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13個部門聯合提交的“中國企業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機制及有關政策的研究”報告中提出,“適應市場經濟的薪酬體系,應以薪酬包的形式出現。其中,股票期權是適于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長期激勵的一種重要形式,簡言之,就是要給高層管理人員帶上金手銬,使得企業經營者薪酬價值與股票價值掛鉤,可以使經理的利益與公司長期利益相一致”。
但報告同時也指出實行股票期權是有條件的,目前一些條件尚不具備。
怎樣在條件尚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實行股票期權一類的長期激勵?我認為,用凈利提成法代替股票期權進行長期激勵,是十分可行的。
凈利提成的基本內容
凈利提成法是近幾年在美國等各國流行的經濟增加值(EVA)管理法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其含義是將財務利潤中扣除全部資金成本之后的價值作為凈利,按計劃,將一定時期實現的凈利,給經營者提成作為長期激勵。具體講,凈利提成法有以下三步:
1、企業經營凡占用、動用資金必須計算資金成本,尤其是必須克服把權益資本視為無須付出資金成本就可無代價使用的陳舊習俗。杜絕使用資金不計成本的現象。
2、在現行財務報表利潤中扣除全部資金成本。超過資金成本的利潤才是真實的利潤。我們叫它凈利。
利潤中不應包括資金成本的觀念,在我國企業界尚不被重視,在國外已很重視了。被稱為美國管理學之父的德魯克早在1995年就指出:“只要一家公司的利潤低于資金成本,公司就是處于虧損狀態,盡管公司仍要繳納所得稅,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樣,相對消耗來說,企業為國民經濟的貢獻太少。在創造財富之前,企業一直在消耗財富。”
3、契約規定:按計劃凈利的一定比例,到時候給經營者提成,因為是完成之后才能實現提成,不妨也稱為凈利期權。這種獎勵上不封頂,下不保底。沒有創造凈利,視為虧損,則沒有獲得凈利提成的權利。
如此,經營者要想獲得凈利期權,就必須努力完成兩部分:一是資金成本,還給股東,二是凈利,經營者參加分配。
凈利提成法的效果是怎樣的呢?能解決哪些問題呢?
凈利提成制帶來企業所有權的變化和契約關系性質的變化
1、企業所有權的變化——狀態依存所有權的變化。
自80年代以來,研究企業理論的經濟學家已越來越認識到,企業所有權只是一種狀態依存所有權(Statecontingentownership),就是說,在什么狀態下有什么樣的所有權。比如:在一般正常狀態下,股東為企業所有者;在特殊狀態下就不一樣了。假如一個企業的總資產已經資不抵債,僅僅夠還欠員工工資,企業資產必須按債務清償順序先歸還員工工資,這種狀態下企業所有權就是員工。又假設除補償員工工資之外還夠還債權人部分債務,這種狀態下的企業所有權就屬于員工和債權人。依此類推,當企業本期收益僅僅夠抵償資金成本時,股東有獲得資金成本這種合理補償的權利,在這種狀態下,企業仍屬于股東所有。當經營者努力創造出高于資金成本的凈利,資金成本已經還給了股東,經營者有權參與凈利的提成,在這種狀態下,經營者也是企業所有者。
這里也可以看出,正如許多專家指出的:所有權實際上是剩余產品的索取權和支配權,這時的產權備受各方關注,無形中解決了產權不清晰和所有者虛位的老大難問題。
2、經營者同所有者的契約關系改變了性質。
隨著狀態依存所有權的變化,企業契約關系也在變化。在這之前,經營者同所有者屬于委托代理關系,實質是雇傭關系。實行凈利提成制之后,契約中規定剩余產品按比例分成,就變成了合作經營性質。這種狀態下,所有者投入實物資本,經營者投入人力資本,雙方合作經營,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狀態依存所有權的變化和契約性質的變化引起了企業各方面的許多變化。
凈利提成使公司治理有很大改善
公司治理不健全對股票期權會有傷害,但對凈利提成法沒有傷害,相反,凈利提成法能夠改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否健全,主要是看對經營者的激勵和約束是否有力和有效。凈利提成法正是通過其有效的約束力和有力的激勵來改善公司治理的。
凈利提成法有效約束的表現之一:此法第一次使經營者同所有者利益一致起來,雙方處于同一心態,共同關心企業成敗。原來的約束是以監督為主,屬于被動力約束;現在的約束是自覺約束為主,屬于主動力約束,由叫我干變成我要干。經營者不只是為股東也為自己創造更多收益。這一改變不僅節約了監督成本,而且干勁空前調動,自動勤勉盡職不說,更主動積極開拓創新。
這種主動力約束比被動力約束的作用,不僅導致效果強百倍,也促使企業文化更新了,互相信任加強了,團結協作更好了,約束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了質的飛躍。
約束有效表現之二是:凈利提成法符合“存量不變,增量分成”這一倍加強調的原則。它有兩道墻保護國有資產存量:一道墻是存量不分成,保護原資本存量不得侵蝕;二道是先補償存量的資金成本,之后再分成,就是說,存量資本的貨幣時間價值也不得損失,也必須補償起來還給股東。專家們把侵蝕存量資本貨幣時間價值的現象叫做“毀滅財富”。有專家按此法計算,我國2000年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480家在毀滅財富,這是對我國企業界的重要提醒。
這兩道墻的保護就是對經營者的約束,只要實行凈利提成法,這種約束就是硬的,是有效的。
約束有效表現之三是:凈利提成法可抑制內部人控制消極作用,克服經營者自己給自己定薪酬包的現象。
調研報告總顧問吳老(敬璉)寫道:“實行股票期權激勵的前提之一:克服內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獨大”。眾所周知,克服這些現象說說容易,做起來非常難,而且需要時間。實行股票期權又刻不容緩,現實的形勢是,尚沒能克服了內部人控制就必須實行股票期權激勵。吳老的話兌現不了怎么辦?很可能會出現期權激勵的錢也花了,激勵卻是無效的,而且起相反作用。這豈不是一個大問題嗎?!
凈利提成法能夠解決這個大問題:
其一,凈利提成的方法和比例,都是在所有者與經營者雙方簽訂的契約中規定的,經營者無法自己給自己訂契約,也就難以自己給自己訂薪酬包。
其二,凈利提成法帶來的所有權變化、契約關系變化、公司治理變化等的積極作用對內部人控制的消極面釜底抽薪,使內部人控制的積極面上升,發揚光大,內部人控制也會變好。魏杰教授說得好:“看什么樣的人控制(大意)”。張瑞敏式的內部人控制多多益善,西方企業的CEO制和大量的已成為主流的“經理式企業”實際上都是一種內部人控制,其積極作用是主要的。在我國目前既然一時克服不了消極的內部人控制,就使之變成積極的內部人控制,凈利提成法是能夠做到的。
其三,凈利提成制使干得好的經營者多分成,上不封頂,經營者也擁有了貨幣資本或實物資本,契約中又規定,一定時間內必須留在企業內,這就使經營者變成了小股東,從此可以逐漸克服一股獨大的現象。內部人成了股東,有了自己的利益導向,就不會再跟著大股東惟命是從。這就叫做:凈利提成的利益導向瓦解了大股東與內部人之間的內部聯盟。內部人控制的一股獨大也罷,一股獨大的內部人控制也罷,都會自動消災減禍或偃旗息鼓,這也屬于釜底抽薪式的良性解決問題。
凈利提成法的長期激勵是有力的,這是因為凈利提成法的起點高,獎勵高,用高獎勵激勵經營者在高起點基礎上完成高凈利,沒有經營者的努力是不行的。再者,凈利提成的比例可以在契約中訂得高一些,反正股東的資本已經有了二道墻保護,加大對經營者的提成獎勵,股東也放心,經理人也拿著仗義,經營者拿到的提成越多,說明企業經營越好,股東得到的也越多,激勵和企業績效切實掛鉤,不會出現企業業績沒上去,獎勵支出卻上去不少的扭曲現象。
凈利提成契約中規定,提成下不保底、上不封頂,其意義之大會超出人們的想象,西方企業實行此法發現,上不封頂可促進大膽干,敢于采用“張力指標”(大膽設想突破),鼓勵勇于突破,積極創新。使經營者帶領企業執行“不創新,毋寧死”、“創新者生存”的方針,把企業推向更高的境界,這是中國企業最為缺少的東西。
凈利提成不要求有效的證券市場
吳老寫道:“實行股票期權激勵的前提之二:多少有效的證券市場。”我國現行證券市場怎么樣呢?首先是股市股價與上市公司基本面背離差距很大,再者是信息的失真,弄虛作假,黑的、丑的不是少數,克服治理需要時間。美國歷史上揭丑除黑的“扒糞運動”經歷了40個年頭,我國揭丑除黑打假也難以在近期內完成,肯定會影響實行股票期權的有效性。凈利提成就不怕這些,反而對健全證券市場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其一,股票期權是股價的反映,股價是動蕩不定的,影響股價的因素太多。股票期權的獎勵效果受股價影響很大,股價不反映企業績效,則股票期權激勵是無效的。
凈利提成是商品勞務價格的反映,相對股價而言商品物價是穩定的,物價和股價是兩種不同規律的價格,實行凈利提成不受股價影響,股價不反映企業效績沒有關系,并不影響實行凈利提成法。
其二,實行凈利提成法,企業治理改善,經營者和所有者利益一致,心態相同,信任度提高了,團結增強了,企業文化更健康向上,尤其是凈利提成能較好地提高企業效益。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冒著被查處的風險弄虛作假,企業在社會上的信譽度提高了,反過來影響本企業的股價上升。美國的一些企業經驗證明,凡實行此方法之后,很快反映在股市上:股價上升。這是已經證實了的事實。就是說:吳老不必擔心了,改用凈利提成法不僅不怕證券市場不健全,還會積極影響證券市場健康發展。隨著實行凈利提成法的企業增多,影響越大。
實行凈利提成法還要有一些條件,但比實行股票期權要求的條件低得多,容易得多,限于篇幅。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