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清
1974年,美國政府為了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幾個月過去了,仍無人問津。遠在法國旅行的一個猶太商人聽到這一消息后,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后,這個商人沒有提任何條件,當即簽字了。
這一舉動令許多運輸公司大跌眼鏡。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的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這樣,吃不了還得兜著走呢!
然而,就在這些人要等著看他的笑話時,他開始了他的清理工程。他組織工人將廢料進行分類,把廢銅熔化之后鑄成小自由女神像,并用水泥塊和木頭做底座;廢鉛、廢鋁被加工成紐約廣場的鑰匙型飾物;最后,他甚至還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了起來,出售給花店。
結果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的現金。
我國的廢品大王王洪懷當初和全國大約200多萬拾荒者沒什么兩樣,早出晚歸,每天從垃圾堆里幾分幾角地掏。一天,他突發奇想: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熔化了作為金屬材料賣,是否可以多賣錢?于是,他把一個空罐剪碎,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金屬,然后花了600元在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化驗結果是一種很貴重的鋁錠合金。當時,鋁錠的市場價每噸在14000元到18000元之間,每個易拉罐重18.5克,45000個就是一噸。這樣算下來,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賣易拉罐多賺六七倍的錢。他決定回收易拉罐熔煉。
為了多收到易拉罐,他把回收價從每個幾分錢提高到一毛四,并把回收價與收購地點印在卡片上,向拾揀破爛的同行散發。一周后,他回收了13萬多個易拉罐,足足兩噸半,他立即辦了一個金屬再生加工廠。一年內,用空易拉罐煉出240多噸鋁錠,三年內賺了270多萬元。
在這個世界上,財富只是個常量,而只有智慧才是真正的變量。其實,世上并不缺少財富,缺少的只是去發現財富的慧眼——那是需要靠激情去點燃,靠勇氣去實踐的真正的點金術。
(張鳳祥薦自《深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