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云密布的伊拉克上空,布什作為一個戰爭的幽靈在徘徊,在全世界和平的吶喊中,布什的一意孤行顯得張狂而淺薄。布什——瘋狂?固執?家族仇恨?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法蘭克·布魯尼作為《紐約時報》的資深記者,曾追蹤報道布什競選的全過程,與布什朝夕相伴,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向世人展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美國總統——布什。
《前路未卜》摒棄了以往人物傳記程式單調的一面,以一個長焦鏡頭拉開了全書的帷幕:“9·11”事件中的布什總統,他與常人一樣在噩耗降臨的瞬間恐懼、慌張、語無倫次,同時美國總統的使命又促使他要勇敢面對。布什也許并不是一個天才,但美國總統一定是。在一場勉為其難的努力中,布什既得疲于奔命又不敢懈怠。而布什的固執與個性使得他在競選過程中成為對手攻擊的目標,在將自己的一切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布什顯然還很不適應,以至于在競選初期就有人質疑布什該不該參選?——“布什更像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笨蛋。”在實用主義的美國,布什的錯誤與缺陷成為了全美欣賞玩味的話題,也許正因為如此才喚醒了已經厭倦驢象之爭的美國選民,給本已頹勢的美國政治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正如布魯尼所言,布什是在一種未完成狀態中進入選舉的,至少他的心理是這樣,布什缺少在大庭廣眾之中傲視一切的霸氣,相反顯得緊張而局促,反倒是跟個人的單獨相處中布什顯得游刃有余。難怪書中評論道:“布什就像是一個賣東西的政客,更加適合零售,不太適合批發。”布什的成功很多人歸咎于他的運氣,同時很多人不以為然。而布什本人的天資更成為許多渴望成功人士的話題——布什的全美學習能力的測試成績剛剛及格。而他上任后的公眾形象更多時候是與滑稽、呆板相關聯。布魯尼沒有回避這些問題,而是以一個略帶調侃的戲劇化方式展現開來。
難道布什僅僅如此就贏得了選舉?布魯尼以自己的職業嗅覺洞悉了布什的深層性格,從而以一個嶄新的視角揭示了一個真實的布什:他感性、脆弱、充滿親情。在與對手的角逐中,他的個性展現得更加鮮明。與之相比,戈爾是一位成熟的政客,他對于公眾的追逐應對從容但顯得缺少真實,他處事圓滑而顯得有些矯揉造作,與布什相比,戈爾更像是技術化了的政治機器。布什的稚嫩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布什,使得他更具親和力。在已經厭倦了政客們的豪言壯語的美國選民面前,布什雖然缺少魅力,但卻是一個普通人。他會為女兒的鼓勵流下激動的淚水,他會為喋喋不休的追問而大發雷霆,他會為自己的妻子而放棄一次競選集會。然而布魯尼指出競選的成功并不能取代布什前進道路上的困難。“9·11”后的美國需要一個英雄,而他也必須成為一個英雄,來療治恐怖襲擊后美國人的創傷。而這一切的前景并不樂觀。
《前路未卜》一書從大量的布什身邊鮮為人知的逸聞趣事入手,展現了布什矛盾人格的一面,布什也許僅僅應該成為布什,他可以是一位頑固可愛的紳士,而作為精心包裝的美國“總統”,他必須狡猾、老道、堅強!布魯尼對布什有著恰如其分的評價:“與林登·約翰遜相比,布什缺少了野心;與理查德·尼克松相比,布什缺少了勤奮;與吉米·卡特相比,布什缺少了原始真摯的理想主義;與前任總統比爾·克林頓相比,布什缺少了導致自我墮落的罪惡欲望。與他的諸多前任相比,布什顯得更加簡單和平凡,或許,正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就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時代,才使得布什最終成為了美國總統。”
《前路未卜——美國總統布什的歷史秘辛》(美)法蘭克·布魯尼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3.3 定價: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