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凌杰
我于1984年底查出肺癌,1985年3月在北京肺結核肺腫瘤研究中心醫院做了手術,左肺切去了一葉,鋸掉了一條肋骨;手術后又做了放療。做手術后至今近十九年了,在每年的查體中,均沒有發現異常病變,血、尿檢驗結果,各項數據均在正常值范圍內,自覺癥狀也很好。不但如此,我原來罹患的網球肘、膝關節炎、頸椎病、便秘、腹脹、面癱、膽結石等疾病也治好了。有人說:“這是奇跡”,的確是奇跡。我現在身體健康狀況這樣好,連我自己也沒有想到。
為什么能有這樣好的效果,我感到,除了醫生給予治療和自我的強身鍛煉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良好的精神狀態。肺癌切除手術,使我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使我的思想也起了很大變化,是我人生的巨大轉折,從那時起,我就決心以堅強的毅力與疾病作斗爭,戰勝病魔。
回顧十九年來與疾病作斗爭的歷程,有許多感受:
首先是端正認識,正確對待。癌癥和肝炎、肺結核一樣,并不是現在才有的病癥。醫學科學發展到今天,包括癌癥在內的疑難病癥只是“疑難”而已,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癥。我對我患肺癌的認識,也經過了一段由害怕逐漸到正確對待的過程。患病初期,我是諱莫如深,且一聽到這個“癌”字便毛骨悚然。確診以后,仿佛聽到了死神“判決”,認為“死定了”,一時不知道怎么才好。日后通過學習醫療知識,加上領導、醫生、朋友的安慰和鼓勵,我妻子也常用“既來之,則安之”的話開導我,使我慢慢調整了心態,精神振作了起來。同時,還注意報刊上對抗癌“明星”事跡的報道,當作鏡子來照自己,從中汲取力量、經驗和教訓。通過這些,我的悲觀情緒逐步被擺脫,樹立了戰勝病魔、強健身體的信心,心想疾患固然可怕,它可以把人身體搞垮,但通過治療也能使人保持健康;可怕的是精神萎靡不振,被疾病壓垮。精神垮下來,那才是真垮,比癌癥本身更可怕,因為它是藥物治不了的。基于這樣的認識和精神狀態,心情愉快了,治好疾病的信心樹立了,于是決心以堅強的毅力與疾病作斗爭,隨之治療的措施和辦法也有了。
第二,胸懷開闊,不自己折磨自己。我從來不吸煙,為什么得了肺癌?有人說,患癌癥與整天精神憂郁很有關系。這話有一定的道理。根據我發病的情況,原因我自己很清楚,是在1983年因為某一事情很長時間生悶氣。患病以后,接受了教訓,雖為時已晚,但及時糾正,對疾病的治療和保持樂觀的心情還是有用的。于是我便在家中掛上了“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條幅,用它來警示自己,還收集了不少“不氣歌”來閱讀。這些,對我來說還真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順心如意,令人煩惱的事總會有的。遇到不順不去想,也是不可能的,問題在于如何正確對待。我的辦法是盡快自我解脫。解脫的辦法是,一想得開,或者“打個顛倒”,換個角度想一想,或者從利害關系上想一想,從中解脫出來。二找知己談心,傾訴自己的煩惱,求得別人的分析幫助,使胸懷開朗些,把怨氣、怒氣轉化為志氣;或者根據自己的愛好聽聽音樂、練練書法、逛逛公園、散散步,使悶氣淡化·,直至消失。三是自我按摩頭部或太陽穴10分鐘左右,緩解肌肉緊張狀態,有助于減怒。四是用冷水洗臉,或閉目養神幾分鐘,使心情慢慢安定下來。
第三,一個中心加毅力。一個中心即是以健康為中心,人活著就是要健康,特別是離退休后,一定要從思想上迅速轉到這個中心上來。健康是“1”,金錢、名譽、地位等是“0”,有了健康,零越多總值越大;沒有了“1”,再多的零也只是個零。失去才知珍貴,生過大病才知生病的厲害。我患了肺癌,做手術和放療躺在病床上60余天,忍受病魔的折磨。術后麻藥去后,疼痛難忍,特別是夜間,痛得睡不著。看著自由走動的人,非常羨慕,這時體會特別深的是:病魔可惡,健康才是福。病后我一天有三件事必須做,就是吃飯、睡覺,再就是健身。健身是硬任務,非做不可,不能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有時身體不舒,想偷懶,想到這個中心,勁就來了。養生貴在堅持,不怕無能,就怕無恒,持之以恒最重要,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輟,養生就會獲得最佳效果。
第四,知足常樂,不苛求。孔子曾經說過,“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我時常想,我們的生活現在已經夠好的了,吃不愁,穿不愁,沒有必要再去追求什么更高檔的水平。如果不知足,不僅不能“常樂”,而且往往會導致心情不舒暢。有的時候,遇到一些問題,例如生活待遇、職務、工資、住房等,心理上感到不平衡。這時我就將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或者與曾在一起上過學、共過事,現在還不如我的同志比,這樣一比一想,思想就通了,也就知足了,思想上的疙瘩也就解開了。“飯疏食,飲水”,生活儉樸,不僅可以陶冶心情,而且還是一種健身之道。革命老人丁祝華談及自己的健身之道時就說過,“粗茶淡飯,精神快樂,適當鍛煉。”三條健身經驗中第一條就是“粗茶淡飯”。
第五,生活要有規律,且一般不要打亂。十幾年來,我在祛病健身中,生活基本上是規律的,很少打亂,天長日久已成習慣。我天天按時起床,按時睡眠,從不改變。晚上9點半睡覺,電視臺播放的節目再好,我也只看到9點半。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晚上用溫水洗腳,從不間斷等等,這樣習以為常了,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第六,堅持體育鍛煉。在這方面,我根據自身的情況,堅持了三項活動,一是煉“導引養生功”,二是穴位按摩,三是打門球。
“導引養生功”是北京體育學院張廣德教授創立的,我照著練習后感到很對路。因而堅持天天練,做功后,感到全身舒服,說明對防病治病有明顯效果。
穴位按摩。我自己總結出了一套按摩法。方法是,從頭到足按摩各個穴位,平日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
再是打門球。通過打球可以鍛煉身體,老年人湊在一起說說笑笑,也是一種感情交流,對促進身心健康也大有好處。
近二十年來,我在與病魔作斗爭中,深深體會到,“病魔似彈簧,看你強不強,你硬它就軟,你軟它就強。”實踐證明,好的身體等不來,花錢也買不到,只有從強化自身開始,生命不息就鍛煉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