒用。到后來有了獎金、對局費才有變化。中國老一輩棋手到30歲通通都不下了,而現在馬曉春、劉小光仍然在下,這就是國情的原因。一旦不下棋沒飯吃,全家餓肚子,就全都去下了。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也不會為下棋去拼命——談到職業棋手的艱辛,老聶深有感觸。“下棋是很累的,在勝負世界里打滾,總有輸的時候,那是非常痛苦的。
成績好的圍棋手在體育界的收入算是比較高的——老聶在回答中國棋手是否因生活過于安逸失去進取心時如是說,“國外的小孩一學棋家里就慘了,全家都得圍著他一個人轉。指望他能早些出成績,掙錢回來。中國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每月拿出幾百塊錢教孩子學棋根本無所謂,贏也好,輸也好,壓力不大,拼勁當然差很多。”
在圍棋的境界上還是曹薰鉉要高一些——“你們首先要搞清楚,李昌鎬和曹薰鉉只是成績比較好,并不是水平怎么高。”在我追問曹李這樣高水平的棋手是否也在為錢下棋時,老聶馬上予以糾正。“李昌鎬的成績很突出,主要是因為他的棋很熟。”
孔杰、古力的棋力還不夠,還嫩點——就中國少年棋手為何難以沖到第一線的問題老聶坦言,“他們可以在某一次拿個冠軍,但整體的水平還不夠。”
中國的圍棋應該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志氣——老聶對媒體的觀點一向持保留看法,“以前日本領先我們很多,就無恥地吹捧人家,現在韓國的優勢比那時小不知多少,誰贏棋就說誰好,這個我非常不同意。像現在世界杯韓國老贏球,你能說他厲害嗎?”
規則能統一當然好,但我看近50年、100年之內不可能——對規則的統一,老聶不抱什么希望,“不光是貼6目半還是7目半,關鍵是數子還是數目,這個問題要復雜得多。日韓規則盤角曲四無條件死棋,中國是要實戰解決,這個差距大了。包括日本韓國棋手都認為中國規則合理,但是日韓棋院的頭兒絕對不會接受中國規則,一直都說他們自己的好,一點沒有妥協的意思。”
這是亡羊補牢,以前錯了,現在把它改正過來罷了——對圍棋進入課堂是圍棋的春天的提法,老聶不以為然,“古代有個說法叫琴棋書畫,其他幾樣課堂里已經有了嘛。陳毅元帥早就說過圍棋應該進入課堂,我們疏忽了。圍棋進入課堂可以增進整個民族的智商,我們應該早一些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