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
吸收外商投資的法律和政策的調整思路
外經貿部研究院馬宇
《國際經濟評論》2002年11月~12月號
今后吸收外商投資的法律和政策的調整思路是:1.盡快落實入世協議中有關外商投資部分的承諾,使有關的法規和政策能順利銜接,打通外商投資的進入渠道,為外商投資規模的擴大和水平提高提供基本保證。2.高度重視投資和貿易政策的協調。建議根據中國入世承諾的市場開放進度表,提前一到兩年放開有關外商投資的限制政策。3.根據宏觀經濟政策實施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利用外資政策。4.通過擴大開放、強化市場競爭,促進外商投資,引入先進技術、高端產品,建立研發中心和擴大當地采購。5.配合國家投資管理體制的改革,調整外商投資管理方式。6.配合金融體制改革和資本市場的開放,推進新的吸收外商投資方式。7.配合國有資產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外商投資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革。8.加大中西地區吸收外商投資的政策力度。為外商投資中西地區提供更多的稅收、財政、信貸支持。
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魏杰等
《改革》2002年第6期
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三個層級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第一層級是代行所有者權利的專職機構,從我國多年的實踐看是由政府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具有導向性的政策,確定下一層級(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目標和對下一層級進行人事監控。第二層級是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其將接受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的委托和領導,并依據其在各企業中的國有股份行使法人財產權利,進行經營運作,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對于國有企業的經營是通過資產紐帶而非行政命令,受公司法和民法的制約。第三個層級是國有資產參與企業,包括國有獨資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國有參股企業。國有資產與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之間存在產權關系,它接受國有資產公司對其行使股東權利,但不接受行政命令。
調整國有企業勞動關系
江西財經大學校長 史忠良等
《經濟經緯》2002年第6期
調整國有企業勞動關系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實施一系列配套改革,如實現一部分國企從競爭性行業退出,實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國企勞動關系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2.適應新的形勢,消除國企職工終身制的概念,加強勞動合同的管理,健全工會職能,不斷完善國有企業的勞動關系。3.各級政府為下崗職工勞動關系的改革設立專項資金,兌現政府對下崗職工的承諾。4.努力采取多種手段調整我國國有企業的勞動關系,建立健全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鞏固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進一步完善勞動爭議處理的三方性和多層次體制。5.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的中介組織建設,完善勞動力市場的信息傳遞。6.加強教育和監督力度,為國有企業勞動關系的調整和完善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金融
提高股市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的建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保險學院教授 宋清華
《經濟學家》2002年第6期
1.中央銀行要關注資產價格的變化,將保持金融穩定確定為貨幣政策的目標。金融穩定不僅包括物價穩定,也應該包括銀行體系的穩定和匯率穩定,將來還要包括股票市場或資產價格的穩定,其內涵的豐富性實際上意味著我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的多重性。2.規范發展股票市場,逐步發揮股票市場傳導貨幣政策的功能。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重點應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要注意防止和消除股市泡沫,弱化股票市場的融資或“圈錢”功能,強化股票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促進企業改制和加強監控功能。3.疏導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系,提高金融協作監管水平。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是金融業有效運行的市場基礎,是現代金融體系的內在要求。我國要在加強金融中介風險管理、提高金融監管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溝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聯系。
我國應發展大型金融機構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 李富有
《當代經濟科學》2002年第6期
隨著電子技術、網絡銀行的發展,銀行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銀行服務水平的效率大大提高,銀行通過削減分支機構、并購重組,降低經營成本,增加銷售渠道,拓展業務范圍。簡單地靠增設機構來留住和發展客戶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金融服務業要全方位深層次地對外開放,面對國際大銀行的進入,我們缺少有競爭力的大型銀行,而不是中小銀行。金融業靠良好的信用做支撐,靠信用來生存和發展,所以金融業的規模一定要大。大銀行抗拒風險的能力比小銀行要強得多,“大而不倒”對金融業具有現實意義。金融的脆弱性,主要來自于借貸雙方的信譽和金融市場資產價格的波動性及其波動的聯動效應,大銀行可以通過其實力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脆弱性,小銀行不具備這種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