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深渭
家族管理是指企業以家族(或家庭)為經營單位,企業最重要的職位由家族成員擔任,經營決策權主要控制在所有人手中,采用集權化領導,利用傳統家族制度和倫理道德規范代替經濟行為規范。
家族式管理的現狀
我國家族管理本身就是社會變革進程中一項極具影響的制度變遷。以家庭為核心的組織結構,以傳統的道德倫理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已經滲透到中國民營經濟社會結構當中。有些企業從現象上看,已經走向現代管理制度路程,但實質上并未超越家族企業和家族管理模式。家族企業一方面利用血緣和親緣關系控制企業的所有權和管理權;另一方面對于不具血緣和親緣關系的員工,則依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人情關系網絡法則對待,試圖將企業所有的成員納入以企業主為中心的人情網絡系統,是一個單純大家庭,但實際上企業主與其家庭成員的血緣關系絕對要強于他與一般員工間的人情關系。以血緣關系和人情關系作為企業內部的主要整合力量,有其維持企業內部穩定的優勢。處理不好的也有導致沖突的可能。
延伸后的家族管理是建立在中國傳統社會個人差序格局上,而不是建立在商業原則上。家族內的人情關系網絡遵從的是“尊上”、“服從”、“忠信”,企業內存在濃厚的家長式的權威,企業管理采取“人治”而不是“法制”方法。
家族式管理目前仍是我國企業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在我國民營企業中絕大部分實行家族管理。毫無疑問,家族式企業管理能存在總有它合理的地方。我國民營企業的家族特征不是哪個決策者主觀設計的結果,而是社會文化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應制度資源變動的結果。正是由于這一原因導致在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和管理模式漸漸趨微,而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確立,家族制度自然而然承載起整合社會資源的職能,傳統意義上的家族制度的一些基本法則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在民營企業產生的初期,絕大部分企業都采取個人管理或家庭家族管理方式。民營企業所有人使用私有財產舉辦企業,自然由財產所有者管理企業,所有權和管理權高度統一。在個人管理力不從心時需要增加管理人員,就擴展到家族內部,并形成了家族管理的局限。
但是,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張,民營企業家族管理的弊端為以下幾個方面;(1)家族管理缺乏完善的決策監督機制,幾乎所有重大決策都靠企業個人獨斷作出,所有者的權力無制約,缺乏有效的監督。由于缺乏民主管理機制和集思廣益,這實際上孕育著作出錯誤決策的較大風險。而這對企業來說不可避免地會帶來風險,尤其是在規模擴大后,這種風險會更大。(2)家族管理過分依賴傳統家族制度來整合企業資源,從而嚴重束縛企業的進一步發展。(3)企業繼承人往往依血緣的親疏,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選擇,而不是按能力強弱而定。若企業繼承人只能從家庭成員中排選,那必然限制其他有能力的人在企業中發揮作用。這種囿于“內部繁殖”、“宗派主義”的發展,對于其他員工的工作熱情和企業效率都會起負面影響,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家族式管理的創新
面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國際經濟一體化、國際競爭白熱化這樣一種經營環境,我國家族式企業要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等諸方面的最佳效益,只有通過理念創新,形成包含以下內容的企業管理理念,才是一種最佳的理性的選擇。
現代意識。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從傳統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正面臨中國加入WTO后來自外部的強大競爭壓力,迫使家族企業打破傳統管理思維的定勢,突破傳統體制的制約,實現從傳統家族管理向現代管理轉變的變革。
全球化觀念。市場、產品全球化趨勢要求企業面對全球化的市場進行創業和經營,這是首要的選擇。因此我國家族企業也要根據國際經濟環境的發展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跨國經營戰略;要善于把新思路、新技術融合到自己的產品中,開發出有更多附加值的產品;要學會與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打交道,運用跨越不同文化的管理風格和管理方法,來合理配置和利用生產要素。組織國際生產。
核心競爭力觀念。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獨特擁有,能為消費者帶來特殊效用,使企業在某一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的內在能力資源。如因特爾公司的CPU、索尼公司的“特麗瓏”色彩技術等都是它們的核心專長,成為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現代企業發展必須著眼于培養和打造企業的這種核心競爭力,把本企業的主業做大做強,有條件的企業應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將企業的規模、技術提升到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使自己的產品、服務和經營管理具有不可替代性,以求能在國內市場站住腳,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
戰略管理觀念。在競爭性社會中,每一個企業任何時候都要面臨許多戰略管理。當今,我國家族企業正面臨著國內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網絡經濟的多種機遇和挑戰。因此必須正視現狀,未雨綢繆,在正確分析和準確把握環境和自身能力的情況下,選對方向,并且做得比別人更好,也就是建立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合理的發展戰略,來有效地指導企業的發展,以保持和加強企業的資源和實力同不斷變化環境之間的適應性確保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企業文化觀念。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就是管理重心從對物的管理轉化為對人的管理。現代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既需要一種精神力量來維系,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又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使整體內的每一位員工在這個整體中精神愉快,充分發揮其能動性,能為企業的共同目標去自覺奮斗和拼搏。所有這些實際上就是要求現代企業管理必須立足于在企業建立與發展的過程中、形成植根于企業全體員工的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的行為規范、企業的作風和宗旨等,即企業文化。并以此來凝聚、團結、激勵企業員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實現企業共同目標。
智能資本開發觀念。現今時代企業的生產能力不僅取決于有形的機器設備,更取決于對知識、技術、信息的綜合運用,從一定意義上說知識、技術、信息、智力等這些智能資本的投入與運營,對一個企業的前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未來企業創造收益的主要推動力。中國加入WTO后,可以預見外國資本和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后必將以高薪聘用、委以重任、出國培養、組合報酬等種種優厚條件,以及科學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與國內企業爭奪優秀人才,導致國內企業智能資本的流失,這將成為中國企業所共同面對的最人沖擊和威脅。如何加強對智能資本之源———人才的開發和管理是我國家族式企業的當務之急,是企業保持和維護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學習能力觀念。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競爭白熱化、知識經濟主導化的態勢下,企業面臨著環境快速變化的挑戰,如果企業仍然像以往一樣被動適應就必然會被淘汰出局。因此,現代企業管理必須把企業培養成學習型的組織,使其擁有“學會如何去學習”的能力。這是未來經濟社會中,企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是取得競爭優勢的最終源泉。“企業應變的根本之道就是學習”,培養學習能力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種戰略選擇。
總之,企業管理理念是企業管理的靈魂,唯有進行管理理念的創新,我國的家族式企業管理才能做到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能使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經受住更多、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并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和壯大。
(責任編輯:楊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