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習
巴布洛·路伊茲·畢加索是西方現代主義美術運動中名聲最高的畫家。畢加索1881年10月生于西班牙的馬拉加,童年時曾受過嚴格的學院派美術教育。畢加索青年時代流離貧困,同情西班牙革命,參加過法共和保衛和平活動。畢加索一生保持著旺盛、充沛的創造圖片活躍的想象力。他經常不斷地變換或交叉使用不同風格的繪畫手法,但就總體說,主要是以立體主義畫家和立體主義創造方法載入史冊的。
創作于1907年的《亞威農少女》是畢加索早期的立體主義作品。當時的畢加索已經受到黑人藝術和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學的影響,生活比較貧困,住在“洗衣坊”大樓。而亞威農當時是巴塞羅那的一條“花街”,所以也有人把這幅畫叫為《青樓少女》。有人說,畢加索這幅畫本意是想表現“罪惡的報酬”主題。然而這幅畫并不是色情的,也沒有諷刺世態,更沒有為什么鳴不平。它只是表現了畫家類似兒童或原始民族的認識能力和觀察的多面性、綜合性,把感情塑像化而已。畫面是裝飾化了的,有著寓言色彩。黑面孔的女郎面前,像黑人木雕一樣用刀子一刀刀刻出般地畫出,具有樸實和深沉感,似乎在用譴責的目光注視著你。
畢加索曾經說過:“非洲人并不懂人體結構比例,他們所以要作這樣的表現,只是由于要故意破壞外形,以改變那些過于容易發現的本質,使之驚奇?!庇腥苏f,畢加索總喜歡把一個形體支解,是他表示對社會矛盾、分裂、動亂的看法或評價;也有人說,這是他為了使人驚奇,刺激人們的感官,使人們從丑怪、畸形中去認識感受和幻想美的完整等等。
總之,畢加索的作品與傳統的可視性、成教化、助人倫的美術觀大相徑庭;和傳統的美丑標準也不同。
畢加索一生勤奮,直至93歲高齡逝世前三小時還在作畫。據1979年畢加索遺囑宣布,畢加索自存的遺作有油畫1800件,版畫30000件,素描7000幅,手稿100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