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林
自從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人類占據了都市,并把它當作生息繁衍的天堂后,自然界的其它低等動物就開始向郊外、向更遙遠更偏僻的地方轉移。過去,我們經常見到蜻蜓、蝴蝶,經常聽到青蛙叫聲,現在,都很難再尋覓它們的蹤跡,只有在記憶中還記得當年它們與我們伴生的情景。但令人驚愕不已的是,最近,在北京的一處居民區的草叢中竟趴著一條1.7米的大蛇,讓發現它的人驚恐萬分,急忙報警。
聞訊趕來的民警用鉤子將蛇鉤到編織袋里。但它不甘心束手就擒,掙扎著跑出來,民警只得用雙層編織袋套住它,它才絕望地不再試圖逃逸。據北京動物園爬行館飼養員孟先生介紹,這條蛇的學名叫黑眉錦蛇,無毒,多生活在南方的地區,不屬于稀有動物。它將放在展覽柜中供人們觀賞。
這條消息是《北京青年報》5月22日報道的。
人們不管見到哪一類的蛇,最先出現的反應是驚恐萬分,接下來的是它有毒無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難見到蛇的,但電視畫面中的蛇卻屢見不鮮,尤其是眼鏡蛇,更是讓我們望而生畏。那么怎樣辨別蛇的有毒無毒呢?毒蛇一般頭大,頸細,頭呈三角形,尾短而突然變細,體表的花紋比較鮮艷。而無毒蛇一般頭呈鈍圓形,頸不細,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毒蛇有毒腺和毒牙。無毒蛇沒有毒腺和毒牙。當毒蛇咬人時,毒腺中的毒液順著上腭前面的兩顆毒牙注人人體,這兩顆毒牙比其它的牙齒粗和長。毒蛇與無毒蛇的根本區別是,毒蛇的牙痕為單排,無毒蛇的牙痕為雙排,但有時兩者并不容易辨別,所以在急救中都應按毒蛇咬傷處理。
人被蛇咬傷后,由于毒蛇的毒液中所含的毒素成分不同,中毒的癥狀也不同。其主要的癥狀是:出現四肢麻痹、無力、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不能吞咽和說話,呼吸緩慢無力等神經障礙,導致窒息、心衰死亡;也可出現全身皮下淤血、嘔血、尿血等癥狀,甚至昏迷、休克而死亡。
那么應該怎樣搶救被毒蛇咬傷的患者呢?首先應該保持鎮靜,切勿驚慌、奔跑,以免由于血液流速的加快,加速了人對毒液的吸收和擴散。之后,立即用帶子或從衣服上撕個布條,在被咬傷肢體的上方,即近心端,距傷口5厘米處勒住,以阻斷淋巴液、血液的流動,避免毒液擴散到其他地方。手指被咬傷,帶子系在手指的根部;前臂被咬傷,系在胳膊肘上方』、腿被咬傷,系在膝關節上方。還應該用清水或涼開水、鹽水沖洗傷口,將留在傷口淺處的毒液沖走,然后用消過毒的或者清潔的刀片,在傷口上做“十”字形切口,再在周圍作幾個小切口,使毒液能通暢地流出。如果沒有刀片,可用針或錐子等物挑破傷口,但不能挑得過深,能劃破兩個毒牙之間的皮膚,使毒液流出就可以了。如果毒液流得不通暢,可以用吸奶器、拔火罐吸毒。如果沒有這些器具,也可以直接用嘴吸或用手擠,但吸吮者的口腔和手必須沒有傷口和疾病,以免中毒。排除毒液后,將傷口上端系的帶子每隔15~30分鐘放開1~2分鐘,以免系得時間長了,造成肢體嚴重缺血、壞死。蛇藥、蛇傷解毒片、蛇藥酒等,對多種毒蛇咬傷有顯著的解毒作用。如果隨身攜帶了這些藥品,可口服或外敷。初步處理后,馬上送醫院搶救。
在我國的農村和山區,人們仍能經常看見各種蛇類。現代城市中是很難發現蛇的蹤跡了。但是,城市中的人經常在節假日去郊外、山區或草原上游玩,就極有可能在不經意中與蛇不期而遇。另外,隨著城市綠化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蛇也有可能在樹林、草叢中“安家落戶”,那么怎樣防備被蛇咬傷就是一個需要了解的話題了。要防備被蛇咬,就要在進入林區或綠地時,不要走得太急,以免與蛇突然狹路相逢,蛇來不及逃避,不得不伸長脖子,對人予以攻擊。也就是說,我們要“打草驚蛇”,給蛇以逃避的時間。在山林地帶宿營時,睡前和起床后,應檢查有無蛇潛人。不要隨便在草叢和蛇可能棲息的場所坐臥,禁止用手伸人鼠洞和樹洞內。進入山區、樹林、草叢地帶時,應穿好鞋襪,扎緊褲腿。遇見蛇,應遠道繞行;若被蛇追逐時,應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跑,切勿直跑或向下坡跑,因蛇爬坡和拐彎的能力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