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敬平 李曄鴻
觀察家注意到,2000年之后,中國統計系統已開始醞釀一場雷厲風行的數字打假風暴。去年以來,先前的雷聲滾滾,已變成雨聲陣陣。統計人員"不容數字作假"的聲音在四處回蕩。
"小角色"的大動作
2002年8月8日,安徽省安慶市統計局"笑"了。漫長的法院二審過后,在被告席上"坐"了兩個輪回的安慶市統計局,打贏了安慶市第一例統計行政訴訟官司。
官司始于去年的全國統計執法檢查。在縝密的數字"大搜捕"行動中,安徽省鹽業公司潛山分公司(以下簡稱"潛山公司")"不幸"落網。案由是:未依法辦理統計登記。安慶市統計局對照《統計法》的條文,作出了他們認為恰如其分的行政處罰:通報批評,限期改正和罰款3000元。
然而,潛山公司并不認為他們受到的行政處罰"恰如其分"。不服氣的他們向安慶市人民政府提起復議申請。最終等來的復議結果中,有20個關鍵字:事實清楚,主體合法,證據確鑿,處罰正確,程序合法。
不服氣的潛山公司選擇對簿公堂。2002年3月26日,他們將一紙訴狀遞交到安慶市大觀區人民法院,他們要用訴訟挽回"面子"。
大觀區法院真的給了他們"面子"。法院判決:撤銷安慶市統計局行政處罰決定。理由是:程序不當。
幾天后,安慶市統計局向安慶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法官當庭宣判:安慶市統計局程序合法。終審判決撤銷了初審判決,維持了安慶市統計局原先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
至此,經過11個月的復議、應訴、上訴,安慶市第一例統計行政處罰訴訟案以統計部門勝訴而告終。
一石激起千層浪。由于是所在城市的第一起統計行政訴訟案,訴訟本身在社會上和統計部門內部引起的震動,甚至超過了訴訟結果。安慶市一位資深律師說:"統計局,這個在很多企業和個人眼中原本好商量的'小角色',現在不僅大膽依法行政,還不惜撕破臉皮,與人對簿公堂。你不能不對這樣的變化感到吃驚?選"
嚴厲的數字"警察"
2002年10月28日,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指出:現在,某些地方和單位為了追逐名利,往往置《統計法》和黨紀政紀于不顧,在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這種現象必須堅決制止。
過去15個月里,由國家統計局部署的一場席卷全國的統計大檢查,在各地地毯式全面鋪開。2001年7月,國家統計局"《統計法》和'兩辦通知'執行情況大檢查"號令甫出,一張張"處罰令"便從地方統計局手中,雪片般飄向違法對象。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被處罰者都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以及問題的嚴重性。抵觸、阻礙、拒不執行處罰,是常見的事。中國銀行河南靈寶市支行的行為甚至走到了極端。
2002年夏天,靈寶市支行瞞報統計資料的行為最終遭到了《統計法》的"報應"。追溯其過程,當事人的感嘆是"太漫長"。從發現問題到實施處罰,三門峽市統計局的"處罰令",在堅持整整一年后才發揮了效力。
2001年7月,三門峽市成立了一個檢查組,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抽查,看看《統計法》和"兩辦通知"執行情況落實到什么程度。
當月下旬,檢查人員簡單地翻了一下靈寶支行的賬目,便從去年二季度報表上發現了貓膩:統計員上報報表時,將臨時人員工資以及特殊崗位津貼、住房公積金等項目漏填,導致二季度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瞞報4.9萬元。
三門峽市統計局毫不猶豫地給予處罰:警告,并處罰款1萬元。該單位借口統計人員業務不熟練,拒不履行。統計局當仁不讓,按有關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同樣,河南省宜陽縣統計局,對宜陽縣農行"瞞報統計資料"的行政處罰,也幾經周折,才得以落實。
盡管不是每個"處罰令"都遭遇同樣的艱難險阻,但是"處罰令"不受尊重之事卻屢屢發生。畢竟,在我們這個對統計法規長期被漠視的社會環境下,堅持給違法者以處罰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幸,我們的統計部門做到了。"安徽省司法局一名處長感慨地說。
向法的本位回歸
1983年1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在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高票通過。據說,那時很多統計干部激動得流淚。從"文革"和"大躍進"時代走過來的人們,對"衛星"數字感觸太深。一個個虛假的數字,曾使人們幾乎忘記了常識。
三年后,國務院批準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統計法實施細則》。隨后,一些省份陸續頒布了管理辦法。
毋庸置疑,統計法律、法規的實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不夠健全的《統計法》并沒有帶來科學的統計。"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政績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使《統計法》形同虛設。
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門,虛報、瞞報現象愈演愈烈,偽造、篡改統計數據的行為時有發生,弄虛作假、虛報浮夸的歪風悄然滋長并蔓延開來。
1996年的一則權威報道援引一些地方的明確規定:"凡是鄉鎮企業產值超億元的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可提為副縣級,或當場宣布為縣委常委。"這樣一來,便形成了"數據升官、官升數據"、"數字出干部、干部出數字"的惡性循環。
是年5月15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對《統計法修正案》的表決,中國統計業有了新的"行動指南"。"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的空白地帶受到了修正案的"修正"。
然而,《統計法修正案》不僅不能避免來自地方官員的人為的干擾,最后竟然發展到連反映社會發展狀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統計年報也作假。2000年,湖北省英山縣從事多年統計工作的干部方霖挺身而出,上書國務院,戳穿"數字造假"內幕,引起國務院領導的重視。
去年以來,全國統計大檢查聲勢浩大,統計行政處罰隨處可見,統計行政訴訟也此起彼伏。尊重統計數字的真實性被社會各階層廣泛強調。不尊重統計科學者,無不各得其咎。2002年11月5日,置統計處罰于罔顧的貴州光華房地產公司,在貴陽市統計局"強制執行"的申請下,房產與辦公場所被貴陽市人民法院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