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元

在美國人看來,二戰中最大的戰利品是抓到海森堡等德國著名原子物理科學家,這遠比俘虜10個德國常規師還重要得多!而俘獲包括海森堡等幾十個德國科學家的行動,是由經常隨同美軍一起行動的神秘的“阿爾索斯”別動隊完成的。
1939年,美國羅斯福總統接受了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建議,開始在美國進行研制原子彈的工作。1942年“曼哈頓工程”上馬。隨著這項工程接近成功,一個問題像夢魘一樣糾纏著美國人:德國人會不會搶在美國前面造成原子彈?德國有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如1939年發現鈾原子核裂變的哈恩和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學家,都是和愛因斯坦一樣卓越的人物。這些人加上整個歐洲高度發達的工業能力,美國人認為德國人一定能制造出原子彈。隨著德國在戰場上節節失利,希特勒多次叫囂要使用“秘密武器”,籠罩在美國人心頭的陰霾便日趨沉重。為了弄清德國人到底有沒有原子彈,1943年底,美軍一個代號為“阿爾索斯”的特殊間諜隊成立了。
“阿爾索斯”由20多個人來自陸軍和海軍的優秀情報人員組成,隊長是鮑利斯·帕希上校。由于“阿爾索斯”的特殊性質,需要有一名科學家參加工作,他必須是原子物理學家,但又沒有參加“曼哈頓工程”的工作,一旦被德國人俘虜,不會說出美國制造原子彈的秘密。經過仔細選擇,“阿爾索斯”看中了1927年來到美國的丹麥實驗物理學家高德斯密特。他不但具備上述條件,而且認識許多德國優秀科學家,與海森堡尤其熟識。
1944年6月4日,盟軍攻陷羅馬。“阿爾索斯”的人也隨之集中到那里,他們在審訊意大利科學家并查閱了大量德、意科學家之間的私人信件后,終于稍稍松了一口氣:在戰爭結束以前,德國人的原子彈不會扔到美國人頭上。
1944年8月,另一組“阿爾索斯”人員進入法國。他們的目標是找到法國著名核物理學家約里奧·居里,即居里夫人小女兒伊倫娜的丈夫。約里奧告訴他們,不少德國科學家曾到巴黎訪問過他,并用他實驗室里歐洲惟一的回旋加速器工作過,但他個人確信,德國離制造一顆原子彈的階段為期尚遠。這一情況還是引起了美國人的疑慮,德國科學家如此頻繁地使用加速器,肯定是在實施一項與軍事有關的計劃,否則,戰時的德國當局是不會允許科學家經常出國的。
綁架和俘虜德國著名原子物理科學家是“阿爾索斯”的重要任務。1943年12月,“阿爾索斯”人員卡耳佛特到了倫敦,開列出一張共有50名德國科學家的名單,并交給英美情報機構,這些情報機構開始每天以各種方法追蹤這些人的行蹤。
“阿爾索斯”接到英國情報局轉自瑞士的第一份報告說,據某個親納粹的瑞士科學家透露,他正在協助德國研究一種比黃色炸藥威力大1000倍的炸藥,他們的實驗室就設在德國黑辛根的一個未使用的紡紗廠內。第二份情報是美國郵政檢查員截獲的一封是一個美國戰俘從德國黑辛根寄來的信,信中說他正在德國一個“B”號實驗室作苦工。但是,“阿爾索斯”很難相信德國的原子研究機構就在黑辛根這個僻靜的小村莊里。1944年春天,“阿爾索斯”又從美國戰略服務處得到情報,一位瑞士科學家說,德國著名原子物理學家海森堡住在黑辛根附近。“阿爾索斯”的人員聯想到前兩份情報,確信發現了希特勒的原子物理科學家的隱藏地。他們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黑辛根一帶。
“阿爾索斯”擬訂了一個詳細的準備深入黑辛根地區實地偵察的計劃,但未被批準,華盛頓認為那樣太冒險了,一旦“阿爾索斯”的人被俘,納粹德國就可能從他們身上得知美國的計劃。
1945年3月,美軍突入德國本土。“阿爾索斯”俘獲了幾位德國科學家,他們交待德國的原子能研究方面的主要科學家中,哈恩和勞埃已經撤到斯圖加特以南的小鎮泰耳芬根,而海森堡在附近的黑辛根,柏林的實驗性反應堆也撤到黑辛根附近。他們承認德國缺少重水,惟一的來源是挪威。至此,整個謎底終于被揭開,“阿爾索斯”的下一步行動就是進軍黑辛根地區,盡快抓住海森堡等人。
但根據雅爾塔會議精神,德國分成英、美、蘇3個占領區,后來又決定建立法國占領區,而美國讓出去的地方正是德國原子能研究機構所在地區,黑辛根就在這個地區的中心,法國正向該地區挺進。于是,“阿爾索斯”制訂了一個再次背叛自己盟友的“掩蔽作戰法”:美軍必須搶在法軍的前頭,找到“阿爾索斯”感興趣的人并把有關實驗設備全部毀掉,不能讓任何有用的東西落入法國之手。
德國在這一地區潰敗得很快。“阿爾索斯”焦急地帶著少數支援部隊深入德軍陣地,搶先進入小鎮泰耳芬根,并在一所學校內,抓到了哈恩和勞埃。
然而海森堡還未抓到,他們最怕海森堡落入俄國人之手。“阿爾索斯”隨同美軍的前鋒到達黑辛根時,海森堡已在兩周前離開。后來才知道海森堡是到巴伐利亞他的家鄉烏爾費耳德去了。這時美軍第7軍正向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挺進。1945年5月2日,帕希上校帶著“阿爾索斯”人員進入了烏爾費耳德鎮。 天快黑了,一個隊員終于發現了海森堡的住宅。 帕希命令海森堡留在家里不要亂跑。第二天剛亮,帕希帶著一個步兵營走進海森堡的房間時,看到這位大科學家正端坐在辦公室里,懷中抱著已經收拾好的皮包,對他說:“上校先生,我正等著您呢。” 至此,二十幾個重要的德國原子物理科學家都抓到了,美國人總算松了一口氣。這些“高貴”的戰俘們被美國人用飛機送到英國,拘留在一個叫哈耳的鄉下莊園里,被視為最尊貴的客人……
通過對這些被俘科學家的審問,美國終于搞清楚了:早在1940年,哈恩的發現就已經引起德國軍方的注意。但由于德國科學家的消極態度,又得不到政府有力的財政支持,研究原子彈的工作基本上沒有開展。他們主要的工作是試圖建立原子反應堆,為德國提供能源,但就是這項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實驗室工作階段。
德國投降后,“阿爾索斯”繼續工作了一段時期,這時它的主要任務是盡可能銷毀可能落入俄國人手中的設備和資料。1945年10月,“阿爾索斯”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正式解散。
(摘自《環球軍事》原標題為《代號:“阿爾索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搜捕科學家行動》 本刊有刪節題圖:高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