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京良
牛奶越稠越好嗎?不一定。
給牛奶加入一種增稠劑,牛奶就會變稠,但營養卻降低了,所以不是越稠越好。
給孩子喝純牛奶好嗎?不一定。因為純牛奶中所含蛋白質是母乳的3倍,孩子太小(一兩歲以內),無法消化和吸收過多的營養物質,喝太純的牛奶會引起孩子腹瀉、拒食等現象。建議給孩子喝接近母乳的嬰兒奶粉,因為它更適合嬰兒的吸收。
沒有奶皮不是好奶?錯。現在的加工工藝,對奶中的脂肪做了均質處理,使其不易上浮,而是均勻地分布于牛奶中,更易于吸收。
現擠的奶更有益?錯。現擠的奶不經過加工處理,很容易滋生細菌、變質,也易感染病菌。
保質期越長越好?錯。保質期長的奶,如保質期在半年的盒裝奶,要經過超高溫消毒處理,營養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保持期在一兩天的鮮牛奶營養價值更高,其含菌量都在人體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牛奶該不該加熱?正規企業生產的牛奶都經過了嚴格的消毒處理,可以直接飲用,如需加熱,建議用熱水燙一下即可,不要煮;另外,可以用微波爐加熱,因其時間短,不易破壞營養成分。幾種不同牛奶及牛奶制品的飲用
早餐奶:加入了部分谷物(如麥片),適合一些不吃早餐的人喝,但仍建議不要空腹喝。
鈣奶:補充促進鈣吸收的物質,適用人群為老年人、兒童。
補鐵補鋅奶:健腦補血,適合女性。
乳酸菌飲料和乳酸飲料:二者營養成分差距很大,前者含乳酸菌,能改善菌群環境;后者是乳酸和果汁等的混合物。
對于酸奶的喝法,專家建議,不要加熱,在冬天可以用30-40度的溫水泡一下;‘一兩歲的小孩不宜喝酸奶,因其腸胃功能還不健全,對其牙齒也有不利影響。牛奶的保健功能
牛奶中的酪蛋白含有10%的磷,對促進幼兒的大腦發育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牛奶中含有鉀,使動脈血管壁在血奔流高時保持穩定,使中風危險減少一半。
牛奶可以阻止人體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屬鉛和鎘,具有輕度的解毒功能。
牛奶中含有將近5%的乳糖,可促進人體對鈣和鐵的吸收,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泄。
酸奶和脫脂奶可增強免疫體系功能,阻止腫瘤細胞增長。
牛奶中的維生素B2,可提高視力。
喝牛奶還可防止動脈硬化。
牛奶牛的生物活性物質SOD能清除體內有害物質,增強免疫力,具有抗衰老的延年益壽作用。
牛奶中的p一酪蛋白,具有較強的抗變異原機制,能減少癌變。
牛奶對人體具有鎮靜安神作用,睡前喝一杯牛奶可促進睡眠。學會喝牛奶喝出營養來
牛奶是霄養豐富的食品,如果條件許可,不管兒童、青壯年或老年人,都應該經常食用。然而,牛奶并非簡單一喝就能產生營養價值,飲用牛奶,很有講究。如果飲用不當,非但影響營養吸收,還可能影響健康。現提供幾點建議,謹供您參考:
1.食品標識,舉足輕重。在食用牛奶之前,要看包裝是否完整,并仔細閱讀包裝上的說明。一要看成分,否則就不知其含奶量;二要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保存條件,如果不按條件保存,即使在保質期內也有可能變質;主要看生產廠名、地址和產品批準文號,以防假冒、偽劣產品混跡其中;四要看內在,鮮奶如出現沉淀、結塊或怪味現象,說明已經變質,不可食用。
2.早上飲用,切忌空腹。一般晨起后會感到口干,有些人就拿牛奶解渴,一飲而盡,好不酣暢。如此“穿腸而過”,冒來不及消化,小腸來不及吸收;牛奶的營養價值也就無從體現。況且,如果單純以一杯牛奶作為早餐,熱量也是不夠的。因此,早上飲用牛奶時一定要與碳水化合物同吃。具體吃法可以用牛奶加面包、點心、餅干等,干稀搭配。.可先吃點面包、餅干,再喝點牛奶;也可以在牛奶中加大米、麥片或玉米等做成牛奶粥。牛奶與碳水化合物同吃,一方面牛奶中所含的豐富的賴氨酸可提高谷類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反過來也可使牛奶中的優質蛋白質發揮其應有的營養作用。
3.小口飲用,有利消化。進食牛奶時最好小口慢慢飲用,切忌急飲,對碳水化合物要充分咀嚼,不要狼吞虎咽。這樣,可以延長牛奶在胃中停留的時間,讓消化酶與牛奶等食物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吸收。
4.晚上飲用,安神助眠。很多人會問何時飲用牛奶好?就營養而言,早晚飲用并無多大區別。照一般地說,如果每天飲用2杯牛奶,可以早晚各飲1杯。如果每天飲用1杯奶,則早晚皆可。晚上飲用牛奶可以在飯后兩小時或睡前一小時,這對睡眠較差的人可能會有所幫助。因為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色氨酸,具有一定的助眠作用。
5.冷飲熱飲,任君自便。對于牛奶煮沸后,其營養成分會受點影響,如B族維生素含量會降低,蛋白質含量會有所減少,但總的損失不會很大。飲用方式要看各人的習慣和腸胃對冷牛奶的適應能力而定。一般而言,合格的消毒鮮奶只要保存和運輸條件符合要求,完全可以直接飲用。如果需要低溫保存的消毒鮮奶在常溫下放置超過4小時后,應該將其煮沸后再飲用,這樣比較安全。
6.特殊人群,巧選晶種。有些人喝了牛奶以后,會出現腹脹、腹痛、腹鳴、腹瀉的癥狀,醫學上稱之為“成人原發性乳糖吸收不良”。患有此癥者可選食免乳糖的鮮奶及其制品,或直接喝酸奶。對高脂血癥和脂肪性腹瀉患者而盲,全脂牛奶也不十分適宜,可改喝低脂或脫脂牛奶。老年人容易骨質疏松,可以喝添加鈣質的高鈣牛奶。牛奶的科學食用
牛奶這種價廉質美的營養食品如果烹調處理不當,可導致營養素的丟失,降低了其固有的營養價值。
忌文火煮:用文火煮牛奶,會使牛奶中的維生素受到空氣中的氧的破壞。旺火煮牛奶很容易溢出來,因此當牛奶的缽積膨脹時應即刻離開火源,然后再放回火上燒開;如此反復三四次,這樣不僅能保持牛奶中的營養成分,而且能殺滅牛奶中的病原微生物。
忌煮奶時間過長:有人認為煮奶至沸持續五分鐘合適。此種說法不全面,因為奶中呈膠體狀態的.蛋白微粒在60℃時能脫水轉變成凝膠狀態。奶中磷酸鈣也不穩定,在此溫度下由酸性轉變為中性而沉淀。當加熱到100cC時,牛奶發生復雜的化學變化,不但色、香、味隨之降低,而且還會產生其他物質,使營養價值降低。
目前,許多牛奶經過科學滅菌封閉包裝,可以直接飲用,如喝熱奶時可采取隔熱加溫的方法,將鮮奶袋放進熱水中5分鐘即可,這樣可保留更多的營養素。
忌陽光曬:生活中經常可見送奶、取奶途中,牛奶在陽光下直接照射時間較長,這樣太陽會毫不留情地破壞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甚至使之變質。陽光照射2小時,牛奶中的核黃素可損失一半,而核黃素被陽光照射轉化成的熒光核黃素還可進一步破壞維生素C,所以牛奶要避光,更不能長時間曝曬。
忌糖煮:不少人在煮牛奶時就把糖加進去,以為這樣能使糖盡快溶化,殊不知加熱時放糖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因為牛奶中含有賴氨酸,白糖中含有果糖,這兩種物質在高溫下會形成結合物——果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還破壞了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更糟糕的是對人體還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牛奶加熱時千萬不要放糖。若想喝加糖牛奶,可以在牛奶稍涼后再加糖。
忌與橘子同食:牛奶在胃中,在胃蛋白酶和胰酶的作用下分解,然后進入小腸才能被吸收。如果牛奶與含果酸較高的橘子等水果同食,奶中蛋白質與果酸及維生素C發生復雜的生化反應而凝固成塊,這樣會影響奶中蛋白和橘子中維生素C等的消化吸收,而且還會出現腹脹、腹痛及腹瀉等不良反應,所以二者同食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