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牙醫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牙齒脫落和牙周病也許會增加缺血性腦中風的危險。此項研究對41380名男子進行了調查,共有349例在訪問期內發生缺血性腦中風。與有25~32顆牙組相比,17~24顆牙組腦中風的危險增高50%;11~16顆牙組腦中風的危險增高74%;少于10顆者危險增高66%。研究者指出,牙齒脫落和腦缺血性中風的共同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吸煙、糖尿病和低收入等社會因素。多年的牙齒脫落才影響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
萊菔子可治中風引起的腹脹
中風患者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可引起腸脹氣;另外,為了減輕腦水腫而使用脫水藥,使尿量增多,也容易引起低鉀、腸麻痹而致腹脹。臨床觀察發現,中藥萊菔子(蘿卜子)內服外用對中風后腹脹有明顯療效。用法是:將萊菔子適量,用文火炒黃,每次取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另取10克研為細末,以米酒調勻制成餅,臍部常規消毒后,將藥餅外貼于臍部,包扎固定,并時時以熱水袋熱熨,每12小時換藥1次。一般用藥1~2天后腹脹即可減輕,腸鳴音增強,失氣,隨之腹脹消失。
外用藥治療痤瘡
尋常性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發病機制復雜,除青春期雄激素的影響、皮脂分泌旺盛外,毛囊內痤瘡丙酸桿菌的增加是一個重要因素。痤瘡丙酸桿菌釋放的酯酶能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甘油,從而使自由酯酸含量增多而發生炎癥反應。體外實驗表明,鹽酸克林霉素對痤瘡丙酸桿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因此可以改善痤瘡的癥狀。有人對200名尋常性痤瘡患者進行了對照試驗,治療組100人,應用1%鹽酸克林霉素凝膠治療,對照組100人,應用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治療。用藥方法均為每日早晚洗臉后涂抹患處1次,療程為4周。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4.0%,對照組為78.0%。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在臨床觀察中看到,鹽酸克林霉素凝膠對炎性丘疹效果好,而對黑頭及白頭粉刺效果較差。觀察中還發現,該藥不能阻止痤瘡皮疹的復發,但重復用藥仍有效。
用激素噴鼻應防脫鈣
美國研究人員對19例長期使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的絕經前婦女的骨密度進行了測定。結果發現,這些受試者全髖及股骨的骨密度每年下降0.00044克/平方厘米/噴。研究人員認為,當病人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治療哮喘時,應使用可以使癥狀得到緩解的最低劑量。Tufts大學的BessDawsoHughes博士撰寫的評論文章稱,降低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引起的骨質丟失的最好方法是讓病人進行負重練習及攝入足夠量的鈣和維生素D,同時,這類病人在使用口服避孕藥時也要謹慎。
他莫昔芬可降低婦女患乳腺癌幾率
一項重要的國際研究顯示,他莫昔芬可延續1/3健康婦女(但具有高患病危險)患乳腺癌的時間長達4年。預防用的他莫昔芬(一日20毫克)與安慰劑相比,可使健康、經過平均50個月隨訪認為是具有高危的婦女罹患乳腺癌幾率下降32%,此外,25%的婦女完成了為期5年的治療;47%的婦女還在接受進一步治療;其余在5年到期后停止了他莫昔芬治療。隨機接受他莫昔芬治療的3578例婦女中,只有69例發生乳腺癌;而接受安慰劑的3566例婦女中,卻有101例患上乳腺癌。參與該研究的婦女年齡從35~70歲不等。
鎮痛新藥-辣椒堿軟膏
由正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藥科大學研制的辣椒堿軟膏,用于風寒病痛,可使皮膚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故有去淤消腫和通利關節功效。這種軟膏是水包油型結構,輔以薄荷腦,具有深入滲透、鎮痛迅速、作用持久、不粘不膩、不污染衣物、氣味芳香、有清涼感等優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對134例關節痛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并與非甾體抗炎藥1%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扶他林)進行對照。結果顯示在治療有明確關節痛的風濕病的患者時,0.025%辣椒堿軟膏與1%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相比,總有效率分別為79.10%和76.92%。辣椒堿組起效更為迅速,患者在各起效時間段的比例均高于1%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組。
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患的一種疾病,我國至少有5000萬人患有此病。患了此病該用什么藥治療呢?我國專家綜合國內外資料,提出以下方案:維生素E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英文縮寫GS)可作為基本和長期使用的藥物;雙醋瑞因可在治療初期與硫酸氨基葡萄糖并用或單用;抗炎止痛藥可根據關節疾病和腫脹情況短期應用。硫酸氨基葡萄糖的用法是:每天1500毫克;維生素E每天用600毫克;雙醋瑞因最佳用量是每天100毫克。抗炎止痛藥首選乙酰氨基酚,每天總量不超過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