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是我國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考察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15年間寫下的部分文章,本書主要偏向考察世界文化。余秋雨先生多年來一直是我國文化界關注的熱點,他的書一直在大陸和海外暢銷不衰。在文化界出現了“余秋雨現象” 。其作品價值表現為文化普及和傳播,其作品以文學高超筆調,哲人的思考,入木三分的妙語,文化歷史的大氣,將學術研究通俗化,使深奧的學術走出書齋 ,轉化為讀者的人生素養。
作者在尋找世界各大文明的“經絡系統”和相關“穴位”。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和智者的思索來到希臘,看到了希臘文明太氣派、太美麗而后對權勢者一個也不放過,而今只能竦立于衰草殘陽,摧殘來自野蠻。在埃及我們看到了由于驅散埃及祭司階層,結果是古籍、古碑無人解讀,由此而想到中國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在以色列我們看到了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鐵絲網、崗樓,為什么幾個文明古國現代步履這樣艱難,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歷史負擔太重。來到巴格達,看到巴格達街頭的雕塑,我們知道了阿拉伯美學中,歷來拙于人體刻畫,細于圖案描繪。來到印度的鹿野苑,這是釋迦牟尼悟道后在此布道,一人之悟成了佛法,至此佛、法、僧齊全了,此后熱鬧了1000年,但是今天佛教在印度已經衰落而冷寂,正是這種冷寂倒是真實地傳達了佛教創始之初的素樸狀態,借以表明佛教在本質上是一種智者文明。在佛祖修道的菩提樹下,我們思索宗教的起因,它是對身邊的苦難的直接反應,一旦產生便不再受一時一地的限制,海闊天空。我們在考察了世界幾大文明之后無一例外地發現都已衰落,我們看到兩河文明整體傾向實用,缺少人文基座,精神單薄、道德失控、享樂至上,文明更多的表現為財產分配和爭奪,因此直接誘發戰爭。印度河——恒河文明的衰落,輕視生命、厭棄人世、不負責任,當智慧程度最高的佛教也終于被剝蝕之后,它自然喪失了文明的尊嚴。從幾大文明的衰落我們不得不思考,任何文化都有一定的邊界,都有自己的體量。
作者博古通今,文化底蘊深厚,思維敏銳,文化的楔入點獨特,思維的智慧馳騁世界上下幾千年,文字洗練而灑脫,讓我們來到了一個個文化遺跡和文化現場,感受到了文化情結和政治功業的相互覬覷和生死與共;文化流放、毀滅、和復蘇;商業文明和中華文化的狹路相逢;千年科舉留給社會歷史的功業和人格禍害如此之大的問題,我們能夠跟隨作者的智慧去體驗和感觸。
《出走十五年》 余秋雨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11 定價: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