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效益需要“標準”
“企業要搞有效益的信息化?!边@一句話聽來,似乎是多此一舉的“廢話”。誰還不知道,企業搞信息化就是以提高企業效益為目的的呢!
但是,讓我們在現實中找一找,看一看,在上了信息化建設項目的企業中,又有多少企業真正去用效益指標或標準,來衡量本企業信息化水平高低的呢?又有多少企業能夠拿出具體數據,來證明本企業信息化程度的呢?又有多少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真正達到了國家對企業信息化要求水平的呢?
今年10月9日,信息產業部發布了我國第一個關于效益的信息化指標體系——《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構成方案(試行)》。這為全面評估我國的各類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和應用水平,提供了依據和標準。
一直參與信息化指標體系建設的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信息化基礎處姜奇平向記者表示,這個體系第一次將“建設有效益的信息化”要求以評價指標的形式落到實處;第一次提出了從效能角度全面評估企業信息化水平并提供解決方案的咨詢。
據姜奇平介紹,在國家信息化指標體系中就曾提到了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而真正大規模進行試測,并由國家政府部門來推動,這還是第一次。
出臺“企標”迫在眉睫
國家倡導企業要走信息化發展之路已經多年,為什么現在推出《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構成方案(試行)》呢?姜奇平強調,因為現在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重點已經逐步深化到企業,這樣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以下簡稱“企標”——編者注)的建設迫在眉睫,而且國家信息化指標體系(以下簡稱“國標”——編者注)也需要不斷地再研究和完善。
企業信息化到底應該怎么搞?能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要回答這些問題,都需要這個指標體系,以幫助企業自測和解決問題。
“國標”重在“宏觀”
眾所周知,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化指標體系對于科學評價國家及地區信息化水平,正確指導各地信息化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皣鴺恕笔菑?999年開始提出操作方案,并且在經過試測算和廣泛征求意見的此基礎上逐步完善的。
國家信息化指標體系已經作了多年的研究和推廣工作。它的重點在于科學評價和正確指導。所謂“科學評價”就是說能夠客觀地評價各地區的信息化現狀;“正確指導”是希望這個指標能對各地區信息化工作起到推動和指導作用。國家信息化指標體系有兩個不同分支的分指標體系,一個是城市信息化指標體系,一個是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
“企標”重在“微觀”
受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的委托,專門從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的第三方測評工作的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在“關于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說明”中強調,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指南,是衡量企業信息化水平的刻度。它從微觀上,引領企業更準確地認識信息化的內涵,明確信息化的目的,制定正確的信息化戰略,并在具體操作上給予指導。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對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對推動各地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建設有效益的信息化具有關鍵意義。
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是國家信息化指標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分項指標體系。它的實施將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整體競爭能力,構筑科學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是一項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基礎工作。對于將企業信息化評價,從以投入為主確定信息化水平,轉變為以效益為主確定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和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