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正榮
日常人們常將性格固執、頑固,不聽別人勸告,一意孤行者,概括為“死心眼”或“偏執”。這種性格不利于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心理醫生常提醒具有這種性格者注意改變這種性格缺陷。但如果一個人的想法完全不符合客觀現實,又無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幫他糾正。這就不是一般人的“偏執”了,而應考慮請精神科醫生檢查,看是否屬于“偏執狀態”,即妄想。
常見的妄想包括嫉妒妄想、夸大妄想、被害妄想、影響妄想等。處于“偏執狀態”的患者一般很難相處,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很容易出現嚴重后果。曾有一對恩愛夫妻,丈夫因工作出去幾天,突然回家和妻子說有人要害他,一路跟蹤他,在外擔心家人已遭不測。其妻百般安慰,但并未往深處去想。丈夫半夜里仍輾轉難眠,最后覺得早晚會被人害死,不如自行了斷,最終選擇了先殺死妻子,再自殺之路,在自殺時被救。
另一位職員因單位分房的事,自認為不公平而憤怒不已。某日突然產生念頭,認為就是某領導“搞的鬼”,故意欺負他,向其家人多次傾訴。因其家人不太清楚具體情況,只作一般說服后,便未再注意。后來該職員在妄想支配下用棍棒打傷那位領導,險些致死。
那么,我們如何去接觸和幫助那些處于精神病性“偏執狀態”下的人呢?
偏執觀念也有一個形成過程,有些有現實基礎,有些則毫無原因,突然發生。一旦處于這種狀態,患者開始也覺得緊張、害怕,希望找人說說,一般會選擇家人、親朋好友,或者其他信得過的人,講述的過程帶有一定的神秘性,一聽似乎有道理,但細分析又不符合常理,或根本不可能。這時應冷靜地聽,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表示愿意同他站在一起,幫助他解決問題,而不要立即反駁和辯論。否則不僅于事無補,還會發生爭執,失去患者的信任,甚至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如果發現患者受妄想支配躲在家中,不敢出門,或有自傷、攻擊他人的傾向,作為家屬或同事,一定要想辦法請精神科專家幫助,以免發生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