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是古老的珍奇樹種之一,至少有6500萬年歷史。胡楊,又稱易葉楊,因為胡楊樹下面的葉子如同柳樹葉細而長,上面的為圓葉,頗像白楊樹葉。古時的西域三十六國,內地人稱其為胡,對于生長在塔里木盆地的一種他們認為很奇特的楊樹,則稱之為胡楊。
胡楊具有驚人的抗干旱、御風沙、耐鹽堿的能力,生命力十分頑強,有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之說,被稱為“大漠英雄樹”。
金秋十月,我和家人決定到新疆輪臺縣胡楊保護區看胡楊。
這幾年,由于秋天到這里看胡楊的人越來越多,當地政府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旅游業。我們去時正逢輪臺縣舉辦首屆胡楊節。
20世紀50年代,塔河下游生長著580萬畝胡楊林,但到70年代胡楊林已減少到297萬畝,而到90年代僅剩下150萬畝。40年間,以每20年遞減一半的速度,減少了3/4。胡楊林大面積衰敗,導致棲息在林區的野生動物種類也不斷減少。70年代還有少數馬鹿等野生動物出沒于林區,而如今下游林區已基本絕跡。
胡楊林面積銳減,主要原因,一是胡楊因缺水枯死,二是當地群眾對胡楊林造成的破壞。由于胡楊是當地居民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不可缺少之物,建造房屋、取暖做飯、架橋造船都要砍伐胡楊。加之近年來人口增多,當地居民對胡楊林造成的破壞更大。
汽車剛出輪臺縣城不久,就駛上了聞名中外的沙漠公路。汽車一直沿沙漠公路向南行駛,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看到了林立的井架。
為我們開車的駕駛員是本地人。他告訴我們,這里就是西氣東輸工程起點輪南鎮。在這亙古荒寂的戈壁沙漠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一路談笑著,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據說億萬年前,這里曾經是浩瀚的大海,但隨著冰期結束,大海逐漸干涸,過去的汪洋大海漸漸變成了無垠的“死亡之海”。
不多時,已可斷斷續續地看見胡楊了,只是許多胡楊都是枯死的。樹干蒼勁,枝丫各異,給人一種雄渾滄桑的感覺。我們決定下車看看。
走到跟前,看到有的樹從中折斷,有的樹栽倒在地,脫落的樹皮、折斷的枝丫散落一地。我們走在上面,“喳喳”作響。有的樹枝由于年代久遠,腳踩上去,瞬間化為一堆碎屑。
駕駛員說,胡楊抗干旱御風沙耐鹽堿的能力特別強,它的根系十分發達,可以延伸到15米遠,扎入地下13米深,以便于吸收地下的水分以維持生長的需要。
胡楊生命力既然這么頑強,為什么又會枯死呢?面對這個問題,駕駛員只是籠統地說是缺水,干死的,更深層的原因他就不知道了。后來我請教了有關專家,終于解開了這個謎團。
專家說,胡楊枯死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上游盲目開荒,無節制用水,致使塔河下游斷流,胡楊因缺水而枯死。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現在,塔河流域的胡楊林區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毀林開荒。特別是上個世紀80年代,在塔河源區和上中游地區的開荒熱中,推土機晝夜轟鳴,把一株株生長了幾十年、上百年的粗大胡楊樹推倒在地,使胡楊林遭到空前劫難。90年代,在塔里木盆地興起的第三次開荒浪潮中,新開墾的土地面積超過300萬畝,使包括胡楊林在內的荒漠植被遭到極大破壞。
到了輪臺縣胡楊林森林公園,我們看到四野里全是高大挺拔的胡楊,長勢茂盛,郁郁蔥蔥,只是并不見黃燦燦的胡楊葉。
駕駛員說,胡楊葉變黃要到10月中下旬,你們來早了點。
我們感到十分遺憾。但看到這里的胡楊生機盎然,也十分高興。森林公園里面有一個由塔里木河自然泄洪形成的小湖。由于水源充足,胡楊生長十分茂盛。有的樹高10米多,樹枝長達20米,粗的樹干要四五個人合抱才能抱住。
林深處,我們看見從胡楊樹干中分泌出一種液體,像淚水一般清亮。導游說,這就是胡楊淚,這種液體經過氧化,變作梧桐堿,可以當酵頭發面,人吃了可治胃病,當地維吾爾醫生就把它當作一味治療胃病的特效藥。
據導游介紹,胡楊堿含有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鹽堿、多種生物基因成分,可做蘇打、制肥皂、野麻脫膠、制革脫脂,用途十分廣泛,但目前還沒有開發利用。
胡楊之所以會有眼淚,是因為胡楊細胞的透水性較強,它從主根、側根、軀干、樹皮到樹葉都能吸收很多鹽分,并能通過莖葉的泌腺排泄鹽分,形成白色或淡黃色結晶。有關資料顯示,其堿的純度高達57%~71%。據說一株大樹每年能排出幾十斤甚至百余斤的鹽堿,被當地群眾稱為拔鹽改土的功臣。
我們在森林公園游玩了兩個多小時后,驅車前往塔里木河。汽車拐上沙漠公路不久,一路向南疾馳。漸漸地,胡楊多起來,一片一片,望不到邊。有的生長十分茂盛,有的則大片大片枯死。
駕駛員說,早些年這些胡楊都是活著的,沒想到幾年時間,就枯死了這么多。
胡楊林遭到破壞,風沙就向人類發起了進攻。這些年,塔里木盆地的沙塵暴天氣明顯增加。原來8級以上的大風在這里每年只有七八次,現在則增加到13~15次,頻率比較高。現在這里的揚沙天氣每年達10天左右,浮塵天氣高達100~130天。風沙天氣增多,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導致土地沙化進程加快。如今,下游阿拉干地區沙漠化面積已占平原面積的94%。預計再過幾年,下游河道兩岸將會全部沙化。
風沙天氣增多,不僅給群眾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也給當地工農業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的是,如今,庫魯塔格沙漠與塔克拉瑪干沙漠對綠色走廊形成合圍之勢,各類植被以年均近2萬畝的驚人速度銳減,兩大沙漠之間最近處僅有800米。
有關專家分析,如果目前的狀況不盡快改變,兩大沙漠一旦合攏,其后果不堪設想。不僅新疆“一黑一白”經濟發展戰略不能實現,還將影響到甘肅、青海等周邊省份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而且在不久的將來,大規模的沙進人退狀況不可避免,現在的綠洲大部分要被埋于沙下,成為后人的考古遺跡。
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胡楊林被破壞引起的生態災難,就已引起當地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1984年,國家成立了塔里木胡楊保護區,以輪臺、尉犁兩縣的區域為主,尉犁管護36.3萬畝,輪臺管理38.6萬畝,若羌、且末、庫爾勒市也成立了胡楊林護站,全部撤消了以伐木為主的林場。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在極為干旱的沙漠,胡楊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拯救胡楊林就必須綜合治理塔里木河。只有塔河中游不缺水,下游不斷水,胡楊才會生長。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塔河治理提上了新疆議事日程。新疆成立了塔里木流域管理局,頒布了《塔里木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在加大對塔里木流域水資源管理的同時,積極籌資對塔河進行治理。
地處塔河中下游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十分重視塔河治理和胡楊林的保護,近年來先后多次從博斯騰湖向塔河調水,并于去年成功地首次到達干涸近30年的臺特瑪湖。緊急輸水延緩了塔河下游生態系統急劇惡化的趨勢,對挽救塔河下游嚴重衰敗的綠色走廊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態效益十分顯著。據了解,今后,巴州計劃每年從博斯騰湖向塔河下游輸水2億立方米,并極力爭取實施“北水南調”工程,把天山以北伊犁河的水調到塔里木河,從根本上解決塔河下游用水問題,搶救和恢復綠色走廊。同時,他們準備采取引洪、封育和造人工林等措施,恢復400萬畝天然胡楊林和紅柳灌木林,建設600萬畝胡楊林自然保護區。
朱總理十分關心塔里木河的治理和胡楊林的保護。2000年秋天,他在新疆考察時專程前往塔里木河,就治理塔里木河,保護綠色走廊多次做重要指示。他說:要通過綜合治理,使塔河下游兩岸本已干枯的胡楊重現生機,成為綠色走廊。2001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方案,決定把塔里木河列入全國大江大河治理范圍,國家投資107億元,綜合治理塔里木河,挽救綠色走廊。
來到朱總理前年秋天曾駐足的塔里木河大橋,我們看到河水很少。寬寬的河道,只有大約10米寬的水面。在塔里木河大橋不遠處的岸邊,有三四臺大型抽水機。駕駛員告訴我們,那是用來抽水灌溉農田的。他說,前幾年,僅塔河上中游,類似的抽水機就有130多臺。
看著緩緩流淌的塔河水,聽著駕駛員的介紹,我深深感到,保護胡楊林,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有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塔里木河定會恢復昔日風采,枯死的胡楊林將會重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