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房娜
“一帶一路”是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時代主題,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2017年5月,舉世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來自29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與會,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1500多名代表參會。論壇進一步明確了未來“一帶一路”的合作方向,規劃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路線圖,并確定了一批重點實施項目。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與2100年前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有著更加悠久燦爛歷史的西安與進行一場務實的投資環境比較,我們會有很多新發現。
經濟環境:投資經營者對兩地宏觀經濟環境整體看好,對未來經濟發展信心充足。
1、產業結構的合理程度:北京地區的投資者對產業結構合理程度評價平均值高西安0.3分,百分比高西安16.6個百分點。北京產業結構變化總體符合“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培育高端產業和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將使北京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西安在大力發展優勢和特色產業中,產業結構逐步趨向合理,第一產業總量緩步增長而比重下降,第二產業總量增長迅速,第三產業快速增長,2015年西安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經濟總產值39.7%,2016年達到42.2%,但與北京等一線城市仍存在差距,有較大提升與調整空間。
2、產業配套合理程度:北京區位、交通、發展定位、政策等各方面的優勢不言而喻,與生產配套的產品、技術資源、消費市場等因素愈加豐富,而“京津冀一體化”又進一步盤活了北京周邊省份市區的資源,為產業調整和配套完善提供了更優路徑,其產業配套合理程度評價平均值較西安高0.2分,百分比較西安高16個百分點。西安產業配套合理性評價“一般”的比例達到了42.0%,呈現出西安企業對產業配套合理性的需求較高,產業配套提升、改善空間較大,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為產業配套發展借力,是助推產業配套合理性發展的重要路徑。
3、經營管理者對未來經濟發展信心程度:北京地區的經營管理者對本地區經濟發展的信心較大,平均分達到4.1,北京加快經濟結構轉型,“京津冀”協同發展及“一帶一路”的推進,為北京投資經營管理者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進一步提振了投資者信心。西安雖然低于北京,但與其他指標比較,分值相對較高,而“一帶一路”建設,為西安發揮文化科教優勢、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重現國際化大都市氣象,提供了絕佳契機,將進一步提振當地投資經營者信心。
制度環境:整體認可當地在為投資經營者創造良好制度環境上的努力,但仍有提升空間。
1、投資政策法規的完備性:北京地區投資政策法規的完備性評價平均值較西安高0.5分,百分比差異明顯,北京為73.4%,西安為50.0%,相差23.4個百分點,兩地投資政策法規的完備性還需進一步完善,同時西安投資政策法規的完備性與當地企業經營管理者需求存在的差距明顯,有較大提升空間。投資政策法規中的法律規范、融資渠道、稅收政策、市場秩序、專利保護等政策法規是否完備及其普適性、可操作性、公平合理性是投資行為及本地招商引資成功率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2、政府在制度執行方面的規范程度:北京的經營管理者對政府在制度執行方面規范程度的評價較高(平均值為3.7,百分比為72.5%),但仍有提升空間,西安經營管理者對政府在制度執行方面的規范程度評價平均值較北京低0.4分,非常規范與比較規范合計百分比不足50%,認為不規范的比例接近20%,西安政府在制度執行規范程度中改善和提升空間較大。強化政府自身監督,完善行政監督機制,規范行政審批等制度執行行為,杜絕制度執行行為的隨意性和“暗箱”操作,仍是政府在未來制度執行中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的重要任務。
3、投資政策對投資者吸引力:北京的優勢明顯,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平均值為3.9,百分比為73.4%。西安作為西部中心城市,隨著政策的不斷出臺和完善,投資環境的不斷改進,吸引力逐漸彰顯,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平均值為3.5,百分比為58.0%。但對于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消費環境,融資渠道、稅收政策、市場秩序、專利保護等政策法規均應適時作出調整,以滿足投資者和當地經濟發展需求,為招商引資及未來經濟發展的打好堅持基礎。
政務環境:提高行政審批效率、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創新監管、改進服務,為企業松綁減負,為創業創新清障搭臺。
1、政府辦事機構辦理相關事務的便捷程度:企業管理者對政府辦事機構辦理相關事物便捷程度評價相對一般,雖然平均值均在3分以上,但百分比均不足60%,認為一般的比例均在30%左右,這種“不好不壞”的評價表現出,政府辦事機構辦理相關事務中的便捷性、快捷性需要改進空間仍然較大,需要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各項職能,繼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減少行政審批環節,改進“一站式服務”的效率,使行政服務更加及時、高效。
2、政務體系信息公開方面的表現:與對政府辦事機構辦理相關事物便捷程度評價情況類似,北京和西安兩城市對政務體系在信息公開的全面性評價,平均值均在3分以上,但百分比均不足60%。認為一般的比例均在30%左右,顯示出政務體系信息公開方面的不足。隨著信息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企業發展中對信息獲得快捷性、便捷性、全面性需求越來越大,能夠快速、精準、全面的獲取區域內相關政務信息,成為企業運營、發展和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政務系統建設中,還需不斷加強政務公開建設,使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公開渠道多元化,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提高政府行政過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3、政務系統的整體水平:北京企業管理者對政務系統的整體水平評價均值為7.3分,西安為6.5分,相差0.8分,表明政務系統的工作在得到企業經營管理者認可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了解、認識企業對政務系統的需求和改善意見,不斷改進和完善政務系統服務。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加快構建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政務系統各項職能,使政務服務更具有科學性、前瞻性,為當地投資環境優化增加動力,為當地招商引資、企業發展及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4、政府的整體形象:企業管理者對政府整體形象滿意度評價,北京平均值為7.3分,西安為6.7分。分值在8分及以上的比例不高,8分與7分所占比例較大,6分及以下的比例均在30%左右。表明當地政府的整體形象評價較好,但仍有改進空間,在未來政府體系建設中,需要進一步強化政府誠信建設,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嚴格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度、行政執法依據公開制度、執法過錯追究制度和執法行為評議考核制度,依法完善和實施民主決策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共事業聽證制度,充分聽取人民群眾和有關專家的意見。
市場環境:市場經濟發展特征愈加明顯,市場開放程度、居民購買力增強,市場環境相對寬松、穩定。
1、市場消費結構合理程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消費需求和觀念正在發生變化,市場消費結構也隨之改變。調查中,北京企業對本地區市場消費結構合理程度評價較高,平均值為3.6,百分比為62.4%,西安市場消費結構合理程度評價平均值為3.4,百分比為52.0%。市場消費合理程度是確定企業發展方向、國家經濟發展策略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市場開放度不斷提高、市場消費結構快速升級,消費市場千差萬別,需要企業和政府對當下及未來市場變化有清楚的認識和判斷,同時提高自身對市場消費結構變化的敏感度和適時調整的靈活性。
2、居民購買力:居民購買力是居民以貨幣形式購買生產和生活所需商品或勞務的能力,與城市消費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關系。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居民收入不斷增加,購買力不斷提升,2016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2530元,西安為30032元。相應的,北京居民購買力評價較高,平均值為3.9,百分比為76.1%,西安較低,平均值為3.4,百分比為52.0%,百分比相差24.1個百分點。
3、目前的市場開放程度:隨著中國經濟市場開放程度和市場化進程的日益深化,各地區市場開放程度呈現擴大趨勢,但因政策、區位、地域等因素的不同表現出一定差異性。北京企業對北京目前的市場開放程度評價較高,平均值為3.9,百分比為79.8%,西安企業對西安目前的市場開放程度平均值為3.4,百分比為45.0%,兩地百分比差距較大,相差34.8個百分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擴大開放提供了新支點,成為新一輪市場開放建設的重要標志,聯動陸海內外、溝通東西雙向,外接全球市場、內助區域協同,是豐富對外開放內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一個重要支點”,如何借力“一帶一路”建設助推區域市場開放是兩地當下重要的研究課題。
4、過去半年城市經濟增長速度:在國家“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供給側改革和保護生態環境等經濟政策的背景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穩中趨緩”的經濟發展態勢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兩地企業經營管理者認為當地過去半年經濟增長速度為“平穩”,比例均在六成以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斷擴大。
經營環境:資本獲取便利性不足是兩地經營管理者的共識。
1、企業在經營中資本獲取便利性:企業在經營中,資金、廠房、設備、材料、人力資源等資本獲取的便利性對企業的生存,尤其是創新創業企業的生存發展尤為重要,北京市企業在經營中獲取資本相對便利(平均值為3.6,百分比為65.1%),但仍有提升空間,西安企業在經營中獲取資本時便利性均值為3.0,認為便利的百分比較低,認為一般的比例達到66.0%,表明企業在資本實際獲取中的便利程度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2、人力資源獲取便利性:這里的人力資源是指企業中發揮生產力作用的全體人員,是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因素的總稱。北京高等學府聚集,加上首都區域優勢、資源優勢等,吸引了各地人才,人力資源獲取便利性較高(平均值為3.9,百分比為75.2%),西安人力資源獲取的便利性評價平均值低于北京較,但與本地區其他指標相比較高,百分比較北京低26.2個百分點。如何根據本地區域發展特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效開發本地人力資源價值,同時通過政策完善和優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顯得異常重要。
3、勞動力成本水平:勞動力成本是企業經營中成本支出的主要方面,是影響經營投資者投資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勞動力成本隨之增加,北京2016年最低工資標準為1890元/月,西安2016年最低工資標準為1480元/月。與調查數據相一致,北京勞動力成本較高,西安較低,西安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
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工作得到大部分企業認可,仍有提升空間。
1、整體社會保障體系滿意度:北京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企業對社會保障體系滿意度較高,平均值為7.5,評價集中在9分、8分,選擇比例均在20%以上。西安整體社會保障體系得到了大部分企業經營者的認可,滿意度均值為6.6,雖低于北京,與本區域其他指標比較高,評價集中在9分、8分、7分,選擇比例均在20%以上,仍有提升空間。
2、社會治安滿意度:社會治安是城市和國家社會秩序安寧與否的綜合體現,在對社會治安環境的評價中,北京整體社會治安滿意度評價平均值為7.6,西安為7.1,兩地評價主要集中9分和8分兩個選項,選擇比例均在20%以上,表明兩地對本區域社會治安滿意度較高。
3、整體社會環境滿意度:社會環境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銷售各方面相關的社會環境的總和,是企業堅定發展方向、建立明確的經營目標及形成產業聚集的經濟形態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對整體社會環境的評價中,大部分被訪企業對北京的整體社會環境滿意度較高,平均值為7.4,評價主要集中在9分和8分兩個選項。西安整體社會環境管理工作得到了大部分企業的承認,平均值為6.9,評價主要集中在9分和8分兩個選項。
4、投資主體將北京或西安作為投資目標區域的原因:將北京作為投資目標區域的主要原因是首都區域優勢,這里的首都區域優勢主要表現在北京是首都,是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中心等方面。將西安作為投資目標區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發展前景廣闊,西安是歷史古都、是中國西部的中心城市,是古絲綢之路的起源地,國家近年來的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建設等一系列政策使西安未來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吸引力快速提升。
雖然本次比較僅以投資環境為主題,但京陜全面合作大有可為。北京與西安,雖然資源稟賦各異,但文化傳承悠久,經濟關聯度高,產業互補性強。2015年國家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更是提出要“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和新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節點城市,對于踐行發源于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傳承絲路精神,全面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推動區域務實合作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如果能夠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背景下促進兩地部分產業轉移,將是兩地合作的新契機。
(作者單位:北京中觀經濟調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