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 11日,美國遭受到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數千人在這場災難中喪失了生命。10月7日,美國開始在阿富汗展開捉拿事件元兇本·拉登的軍事行動。一時間,阿富汗成了國際媒體最為關注的焦點。
鳳凰衛視決定派員前往采訪,閭丘露薇自告奮勇舉了手。后來歷經周折,2001年11月26日,她和三名男性同行終于踏上阿富汗的土地,并發回了第一則報道。她成了第一位進入阿富汗作戰地采訪的華人女性,當她在報道的結束語中說出那句已經為億萬觀眾熟悉的“鳳凰衛視閭丘露薇”報道時,她的“阿富汗戰地紀行”(《鳳凰衛視閭丘露薇采訪手記》一書的上部)的寫作,實際上也就開始了。
望著閭丘露薇柔弱的身姿,你很難把她與戰地聯系在一起,很難想像她在阿富汗的25個日日夜夜是怎樣度過的。她不是為了寫這本書去阿富汗的,她去那里是為了履行一個記者的使命。但是現在,這本書卻成了她那段時光的記載,成了供人們回望那段歲月,回望那個淪陷于戰亂之中的國家和民族生存狀況的窗口。
閭丘作為一位著名記者,采訪過許多世界政要。這次在阿富汗,她采訪了阿臨時政府主席卡爾扎伊,外長阿卜杜拉,事務部長薩馬爾,國防部長法伊姆和內政部長卡努尼等。在一個戰亂尚未完全結束的國家,要采訪這些政要與在別的國家是不一樣的。通常那些預約方式根本用不上——因為大多數情況下不通電話,有的部長甚至連辦公室都沒有,只能像串門走親戚那樣到部長家里去采訪。這里倒不存在堵車問題,這里存在的問題比堵車要可怕得多:地雷。由于連年內戰,阿富汗境內留下了數百萬顆地雷,平均每8個阿富汗人中,就有一個人被地雷炸傷。但是,為了采訪那些外出活動的政要,閭丘他們有時候還得像拍警匪片那樣,來一段驚心動魄的追車鏡頭。2001年12月13日,為了拍到卡爾扎伊拜祭北方聯盟已故領袖馬蘇德墓地的鏡頭,他們在危機四伏的潘杰希爾谷地飛車兩個多小時,終于趕在拜祭儀式開始前架好了機器,并由閭丘成功地把鳳凰衛視的話筒伸到了卡爾扎伊的面前。接下來,為了趕回駐地作衛星連線,閭丘把100美元拍到司機面前,像個心機老到的生意人那樣說:如果你能在兩小時里趕回我們住的地方,這100塊錢就是你的了。如果趕不上的話,一分錢也沒有!結果司機二話沒說,踩著油門就往回趕。在四周說不準哪兒就有地雷、跟本稱不上路的路上,把車開到了120邁。等他們趕回駐地時, 離鳳凰衛視的直播時間,只剩下了10分鐘。
閭丘話筒的一端是政要,另一端則是平民,是最普通的阿富汗百姓。
她去難民營采訪難民,去醫院采訪被炸傷的孩子,去聯合國糧食營地采訪向難民派發糧食的情況。記者的態度應該是中立的,但是作為一個女人,她的心無法中立,她的情感也無法中立。
閭丘露薇的阿富汗戰地紀行,使全世界的華人通過她的聲音和畫面,看到了正在那里發生的一些事情。為本書作序的新任駐阿富汗大使孫玉璽,及另一位為本書作序的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先生,也都給了閭丘露薇和這本書以十分中肯的評價。
一本書能擁有這些東西,應該說值得一讀了。
《鳳凰衛視閭丘露薇采訪手記》 閭丘露薇著 昆侖出版社 2002.11 定價: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