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捷
四年前,北京朝陽醫院呼吸危重癥監護病房(RICU)剛剛啟用時,記者曾前去采訪。如今,這個在全新理念下打造出的具有國際標準格局的ICU已當仁不讓地成為國內眾多ICU中的佼佼者: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人工氣道管理、機械通氣呼吸監測、肺循環血流動力學監測、氣體代謝與氧動力學監測等國際尖端的技術方法;研究發明出有創-無創序貫通氣策略,實質性地促進了呼吸衰竭的臨床治療;對致死性肺栓塞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方面的干預治療進展迅速……
然而,當初ICU的“設計師”——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長王辰教授并沒因此而感到滿足。在王辰看來,ICU是一個能集中體現當代醫學對危重癥救治水平的地方,換言之,如果病人在ICU搶救不成功,不應是醫生、護士無能而只能是醫學本身無能。然而,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談何容易——如此標準下的ICU已不能容忍任何一個人為的失誤。
平時患者拍攝胸片,醫生只要在片子上注明日期即可,但ICU的片子,就不僅僅要寫上日期,而且必須要寫上具體時間。危重病人的病情瞬息萬變,同一病人一天拍多張片子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只寫日期,你如何判斷片子是上午所拍還是下午所拍,是做某個治療操作之前所拍還是之后所拍……王辰說,他們的ICU就出現過只有日期沒有時間的胸片(必然會影響到治療的精確),這件看似不大的“小”事對他的觸動非常之大。
王辰認同一句古話:“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而在他眼里,天下最該“作于細”的地方就是醫院,而ICU更是醫院中的細中之細。且不說別的,就拿最簡單的洗手來說,如果你觸碰患者之前不洗手或洗得不徹底,極有可能給那些生命本就脆弱的患者造成一次可怕的感染!記者看到,和三年前相比,除了病人床前那句“洗手之前別碰我”的標識還保留外,在洗手池上方還多了一幅“洗手六步法”的說明示意圖……在ICU,連“洗手”的程序都要被細化分解,一切只因這里是一個與死神爭奪生命的地方,絲毫的閃失都會功虧一簣。
ICU,王辰又稱它為“愛喜憂”,他說,這是一個需要投入情感的地方。采訪時,夏婕護士長指著ICU一間空著的病房告訴記者,這位病人剛剛出院,如果你早一點來就能看見病人床頭曾擺放著三張親友的照片,點滴架和呼吸機的機械臂上還掛著家人送來表達平安祝福的飾品……而這一切都是ICU的醫護人員建議家屬做的。別小看一張照片,一盤音樂帶,夏婕說,有了這些小小的“點綴”,ICU的病人心理感受會大大不同……護理中,我們常常把這些帶有情感色彩的東西給病人指一指,渾身插滿管子的病人雖不能說話,但投過來的眼神充滿了感激。
如今,類似的溫馨細節在朝陽醫院的ICU里越來越多。就拿最簡單的“家屬須知”來說,一般大家看到的都是在白板上寫幾個黑字或藍字,難免生硬冰冷。ICU的“家屬須知”則不同,它已變得像一幅畫:草地鮮花做背景,需要強調的地方還特別用紅色標出,讓家屬打心眼里愿意全力配合醫生的治療。
RICU也面臨著更多需要在發展中不斷解決的問題。除了急需增擴床位外,如何使它更加精確高效地運轉也顯得當務之急。采訪中,記者看到原先獨立分裝的6臺床旁監護儀如今已全部實行聯網,更便于醫務人員觀察病人的情況……不僅如此,王辰等還和深圳一家單位聯合開發了ICU專用的系統管理軟件,該軟件不僅可以有效避免病歷管理中可能出現的紕漏,而且還可以通過與病房與呼吸機、監護儀乃至與醫院其他輔助科室聯網,讓ICU與死神賽跑的速度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