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不僅是中國水利史的奇跡,而且是中華文化史上的豐碑。2000年11月,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設計最科學、保存最完整、至今發揮作用最好、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大型水利生態工程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祖宗留下的這筆財富,我們必須好好保護。
然而,當地官方最近卻證實,要在都江堰工程核心部位魚嘴上游1310米處修建起一座高23米、長1200米的大壩,而且名字已經起好,叫楊柳湖水庫。消息傳出,輿論大嘩。專家驚呼,都江堰前修大壩,破壞了都江堰獨有的無壩引水功能,都江堰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唯一性毀于一旦,一處世界名勝將永遠不復存在。
當地官員不惜破壞都江堰而堅持要修建大壩,難道都江堰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當然不是。這項2260年前建造的偉大工程,至今仍在使用,繼續為巴蜀造福。專家指出,即使完全不顧文化價值而只考慮實用,在都江堰修大壩也根本沒有必要。
世界文化遺產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能為一種現實的或者一種消失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從藝術和歷史價值來說,世界文化遺產是不能重復,不可再造的,任何添加的東西都是蛇足。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屬于國家和民族,而且是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地方官員你沒有權利破壞,你也沒有為世界文化遺產錦上添花的智慧和藝術創造力。
愛護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不僅是一種責任,也是良好環境觀、審美觀、大局觀等綜合文明素質的體現。數年前,法國雪鐵龍公司在中國萬里長城東段起點老龍頭拍攝了一條汽車廣告,畫面相當精美。但在法國某電視臺只播放了十幾秒,就招致無數電話怒斥。法國人說,我們法蘭西民族有著悠久的文明傳統,怎么能為拍一條商業廣告竟然讓汽車爬上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而批準法國汽車爬上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的,恰恰是中國的地方官員。當初法國廣告商提出在長城拍廣告,立即受到中國文物專家的強烈反對。地方官員拒不接受專家的意見,為的只是區區一點經濟利益。
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許多地方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慘遭破壞。例如在世界文化遺產泰山,一些地方官員竟然提出“把風景的泰山,改造成經濟的泰山”、“把岱頂建成熱鬧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號。如今,三條索道加一條公路,使得泰山如同帶上了沉重的鐐銬。泰山不僅有賓館、飯店,還有娛樂城、電影院,非遺產商業建筑遠遠超過遺產建筑。有專家說,泰山景觀如果惡化下去,必將被從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刪除。
如果完全是為增加地方經濟利益而客觀上破壞了文化遺產,尚屬于認識問題。但許多地方官員的采用極其粗暴形式,以破壞文化遺產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利益,則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政績。為了增加政績,就要搞一個甚至幾個標志性工程。而這些工程的破壞性越大,轟動也就越大。例如削平一座山頭,修一個大壩,圍起一片開發區等,全然不顧這些工程對生態、對環境、對文化的巨大破壞。
兩千二百多年前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當地行政最高官員李冰父子。他們沒有因為修建都江堰這個政績而升官加爵,卻英名永存。都江堰的偉大,還在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李冰父子實踐的是因勢利導、天人和一的中國文化思想。我們今天的地方官員,應當向李冰父子學習,不要急功近利,尤其不能把破壞當作行為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