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萍 白 冰
在維多利亞公園的“青年文化及創業廣場”,陳巧慧自己設計制作的15個藝術臺燈銷售一空,只剩下最后一個展品。她十分開心,計劃下個星期天帶來更多新作品,看一看市場反應。
為了鼓勵青年人自主創業,香港特區政府為年輕人創造了多種條件,維多利亞公園的“青年文化及創業廣場”就是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實驗田”。它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主辦,分3個部分:跳蚤市場、創意廣場及文化廣場,每周日開業,持續半年。2003年5月18日開業首日就吸引顧客逾3000人。據主辦者介紹,他們共收到2000份申請,但廣場內只有100個攤位,其中創意廣場部分只有16個攤位,申請者須經遴選才可進場經營。其余攤位將輪流給予申請者,希望每人都有嘗試的機會。
23歲的何健邦在維多利亞公園小試牛刀,就已嘗到了當老板的辛苦和樂趣。他與妹妹何靄怡汗流浹背,熱情地招呼每—位顧客。在—家設計公司打工的何健邦一邊擦汗一邊說,這是自己設計的產品第—次直面顧客。雖然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可能是自己T恤圖案設計不夠理想,但他還是很興奮,因為可以自己說了算,按照自己的喜好設計產品。20歲的彭小姐設計的小飾物頗受女孩的喜歡,投資了2000多元,已經快賺回成本了,令她“好滿意”。她說,雖然尋找材料費盡心思,可以說“走斷腿”,但有收獲就開心。希望能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在賺取經營經驗之余,多賺取經費將來攻讀設計,以后做個設計師。馮煒欣和幾個修讀設計課程的同學,知悉有這個“青年文化及創業廣場”后,決定一嘗當老板的滋味,將他們自己設計的藝術燈泡推出市場。這種繪圖燈泡是用顏料在燈泡上繪出不同的圖案,通電后燈泡便會發出繽紛的色彩。這樣的設計吸引了眾多年輕顧客,攤位前熱鬧不已。
跳蚤市場和文化廣場很多是售賣二手衣物、唱片、絕版玩具,有人售賣自己灌錄的唱片,還當場自彈自唱,有人為顧客畫漫畫人像,吸引了大批人流,市場熱鬧異常,香港的活力在年輕人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現。
另外,為了幫助年輕人創業,香港特區政府還出臺了許多措施,包括“青少年就業見習計劃”、“一間公司一份工”及—些貸款優惠等。“咖啡店開業課程”就是其中之一。據主辦者介紹,“咖啡店開業課程”講授的內容有咖啡常識、市場走勢、市場策略、鋪位選址等。課程由開始的30名學員發展到現在每班80人左右;由原來的一年二至三班發展至一年四班。
幾年前,李朝華、戴樂培、李宏圖辭去工作,聯手成立了一個網絡方案服務公司。因為沒有伙計,公司里的大小事情全由他們3人分擔。李朝華回憶說,公司最窮困的日子,是幾個人將所有口袋都掏空了才湊足30元吃晚飯。他們當時想法很簡單,沒有人做的他們就去做,沒有想到害怕而不敢試。那時他們沒日沒夜地干,只是想別人知道他們做得好,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只要給他們機會,就可以做得好。后經人推薦,他們獲得了澳大利亞著名會計軟件系統MYOB在香港的代理權。李宏圖回憶說:“創業中那份堅持很重要,哪怕在意志最薄弱的時候。1997年是我們最難捱的一年,但當其中一個人想放棄,其余兩個人就會鼓勵,不管在事業上、感情上還是家庭問題上,都相互支持。”
對于出來創業的年輕人,李朝華堅信“應該沒有東西是不可以得到的,主要是用什么方法去做”。戴樂培則提醒初創業者,“不要找放棄的理由,不要讓小挫折搞垮自己,努力就會有成績”。
(何汝全薦自《參考消息》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