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斯菲爾德再促美國軍事革命,欲建美軍“夢之隊”
今年9月,休會結束后重返華盛頓的國會議員們將接到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提交的一份如何大力提升美軍戰斗力的文件。這份題為《極限力量》的文件將全面重新評估美國目前的軍事戰略,從而在不再招更多部隊的情況下大力提高美軍的戰斗力,使美軍的作戰能力達到“極限”。
幾乎在五角大樓出爐這份文件的同時,與之配套的軍事調整實際上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運作當中,素以“先斬后奏”而出名的拉氏再度對美軍進行大刀闊斧式的重大改革。
“拉氏五板斧”要挖美軍極限戰斗力
素以“鐵腕沒商量”而出名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再出改革重拳,為了在不增加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大規模提升美軍的全面戰力,他下令對五角大樓的軍事戰略進行全面檢討,具體包括戰爭總動員、維和承諾、后備役訓練和延長服役的獎勵等方面。
美國國防部的一名高級官員透露說,拉姆斯菲爾德將下令五角大樓的文職和軍職的高級領導層考慮如何減輕部隊壓力,完成招募新兵員任務,還讓他們考慮增強五角大樓運作效率的新辦法、新途徑。更重要的是,拉姆斯菲爾德將要求五角大樓的其它部長、陸、海、空三軍部長、軍兵種司令提出在美軍全球部署日益頻繁、美軍作戰兵力日漸薄弱的情況下如何用好兵的設想。
美國國防部的這位高級官員透露說,拉姆斯菲爾德提出這一重大改革的背景是,越來越多的國會重磅議員要求增加美軍現役官兵的人數;越來越多的官兵及其家人抱怨在伊拉克的服役作戰時間太長;越來越多的后備役官兵對一而再再而三地延長服役的做法持批評態度。
美國國防部的這名高級官員進一步透露說,拉姆斯菲爾德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設想的根本原則就是——如何在不增加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大幅提升部隊的戰斗力。依據這一根本原則,美軍惟一能做的就是挖潛——挖掘美軍的潛在作戰能力。
要挖掘美軍的潛在戰斗力,有5大途徑可供選擇。
一是給具體的戰區指定具體的美軍作戰負責部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要求每一支美軍作戰部隊都隨時待命,做好開赴全世界任何地方的準備。
二是情報搜集與分析是否已經先進到可以讓美國準確預測到威脅的程度。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像這樣的“戰略預警”就能更有效地運作部隊。
三是將大量的行政后勤任務發包給民間,從而騰出更多的官兵擔負作戰任務。拉姆斯菲爾德此前就曾向美國國會提議說,應該將30萬由現役軍人把持的行政后勤崗位轉包給老百姓或者合同商。五角大樓的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就算拉氏的這一設想只有六分之一付諸實施,就等于在無需擴軍的情況下生生增加了兩個師的作戰兵力!美國海軍對拉氏的這一設想大加追捧并表示,如果用新技術設計美國海軍的戰艦,戰斗力不減的情況下人力可節省50%。
四是懇請盟國來分擔。美國國防部官員透露說,在德國的美軍基地,3000名德軍擔起了基地安全保衛的任務,而騰出手來的3000名美軍官兵則被派往伊拉克作戰。如果拉姆斯菲爾德不請德軍來替美軍基地站崗放哨,美國政府無疑又得動員更多的后備役官兵。另外,拉姆斯菲爾德還讓分析家們對有關“和平行動計劃”進行評估。按照這一設想,美國牽頭組建一支國際性的和平部隊,從而能將美軍從諸如利比里亞、西奈、波斯尼亞和科索沃的維和行動中解脫出來。
五是對現有的軍力進行合理的調配,使之成為火力最強、速度最快、戰斗力最高的美軍“夢之隊”。
“顛覆性”軍隊改革必將遭遇國會阻力
目前,拉姆斯菲爾德已經將他的設想歸納成一份標題為《極限力量》的文件。這份長達數十頁的秘密文件已經在五角大樓軍職和文職決策層中傳閱,并且四易其稿。一位看過這份文件的五角大樓官員說:拉氏告訴我們:看了以后你們都得給答案,這樣的話我們就能搜集到更多的情況,然后對如何減輕我們部隊的壓力等問題進行分析。
美國國防部長的意圖是:“我們要搞清楚未來需要的軍隊應該是什么樣。我們要的是理智的結果,而不是情緒化的爭吵。”五角大樓的另一些官員透露說,美軍的三星和四星級將軍們近來召開多次碰頭會,討論拉氏提出的這些減輕美軍壓力的設想。
拉姆斯菲爾德的這五大“板斧”肯定會在美國國會引起極大的爭議。原因很明顯,美國國會手握重權的議員們提高美軍戰斗力的解決辦法是增加現役官兵人數,擴大軍隊規模,而拉氏則是通過調整結構和組成,不擴大軍隊規模的情況下增強戰戰斗力,兩者之間必然產生沖突。美國參議院軍隊建設撥款委員會主席貝勒·哈金遜坦言跟拉氏志不同道不合:“我們的做法非常明確:要么擴軍,要么減少任務。在9·11發生之后,我們的軍隊夠用嗎?我的答案是:不夠。”五角大樓的戰爭演習得出的結果卻不一樣,那就是目前的現役和后備役軍隊足以對付眼下的威脅。如果在沒有認真考證的情況下就急忙忙增加軍隊,那么將犯下一個“昂貴的錯誤”。
拉姆斯菲爾德的高級助手為拉氏開脫說,拉氏其實并不是非要跟國會議員對著干,拉氏其實并不反對擴軍,特別是擴大陸軍。可是他擔心的是,一旦擴軍付諸實施,那么相應的費用會讓美國不堪重負,因為擴軍并不僅僅意味著增加官兵人數,還意味著他們的住房費用要增加,他們的安保費用要增加,他們的武器裝備費用要增加,他們將來退役后的福利補貼要增加,這些費用加起來,美國政府將不堪重負。
拉姆斯菲爾德本人也“推心置腹”地說,他本人并非要跟議員們唱反調,實在是因為阿富汗和伊拉克這兩場戰爭證明:增強戰斗力并不是簡單地增加兵員擴充軍隊,“壓倒性的優勢”決非以前的人海戰術。現在的戰斗力不僅僅指的是戰斗中的人數,而是還包括精確制導武器、準確的情報、機動的速度和諸兵種聯合打擊的能力。
拉氏本人和助手們的解釋并不能讓議員們買賬,他們紛紛反駁說,伊拉克戰爭速戰速勝不錯,可戰后面臨的如此嚴峻的維和任務又該如何解釋?國民警衛隊和后備役因此面臨的巨大任務壓力又如何解釋呢?以前五角大樓曾向后備役軍隊們保證說,從接到動員令到行動有30天時間,可現在從接到命令到投入戰斗不過一個星期時間。
對于五角大樓和國會之間的沖突,布魯金斯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米切米·奧漢龍直言不諱地說:“拉氏的改革是顛覆性的機構大變革,他跟那些只看看年度、半年度或者3年度報告的前國防部長們不同的是,他所進行的改變是徹底的。他甚至不管布什是否會有第二任,就迫不及待地進行改革。當然,他這樣做憑的是兩年內打了兩場大勝仗。”
“新型遠征打擊部隊”是拉氏“極限戰斗力”的實驗平臺
按理,拉氏的這些設想要到9月國會復會后才開始討論,然后是冗長的爭吵,之后才會付諸實施。然而,拉姆斯菲爾德本來就不是那種坐等時機的人,而是習慣先斬后奏。還在五角大樓的高級官員們傳閱著他的設想方案的時候,一種完全徹底拉氏新軍事戰略思想的打擊部隊已經開始出發了。
8月22日,從圣迭戈出發的美軍“第一遠征打擊大隊”便是拉氏新軍事戰略的新生兒。這不是一支普通的作戰部隊,而是一支具有更強火力、更加機動靈活、更能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部隊。
這支新生的部隊由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兩個軍種7艘戰艦組成。這支多軍種混合的新型作戰部隊包含有5000名海軍和陸戰隊員、2艘運兵船、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1艘攻擊潛艇和1艘兩棲攻擊艦,其中“佩萊利烏島號”兩棲攻擊艦是整個遠征打擊大隊的聯合作戰中心。該艦本身就是一個威力無比的作戰平臺,它上面搭載有AV-8B垂直起降戰斗機、“眼鏡蛇”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反潛直升機、汽墊船、兩棲坦克、運兵車、火炮、悍馬輪式戰車、卡車和補給車。
這支新型部隊的長官康威少將透露說,這樣的一支打擊力量還有100枚“戰斧”巡航導彈,數十架戰斗機和2200名海軍陸戰隊員,具體的部隊組成包括駐扎在彭德爾頓兵營的第13陸戰遠征小隊、駐圣迭戈和珍珠港的戰艦、駐尤馬海航站和邁納邁的陸戰隊和“海豹”特種部隊。這樣的部隊能夠在世界各地執行任務形式的作戰任務。
美軍傳統的力量部署要么是大型的航母戰斗群,要么是3艘戰艦搭載海軍陸戰隊員的特遣隊。這種部署方式均有嚴重的不足,其中大型航母戰斗群的開支太大,特遣隊的火力則太弱,而新型打擊部隊則集陸戰隊和巡航導彈的打擊力量于一身。許多軍事分析家對新出的這種部隊組合形式稱之為“戰爭打擊力量的革命”。
西太最可能成為美軍“極限戰斗力”的實驗場
美軍打算組建12支類似的遠征打擊部隊,從而極大增強了現已有12個航母戰斗群的美軍的戰力。
第一遠征打擊大隊的航行目標美軍沒有透露,但多數軍事分析家認為應該是中東印度洋地區。不過,美軍已經明確表示,下一個遠征打擊部隊將于今天秋天派往太平洋地區,并且部署在日本的佐世堡。
無獨有偶,美軍宣布今年秋天將在日本海沿岸進行大規模的獵潛新技術驗證。盡管美軍沒有透露遠征打擊部隊與即將進行的獵潛新技術驗證有何關系,可值得注意的是,遠征打擊部隊最強的戰力之一便是獵潛,因此,讓遠征打擊部隊扮演獵潛行動的主角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更何況,五角大樓是不會放過有如此理想的實驗場的好機會。
美國海軍遮遮掩掩地說,今年秋季的獵潛大演習并非想針對誰,更沒有要跟誰敵對的意思,參加演習的也僅有日本的潛艇。然而,美國海軍的官員們私下卻透露說,由于此次演練是在日本海進行的,而中國和朝鮮的潛艇經常出現在這一海域,因此不排除演習搜尋中國和朝鮮潛艇的科目。美國國防部官員們也紛紛表示,中國和朝鮮潛艇部隊對美國形成的威脅已經越來越嚴重:“朝鮮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潛艇部隊之一,盡管朝鮮的潛艇技術水平跟美國比相對落后,可一旦朝鮮半島真的爆發戰爭,這些潛艇對美國海軍仍有相當的威脅。至于中國海軍,通過吸納新的技術,中國海軍已經從近海海軍發展成遠洋作戰的海軍。”
即將進行的獵潛實驗的重要目標是測試美國海軍新型獵潛設備的性能。傳統獵潛的方式主要是靠聲納或者聽音設備來進行獵潛作戰,可美國海軍的新型獵潛設備則具有能夠在水下“看”到對方潛艇的性能。如果這一實驗成功的話,那么新組建部署到佐世堡的美國海軍遠征打擊部隊的戰斗力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