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
早在常昊張漩喜接連里之時,就有人斷言他們將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一對圍棋夫婦。天涯棋客江芮夫婦曾經和這對壁人有過交手,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們是一勝兩敗。
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中國職業混雙賽上,這對夫婦一路過關斬將殺到了決賽,對手是實力不俗的曹大元楊暉夫婦。笑到最后的依然是常昊和張漩,他們再一次捍衛了混雙天下第一的美譽
。真不知道李昌鎬會娶到一位什么樣的妻子,要是也是一位棋壇奇女子,那時也許常昊夫婦就不寂寞了。
6月17日
韓國隊厲不厲害?厲害。原因是他們打進了十六強,而踩在腳下的是波蘭隊和葡萄牙隊。
如果說以前中國隊還幻想著有朝一日拿下韓國隊,在看完韓國隊的小組四場比賽后,我想這個時間還得向后延長。
論技術,韓國隊絕對沒有葡萄牙隊強 ,但他們卻贏得了比賽,是強烈的求勝欲望和極為頑強的拼搏精神彌補了他們的不足,最終,他們感動了上蒼。
突然想起了韓國圍棋,他們能在短時間之內趕超中、日到現在獨領風騷,靠的是什么?
精神,一種不屈的精神。
6月18日
下棋的人一般都很有性格,來自臺灣省的周俊勛則更有過之。只因為2000年新成立的臺灣棋院在他看來有著太強的個人色彩,并且制度上也不完善,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著太大的差距,一怒之下居然脫離臺灣棋院。我不敢說這就是周脫離臺灣棋院的全部理由,但能夠使一個棋手放棄棋院,這意味著以后臺灣棋院的比賽他將不能參加,我相信問題絕不會如此簡單。
臺灣棋院方面懾于周在臺灣的影響力,對外只是宣布周是\"休場\",給周俊勛留了一個余地。不過這只是表面現象,雙方骨子里的不可調和已經昭然若揭。
希望陳院長能夠法外施恩,把臺灣的游子引入中國棋院的大家庭中,但無論從哪方面考慮,這似乎都是不可能的。
6月20日
我對日本的相撲早有耳聞,但不過只是知道有\"相撲\"這種運動項目而已,至于其中細節則一竅不通。在看了日本《關西棋院》用\"相撲\"的級別派出的世界棋手排行榜,才使我對相撲的級別初窺門徑。
橫綱級棋手是曹薰鉉師徒;其次是大關為劉昌赫和王立誠;之后是關肋是日本的依田和中國的常昊;再后則是小結是馬曉春和王銘琬;最后則是前頭,也分等級,叫前頭1、前頭2以此類推,按照排行榜最后的兩位是芮乃偉和結城聰占據了前頭10的位置來分析,很可能這前頭下面還有不少等級,因為在芮乃偉和結城聰后邊的還有不知多少人!
6月21日
聯賽上半程結束進入了倒計時,各支隊伍都拿出了看家本領,強弱的態勢漸漸明了。重慶隊和上海已經一掃前幾輪的頹勢,悄悄地沖到了前三名,終于露出強者風范。不過,今年的圍甲比往年難打已經有目共睹,無論哪個隊想穩坐三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幾名的積分相差無幾,只要稍不留神就會跌入無底深淵。
保級區的隊伍比分咬得更緊,無法斷言最終哪支隊伍會降級。
激烈是今年圍甲的主旋律,圍甲真是越來越好看了。
6月24日
日本棋院的七位理事集體辭職使日本棋院遭受了空前的危機,不過還好,只幾天功夫,新一屆的棋院領導人便走馬上任,日本棋院終于度過了危險期。
對于這個問題我曾專門采訪過聶衛平,他說:\"造成日本棋院此次重大變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是日本棋院多年來的運營機制不合理的一次爆發。最為主要的原因是資金運用得太過鋪張,而且隨著專業棋手和棋院工作人員的逐年增加,棋院的財政相應的變得越來越吃緊,最后終于到了入不敷出的窘境。
擺在新一屆領導人面前的是日本多少年來所遺留下來的痼疾,想要徹底解決決非易事,而且現在據說棋院內部還有相當的一部分人在唱反調。在這種局面下,日本棋院所承受的壓力一定相當之大。盡管如此,我相信事物總是應該向好的一面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日本棋院將會有一個好的明天,雖然所需要的時間會長一點。
6月26日
世界杯上韓風勁吹,韓國人不僅僅進了八強,又居然進了四強!同事們把韓國人的搶眼表現戲稱為\"世界杯黑哨風暴\",甚至有人說不如讓這股黑色風暴直接刮到冠軍領獎臺上算了,那這次世界杯才算完美。
想想韓國人也有點可憐,本來他們頑強的作風應該能夠贏得世人的尊重,但裁判的拙劣表現卻使他們嘗盡全世界人民的口水,當然我并不知道韓國是否真與裁判們有什么不見日光的交易。
還是棋迷幸福,靜靜的,兩個人就可以分出高下,沒有人為的因素可以左右勝負,這才是公平的較量。
7月3日
中國新銳的表現真是令我痛心,中日天元戰中,黃奕中還未進入狀態,便稀里糊涂的連輸兩局敗下陣來,棋局的內容慘不忍睹;而彭荃的表現也差強人意,在中韓新人王對抗中第一局臨近終局漏看了一個簡單的死活而好局痛失;第三局因為拼得過兇被屠掉一條巨龍,而所勝的一局卻來自李世石莫名奇妙的投子認負。
我從來都認為我們的新銳棋手不比別人差,但為什么的心理承受力就趕不上人家?
7月9日
本屆的阿含 桐山杯的本賽名單中出現了兩個陌生的面孔,他們一個是趙守洵,一個叫陳耀燁,趙守洵剛17歲,而陳耀燁的年齡則更讓人吃驚僅僅12歲!只見小耀燁對局中看不到一絲慌亂,即使在其他棋手圍過來看棋的時候他都沒有任何煩躁不安的表情,相反他見招拆招,攻則必利,兩只亮亮的大眼睛似乎能看清棋盤上任何一個地方的變化,頗有些\"石佛\"的架勢。
盼望這一代能夠迅速的成長起來,他們肩負著抗韓、超韓的艱巨使命。
7月8日
\"我喜歡下棋,但即使有機會,我也不去當職業棋手\",這是我的一個朋友今天說給我的一句話,他有他的道理:以棋為生的人的勝負是殘酷的,因為這和他們的收入息息相關。這里的圍棋早已經不是一種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的游戲,完完全全變成了一種工具,一中求生的工具。在太多利益下,圍棋已經變了調,而我要的是那種原滋原味的快樂圍棋。我有點驚奇,棋力不高,話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嗎。
7月10日
在選本期雜志棋局的時候特意照顧了國內外一些較新較大的棋賽,并未做太多的考慮,可當雜志目錄一出來的時候大吃一驚:區區五盤對局中居然有三盤是李世石的!怎么會是這樣?一個小小少年的棋譜居然能夠占據雜志百分之六十的對局版面!想起李世石那自高自大的話就有氣,這個說話從不考慮影響的狂妄之徒竟然說什么xx的棋沒有發展,真是不知道吃了什么熊心豹膽!話說回來,這小子也確實有兩下子,近一段時間戰績出奇的好,竟然拿下了大前輩曹薰鉉殺到了\"石佛\"面前。如果他再能把張狂勁克服的話,成其大器確有希望。
7月11日
加藤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成為了日本本因坊歷史上第一個年齡超過五十歲的人 。加藤的老當益壯讓我想起一件事,又一次我采訪聶衛平的時候問他\"為什么日韓棋手的圍棋壽命比中國棋手長\"他說:\"生活所迫,不贏棋他們就沒有飯吃,中國棋手相比之下就要好的多\"。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解答,確實值得我們去深思。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有些棋手也是出于對圍棋的熱愛才年高不下火線的,老聶自己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7月12日
\"哈方圓\"由于想國家隊輸送了不少小棋手,現今在國內已經小有名氣,這使得周邊地區有志圍棋的小朋友紛紛前來報名,\"哈方圓\"已經漸漸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如今,\"\"哈方圓圍棋會館\"又隆重的開張了,陳祖德院長還專程來哈爾濱為會館開館剪彩,并在會館下了一盤棋,可見陳院長對會館的認知程度。
陳兆峰館長宣讀了創館宗旨:廣交賢才,共圖大業。其不以營利為目的但求能為棋迷做點實事的精神令人感動。看著新認識的棋友們討論如何開展活動的專著勁,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在這個不收任何費用的會館里,我似乎看到了未棋的希望。
7月13日
記得很早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段位的文章,對段位的日趨不合理作過一些討論,時至今日,段位制的弊端已經位越來越多的專業棋手所認同,甚至到了不參加段位賽的地步. 陳祖德院長在接受采訪時說,1982年中國棋協設立段位制時他就表示反對,因為當時段位制的弊端已在日本顯現。現在中國實行了棋手等級分制、棋手段位獎勵制后,下一步對段位再如何改革,還得聽聽多方意見后再定,這也許是陳院長深思熟慮的穩健策,在我看來,已經明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東西就算扔掉也沒什么可惜的。
7月15日
今天雜志社終于宣布了要去興城旅游的消息,全社員工終于可以出去放松一下了,興備之情溢于言表。
下午,一位熱心的同事拿著一份“參加沙灘球賽”報名單到處游說,鼓勵員工報名參賽。這使得員工們有點人心慌慌了,沒有了一點工作的勁頭,都開始三五成群地討論去閃城如何如何玩,這可苦了我們圍棋部,本來要趕到旅游之前清樣就有些困難,如此一來,就更找不到人,等到到找人的時候已經是半小時之后了,累,真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