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9月20日,布什政府出臺 的新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據認為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又一次脫胎換骨的調整”。《報告》高舉單邊主義的大旗,把“先發制人”戰略正式確立為21世紀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
所謂“先發制人”,即“美國在威脅完全形成之前就采取行動”,向恐怖分子和敵對國家發起主動進攻,以確保美國的“絕對安全”。《報告》多達12處指出:無論聯合國是否授權或盟國是否合作,美國只要認為有必要,就會對任何一個敵對國家或擁有大規模毀傷性武器的恐怖組織,予以“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當然,“先發制人”戰略并非僅局限于軍事打擊,還包括外交孤立、經濟制裁、金融封鎖等手段,以及這些手段的綜合運用。
“先發制人”戰略的確立,標志著美國已改變了二戰以來的對外用兵原則,把絕對的軍事優勢作為確保美國“絕對安全”的最有力后盾。
“先發制人”理由種種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針對主要對手蘇聯所提出的“威懾”和“遏制”軍事戰略一直延續至冷戰結束以后。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該戰略基本保證了美國全球戰略意圖的實現。那么,如今美國為何要以“先發制人”來取而代之呢?
《報告》為確立“先發制人”戰略所列舉的理由有:美國現在的敵人完全不同于冷戰時的敵人,它們是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謀求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脅迫鄰國、訛詐美國的盟友和克服美國的常規力量優勢,它們任意破壞和濫殺無辜,它們的行動無法預警,國際法關于“威脅迫在眉睫才能實施先發制人打擊”的規定無法制服它們。因而“威懾”和“遏制”戰略對其將不起作用,美國必須根據新的、變化了的形勢,確定新的軍事戰略。
其實,美國即便在過去的“威懾”和“遏制”戰略中,也從未放棄過軍事戰略的進攻性。冷戰時期及之后,美國并沒少發動“先發制人”式的軍事打擊,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即是其中典型。但由于當時的主要對手蘇聯(俄羅斯)具備相當的軍事實力,美國出于忌憚,一直未敢明目張膽地宣揚“先發制人”。9·11事件促使美國對國際軍事戰略形勢,特別是各主要國家和集團的軍事力量態勢進行了重新審視,認為:俄羅斯的綜合實力已大不如昔:恐怖主義已上升為美國的最大敵人,然而這一新的敵人根本不具備類似于蘇聯可能的大規模報復的軍事能力;世界上不會有哪個國家為保護恐怖主義而與美國發生軍事對抗,也沒有哪個國家具備可與美國抗衡的軍事實力;如今實行“先發制人”已不存在任何障礙。
目前,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在軍事能力上的差距依然在迅速拉大,這為其推行“先發制人”戰略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美國國防開支的規模,在“9·11”事件前已高達3400億美元,2003財年又躍升為3930億美元。美國有著廣泛的前沿存在、強大的常規高技術機動作戰力量及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因此,實行“先發制人”軍事戰略根本不存在任何能力方面的困難。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新軍事戰略實質是其強大的進攻型軍事力量和部署在新情況下的一種新的戰略運用。
“先發制人”軍事戰略不僅適合美國反恐需要,而且適合其稱霸需要。在稱霸過程中,只有“先發制人”,才能“殺雞嚇猴”,殺一儆百,將可能的潛在對手扼殺在“搖籃”里。
脫胎換骨 特色鮮明
“先發制人”軍事戰略同“威懾”和“遏制”戰略相比,具有許多新的特點:一是在主要安全威脅判斷上,強調恐怖主義及所謂“無賴國家”的威脅特別是核生化威脅,同時注重潛在威脅。在關注恐怖主義可能發動的核生化襲擊的同時,也不放松有核國家的核威脅,并將俄羅斯、中國及所謂“無賴國家”一起列為準備實施核打擊的7個國家。二是在軍事戰略重點地區選擇上,明顯傾向于亞洲。強調亞洲是正在成為可能發生大規模軍備競賽的地區;從中東到東北亞的不穩定弧線上,很多地區強國軍隊龐大;東亞沿岸是一個特別具有挑戰性的區域。而在歐洲,除巴爾干地區以外,大體處于和平狀態;俄羅斯對北約已不構成常規軍事威脅。事實上,美國已在“9·11”事件后,借反恐戰爭之名,成功地獲得了在中亞地區的許多軍事基地的使用權,同時還在積極謀取越南金蘭灣海軍基地的租用權,并計劃擴大駐日、韓的美軍規模。

全球影響重大深遠
“先發制人”的新軍事戰略既帶有明顯的反恐色彩,又具有濃重的稱霸色彩,反恐色彩掩蓋著稱霸色彩,因此具有極大的虛偽性、挑釁性和不確定性,必將對世界格局特別是軍事形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美國已明確宣布反恐是其21世紀的重要軍事戰略任務,因而將更頻繁地發動軍事打擊,使世界局勢緊張、動蕩。未來美國的反恐戰爭將可能波及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在世界各地區特別是在亞洲地區,將可能經常出現恐怖襲擊與反恐怖軍事打擊及其連帶的、相關的國與國之間的局部緊張、局部動蕩甚至局部戰爭。
“先發制人”軍事戰略的目標不只是消滅恐怖主義,還要消滅潛在威脅。美國可能會打著反恐旗號對政治異己國家,特別是其認為是“潛在威脅”的對手實施軍事打擊,為其全球霸權掃除障礙。即便美國假反恐之名行稱霸之實,許多國家由于忌憚其強大實力,也不敢與之正面對抗,但又不甘心與之合作,只能采取既合作又斗爭,既反恐又反霸的立場和策略,有的甚至可能采取慫恿、縱容、包庇、遷就的態度,導致新綏靖主義的滋長。美國在反恐怖戰爭中勢必要借用力量,使得一些國家可以借美國之勢展開縱橫捭闔的外交活動,謀求實現自身的戰略目的。這不僅將導致世界政治力量經常處于不斷臨時組合的狀態,還將最終導致新興大國力量的崛起。而這些崛起的大國能否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則主要取決于其國家政策的性質。
現代國際法已廢除了“戰爭”作為解決國與國之間沖突的手段,僅有符合聯合國憲章規定的、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而采取的集體防衛措施除外。而“先發制人”戰略首先就是一種戰爭手段,因而違反了“戰爭非法”原則。“先發制人”戰略的實施,將導致《聯合國憲章》及美國歷屆政府所承諾遵守的國際條約名存實亡。美國的邏輯是:除了美國,其他任何國家在任何時刻都必須嚴格遵守國際法和國際條約;而美國自己卻可以在需要它們時就拿來一用,不需要時則棄之腦后,為所欲為。△
(陳昌喜薦自《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