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國防部制定的作戰計劃,一份份被秘密送到共產黨手中。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斷定,國防部內部有“奸細”。那么,這個人是誰呢——
受到陳誠青睞的“天子門生”
郭汝瑰(原名汝桂),1907年9月出生于四川銅梁縣一個家道中落的讀書人家。父親郭錫柱曾中過秀才,清末廢除科舉,郭錫柱只好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但他想也想不到的是,日后兒子成了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將軍。
郭氏宗族中有個郭汝棟,是郭汝瑰同輩堂兄,在四川軍閥部隊中任高級軍官。1925年,在郭汝棟的幫助下,郭汝瑰考上了黃埔軍校第五期。這時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周恩來、惲代英、肖楚女、吳玉章等共產黨人先后在學校任職,并公開宣傳共產主義學說。郭汝瑰深受他們的影響,立志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不料風云突變,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開始“清共”。此時,郭汝瑰暫時安身于楊森部隊中。他秘密參加了共產黨,暗中籌劃組織“兵暴”。暴動失敗后,他潛逃日本,進了日本士官學校。這樣一來,他的組織關系也由此中斷。
從日本回來后,郭汝瑰不愿再回郭汝棟的部隊,于是他又進了陸軍大學,當上了“天子門生”。陸大畢業不久,郭汝瑰進了陳誠的18軍。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后,他因戰功受到陳誠青睞。此后一帆風順,僅幾年間就當到了軍參謀長,由上尉升到少將。
重新與黨發生聯系
時間定格在1945年5月,地點是山城重慶。郭汝瑰前不久剛從英國考察回來,被任命為少將軍務署長兼國防研究院副院長。
這天,他從軍務署出來,驅車去浮圖關。車出凱旋路,正要拐向校場口,突然,他瞥見路邊有一位10多年沒有見到的熟人。這人正是他的黃埔五期同學任逖猷,當年是中共黨員。郭汝瑰一直在尋找著黨的關系,見到他后不禁喜出望外。打聽之下,郭汝瑰很是失望。原來此人也已失去了組織關系,目前任職于中央軍官學校,軍銜僅為少校,處境并不如意。不過這次意外巧遇,卻使郭汝瑰后來的歷史有了重大的轉折。
3天后的一個深夜,重慶臨江門郭府,有人輕輕敲響了門環。勤務兵開了門,走進來一位衣冠筆挺的中年男子。來人是任逖猷之弟任廉儒,他是真的共產黨員。不過,任廉儒并未當場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他自我介紹是川鹽銀行的高級職員,兼天主教機關報《益世報》經理。他說,他是從兄長任逖猷那里得知郭汝瑰的消息的。郭汝瑰原來也認識任廉懦,并知道他的身份。但他現在也不清楚任廉儒還有沒有組織關系。
在他的旁敲側擊之下,任廉儒只是一味“無奈”地說:“我也和組織上斷了聯系,不過……”他停了片刻,又說:“我可以給你打聽打聽,也許還有了解那邊情況的人。”
其實任廉儒當時在中共中央社會部工作,直接受董必武領導。他這次來是探聽郭汝瑰的虛實,還不能立即暴露自己的身份。
隨后的一段日子里,任廉儒繼續造訪郭府。而郭汝瑰也干脆把心中的想法全部坦露出來。他還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主編的一份《國軍戰斗序列》材料交給了任廉儒。此材料屬高度軍事機密,只打印了13份,底稿由軍務署少將辦公室主任李文倫監督燒毀。蔣介石再也沒有想到,延安方面居然也很快有了這份絕密材料。
董必武要他當“臥底”
經一番考察,兩個月后,任廉儒通知郭汝瑰去秘密會見董必武。地點是大軍火商羅升之的公館,即任廉儒的岳丈家。
幽僻的小巷深處,一座深宅大院里,郭汝瑰和董必武緊緊握手。他說:“董老,我來遲了。”“你來得正是時候。”董必武面帶笑容說道。郭汝瑰急不可耐提出了歸隊的要求。董老告訴他:“黨要你繼續留在國民黨軍隊里。”董老并告訴他,今后將有專人和他聯系……
與董老會面后月余,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了。何應欽選中郭汝瑰作隨員,隨他到南京接受日寇投降。哪知抗戰甫停,內戰又起。隨后美國出面“調停”,成立了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三人軍調小組。郭汝瑰又奉命作張治中的副手。在重慶上清寺堯廬,郭汝瑰見到了周恩來。“老師!”郭汝瑰握著周恩來的手,喊了一聲。他有多少話要向周恩來說啊,但此時身在敵營,有口難言。
不久,郭汝瑰又見到了董必武。董老告訴他,原則上可以恢復他的黨籍,但還須等待,同時又囑咐他千萬要謹慎行事,不要功虧一簣。
受重用半年三遷
說來也巧,這時國民黨中樞對郭汝瑰的寵眷也與日俱增。他周旋于陳誠、何應欽、顧祝同、白崇禧四個軍事要人之間,如魚得水,得心應手。當然四人中對他最寵信的還是陳誠。
不久后,“太子”蔣經國也將目光放在他的身上。1946年5月1日,郭汝瑰隨軍政部全體人員由重慶到南京,他在四條巷租了一套普遍民房。當時蔣經國住三條巷,與他算是近鄰。一天,蔣經國與親信賈亦斌來到郭府。郭汝瑰不在家,他的家人在吃飯,桌上只有兩樣素菜。蔣經國喟然興嘆:“要是我們的高級將領都像郭汝瑰這樣,黨國就有救了!”
既然小蔣都如此信任他,郭汝瑰當然要充分利用啦。那些作戰計劃,一份份經他的手交給單線聯系人任廉儒,再由任送給中共地下黨,再轉到解放軍的作戰指揮部。不僅如此,他還有意制造一些給當局添亂的事。1947年3月19日,300余名國民黨退役將校級軍官一齊來到中山陵,在孫中山座像前同聲痛哭。此即“哭陵事件”。事情的起因是,當時國防部進行整軍,大量軍官被編余并要“自謀生路”。制定與執行整編計劃的正是國防部第五廳副廳長郭汝瑰。
于是,這些人的攻擊矛頭就指向郭汝瑰,一張傳單上說:“有郭汝瑰者,僅因為陳誠親信,為其十三太保之一,竟致一年三遷。紅得發紫。試問當朝諸公,天理何在?”傳單說郭“一年三遷”,其實郭是半年三遷。1946年9月,他先任國防部第五廳副廳長,主管部隊編制,旋升任陳誠的總參辦公廳主任,板凳還未坐熱,復任五廳廳長,1947年3月,又任三廳(作戰廳)廳長。這樣的攻擊,倒是給郭汝瑰身上又加了一道護身符,使得郭汝瑰可以繼續進行情報傳遞工作。
杜聿明懷疑他是“奸細”
1947年5月12日下午5時,國防部作戰廳長郭汝瑰接到蔣介石侍從室主任俞濟時的電話:“今晚8時30分,請到總裁官邸出席晚宴并匯報。”“官邸匯報”在當時是國民黨官場人人羨慕的事。
郭汝瑰與二廳(主管情報)廳長侯騰同時到了蔣介石官邸。他們剛剛坐定,陳誠與劉裴也先后來到。這時,山東軍情緊急。解放軍一度解放泰安,并進入了卞橋、梁邱一帶。郭汝瑰同侯騰分別匯報了戰地形勢。蔣介石歸納了眾人意見并作指導,以湯恩伯兵團攻營城、沂水,以歐震兵團攻南麻,王敬久兵團攻博山。郭汝瑰將此一一記下。這就是后來發生的孟良崮戰役。會議剛完,宋美齡走進了客廳說:“請大家吃飯。”桌上只是四菜一湯,沒有飲料,其中有一道菜——蒸氣雞,味道頗鮮。餐后的水果是木瓜,剛用飛機從廣東運來,算是給眾人嘗鮮。
郭汝瑰回到家,就把當晚的作戰部署重新抄錄了一份。剛抄完,任廉儒就來了。他把作戰部署交給任,還特別強調在這一次的戰斗序列中,有整編74師,全部美式配備,要解放軍特別小心。
果然,在孟良崮之戰中,郭汝瑰的情報起了重要作用,74師被全殲,師長張靈甫被擊斃。而這一切,距“官邸匯報”僅4天(5月16日)。“臥底”的郭汝瑰,所起作用不亞于10萬雄兵!
隱藏得很深的郭汝瑰,還是差一點被人察覺,那人就是杜聿明。
1948年10月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面稱“徐蚌會戰”)前夕,何應欽在國防部召開作戰會議,提出“守江必守淮”的主張。“守淮”的具體方針是,集中優勢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間的津浦鐵路兩側。他責成郭汝瑰制定作戰計劃。而郭汝瑰制定的計劃尚未實施,就被送到解放軍指揮機構。
接著郭汝瑰又誘導老蔣改變原來堅守蚌埠的決策,改為在徐州外圍決戰。當黃伯韜兵團被解放軍包圍在碾莊時,蔣介石急召杜聿明到徐州指揮作戰。而杜聿明對郭汝瑰早有懷疑。日后杜聿明回憶說:“這時,我心中忐忑不安,覺得上了蔣介石的當,并認為蔣介石、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因他是軍校五期畢業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稱他小鬼)的擺布,才造成這種糟糕局面。我想質問郭汝瑰,為什么不照原定計劃將主力撤回到蚌埠附近,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見顧祝同等人都同意郭報告的方案,覺得爭亦無益,一個人孤掌難鳴……”(杜聿明《淮海戰役始末》)
事隔多年后,杜聿明和郭汝瑰同是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杜聿明患病住院,郭汝瑰去看望。杜問:“你那時就和共產黨有聯系?”郭答:“是的。你是從哪里得知的呢?”杜說:“山東方面。”“誰?”杜笑著避不回答。“那你為什么不告我呢?”郭汝瑰追問。杜長嘆一聲:“我拿不出真憑實據。”此乃后話。
風云變幻,人世滄桑。
淮海戰役后,郭汝瑰找個機會到四川組建72軍,他任軍長。1949年12月,他率部在宜賓起義。
解放后,郭汝瑰歷任川南行署委員兼交通廳廳長,后在南京軍事學院任教員、研究員等職,以副兵團級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