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政博士
人隨著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就開始了自己的“運動生涯”。要真冷不丁地問你一句“你會運動嗎”,你一準會盯著我像審視外星人一樣地流露出莫名其妙的眼神。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許多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還根本不會運動!
運動療法和飲食療法一樣是糖尿病患者的基礎治療措施之一。近年來,來自于歐美和日本的大規模臨床試驗都證明,適當的身體運動對于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改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而不當的運動鍛煉卻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療,甚至加重病情或造成損傷。這樣的實例在我們日常的糖尿病門診中是屢見不鮮的。那么糖尿病患者應如何掌握運動鍛煉的方法呢?
首先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情況下都適合于運動鍛煉。為此,在決定是否進行運動療法以前,要先進行相關的各種檢查,如血糖、尿酮體、血常規、心肺肝腎功能及糖尿病并發癥的情況等。一般情況,只有在糖尿病的控制狀態不是太差、且不存在可能會因運動而加重的并發癥或合并癥時,運動療法才是合適的。
一般在下列情況下應限制或禁止運動:糖尿病控制狀態很差的病例,即空腹血糖250mg/dl以上且尿酮體陽性,或尿酮體雖陰性而空腹血糖300mg/dl以上;由于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所引起的、新鮮的眼底出血的病例;糖尿病腎病氮質血癥期以后的病例,即血肌酐男性2.5mg/dl以上、女性2.0mg/dl以上;患有嚴重末梢神經病變,或合并有嚴重的植物神經病變(如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等;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例;下肢壞疽或有潰破、感染者;并發其他的急性感染癥的患者。
其次,在確定自己確實適合采用運動療法以后,運動強度是必須加以考慮的另一個關鍵環節。一般來說中等強度的運動是比較合適的,即所謂最大耗氧量的50%,簡單的測量方法是成年人運動時所達到的心率為170減去年齡,如一個50歲的糖尿病患者的中等強度運動心率為170減去50等于:120次/分鐘。要求每次運動應持續10~30分鐘(如果可能每日餐后2~3次),每周不少于3~5次。
關于運動種類,應根據患者體質、年齡及運動習慣等,分別采用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爬樓梯、騎自行車及進行游泳等能使全身肌肉都得到鍛煉的有氧運動為佳。對于肌力低下的高齡患者,被動的肢體按摩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肌肉運動方式。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關鍵要引入一種運動理念,促使其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為。
結合運動強度和運動種類綜合考慮會有許多種組合。以散步運動為例,有人推薦每天行走1萬步以上(至少7500步)。這種方法簡便易行,適合于多數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妨一試。
再次,要特別注意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患者應該采取的運動方式也不一樣。
運動療法對于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益處尚未被確認,但對于保持這類病人的體力、增強其體質和緩解精神壓力是有益的。此時,要學會自己監測血糖,根據運動強度在醫生指導下調節胰島素的用量和用法,輔以合適的飲食治療。此時,胰島素原則上應注射于臍下的腹壁部位。為防止低血糖,運動應安排在餐后1~3小時內進行。
飲食控制并配合適度的運動鍛煉可以有效地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為治療這類患者的首選措施之一。此時,運動鍛煉一般應安排在餐后進行,未使用降糖藥的患者也可以空腹時運動。最后,為保證運動鍛煉能夠獲得盡可能多的益處而又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在具體實施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應在醫生指導下配合飲食治療一并施行;運動前應進行必要的準備動作,如熱身運動、放松肌肉和韌帶并活動關節等,以防運動損傷;注意運動中要適時補充水分,極端寒冷的日子應避免戶外運動;最好能在專業醫師的介入下制定出個體化的運動處方,并嚴格比照施行;定期測定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血脂等,并參考運動后的爽快感、疲勞感、體重變化等癥狀以客觀評價鍛煉效果,并據此適時調整運動處方,以保持最佳的運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