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興光
香港房地產加快對北京的投資
而CEPA給北京帶來的震動有多少呢?CEPA允許香港公司以獨資形式在內地提供涉及自有或租賃資產的房地產項目服務,提供以收費或合同為基礎的房地產服務,這等同于市場準入“國民待遇”的協議,使香港地產商進入內地的門檻大大降低。香港地產商投資內地步伐在加快,近期已經有一些香港地產商在尋找北京地塊。
首先是2003年7月9日,和記黃埔、新鴻基、恒基、新世界、興業、瑞安等10余家香港地產業巨頭聚首上海,這是CEPA協議簽署之后,香港地產商的第一次“集體行動”。相比之下,近幾年香港地產商在北京的投資與上海就不在一個重量級上了,盡管北京的投資環境和開放度正在逐漸改善,但是大多數香港地產商都反應“在北京拿地太難。” “在北京找地不好找,北京的地塊價格太高。”一位知名香港地產開發商駐京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士抱怨。有的開發商甚至已經找了兩三年了,也沒有在北京找到一塊合適的地。在香港地產商發出聲聲嘆息的時候,一些本土開發商卻拿到了成片成片的土地,導致了“造城運動”風起云涌。據北京國土資源局透露,首創集團今年將在亞北溫榆河投資興建占地2500畝的上城國際花園,天鴻集團也在長營規劃了占地240萬平方米的中低價住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將更多的投資投向上海。此外由于上海中期規劃為國際金融中心,帶動了房地產等行業快速發展之外,更有由于北京土地的多頭供應現象仍十分明顯,存在多個利益主體的現象,這是京滬兩地港資投資的差異的深層次原因。大多數香港地產商在進行實地考察之后,隨即宣布增資上海,涉及金額總數高達250億元人民幣。這些香港地產商在上海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后,已開始對北京蠢蠢欲動,或加大投資。CEPA無疑將成為京港兩地加強合作交流的新起點。
香港在內地的投資劃分為兩輪,第一輪投資浪潮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第二輪則是1999年底至今。在第一輪投資中,港商對北京的房地產投資較多,但在第二輪中重心明顯轉移到了上海。這次的CEPA給香港地產移師北京帶來了新的契機,帶動了第二次的港資投資京城地產的熱浪。在上海,香港開發商由綜合性商業用房轉戰住宅市場,趨勢已經相當明顯,目前香港開發商投資住宅項目比綜合建筑體還多。但在北京,這個投資轉向還沒有出現,目前,香港地產商在北京投資的住宅項目寥寥。大多數香港地產商不太敢做住宅這種建完就賣項目的短線投資,因為操作風險太大。在這方面,只有新世界發展是個例外,其憑借對崇文區舊城改造的慷慨投入,獲得了大片價格低廉及不易得到的地皮。位于二環路內的總建筑面積達60萬平方米的新世界家園、建筑面積達90萬平方米的新景家園、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的新福家園及位于亦莊經濟開發區的新康家園都是住宅項目,這些項目從每平方米3600元的中低價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的中高價位,都有涉足。但新鴻基、恒基中國等在北京住宅市場目前都未有動向。只有和黃去年在東四環和東五環之間的朝陽區平房鄉姚家園村購買了一塊土地,準備將斥資30億元人民幣將其建成一個中檔社區。而CEPA簽署之后,和黃在香港宣布,姚家園項目即將在今年年內動工。這個項目成為香港地產商向北京住宅市場大規模進軍的一個標志。
“獲準獨資入市”這項新舉措,將大大降低香港地產商的開發成本,減少中間環節,也解決了之前資金不可直接流動等不利因素。獨資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CEPA會方便香港地產商在國內設立一個全獨資的控股公司來管理他們在國內的資產,由控股公司按不同的區域、不同的項目來決定投資的方式,有的項目要采取獨資方式做,有的項目還會按合資方式來做。在香港,由幾家不同的公司組合來做一個項目的現象很多。在這之前的情況比較麻煩,香港地產商在內地每投資一個項目都要組成一個合資公司,這樣做的成本太昂貴了。 香港模式強調全能的發展商,產業鏈比較完整。CEPA允許與地產相關的服務行業進入內地開展業務,香港開發商在港建筑、設計等方面的合作伙伴來到內地,會促使香港地產商在內地的產業鏈更加完善,從而減輕香港公司在內地的經營成本。雖然近期還沒有具體、確切的港商投資京城地產的消息,但是香港各大地產商已經紛紛表示出投資的意向。香港企業進軍北京服務業
CEPA的簽署,為香港企業進軍內地服務業提供了商機。在CEPA給予優惠措施的服務行業中,北京正在大力發展、而香港具有優勢的行業相當多,譬如會展、廣告、會計、法律等等。北京將成為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的首選。與北京會展行業比起來,起步較早的香港會展業已經相當成熟,即使從整個國際會展業來看,香港地位也是很靠前的。因此,僅從北京來看,允許香港公司以獨資形式在北京提供服務,必將給目前北京的100多家會展企業帶來沖擊。但同時,這些企業也會將大量展覽資源帶到北京來,比如將很多展覽安排在北京舉行,北京企業也可以從與其的合作中分得一杯羹。
CEPA使得香港金融業提前進入北京
在CEPA簽署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在內地設立外國銀行分行總資產不少于200億美元。CEPA將設立分行和設立法人機構的資產規模要求同時降至60億美元。這對一直想進入內地市場,而資本規模不夠的香港中小銀行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香港金融管理局預計,未來3年香港注冊銀行將會在內地新設約20家分行。在CEPA中將香港銀行進入內地市場的規模要求降低至60億美元后,香港有8家銀行可以順利進入內地市場:中信嘉華銀行、上海商業銀行、工銀亞洲、永隆銀行、永亨銀行、道亨銀行以及南洋商業銀行。其中大新銀行、永隆銀行和中信嘉華這3家銀行已經開始規劃他們的分支機構了。
香港物流業與北京物流業加速合作
目前北京商業年購銷金額已經達到5000億元,并還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超市、便利店、倉儲商店等各種商業業態快速增長,跨國零售巨頭紛紛圖謀進入北京零售業,家樂福已經進入北京,沃爾瑪也蓄勢待發。為應對激烈的競爭,商業企業都希望通過第三方物流來集中采購和集中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占GDP的10%,而中國占到16.7%,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就可以省掉240億元,中國的物流業至少有1500億元的市場空間。借著CEPA的利好,北京的物流投資熱鬧起來。在CEPA之前,于去年10月完成結束艱難的重組,京泰實業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協議受讓北京國有資產經營公司1億元的股權,成為北京陸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完成對北京物流港現有業務的整合。下一步京泰將以陸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資產與香港嘉里建設集團第二次重組成立合資公司,拓展現代化的第三方物流。盯住這塊蛋糕的不僅是嘉里集團,還有李嘉誠等一批香港知名財團。京泰集團是北京市政府在香港的融資窗口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旗艦企業是北京控股,京泰資產總值已經達到165.5億港元。京泰依靠自己的政府背景拿到了項目,開始在香港尋找合作伙伴,最后與一直希望拓展內地物流的嘉里建設集團一拍即合。2003年6月,嘉里集團與香港和國際25家銀行簽訂5年期60億元的無抵押循環銀團貸款,為北京物流港投資做好了準備。京泰與嘉里合資可以借助嘉里在全球的物流網絡,分享到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信息技術和國際化的物流管理人才,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外企業希望租賃物流場地,一些著名財團對物流港中北京最大的會展中心投資感興趣。而之后的CEPA無疑是一個催化劑,加速了京港兩地物流業的整合,推動北京物流業向國際化方向邁進,成為北方現代化的物流港。
香港證券業進入北京搶奪地盤
與香港本地銀行及保險公司獲得的諸多優惠相比,CEPA對香港證券業顯然著墨不多,港交所可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香港證券專業人員可在內地申請從業資格等“兩項安排”,似乎沒有多少實質突破。在WTO框架內,這是CEPA能夠給予香港最大的優惠了。允許港交所在北京設立辦事處,意味著在北京搞了兩年多“地下活動”的港交所辦事處從此有了“名分”,吸納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是港交所成立辦事處的目的,而籌備至今的兩年間,辦事處不僅成功游說數家內地民企上市香港創業板,還培養了不少潛在客戶。
與港交所類似,一批有實力的港資券商也早已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設立了代表處。代表處雖然不從事證券業務經營,但同樣致力于尋找、保薦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大福、時富、凱基、新鴻基投資、第一投資等港資券商都有這樣成功的例子。令港人自豪的是,在吸引內地民企上市創業板方面,港資券商把歐美同行遠遠甩在了后頭。CEPA實施后,無疑會助推該業務提速發展。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長期以來,美林、摩根士丹利、怡富、高盛等14家美資或歐資投資銀行占據了香港絕大部分證券發行、經紀、資產管理等業務的市場份額。香港本地券商雖數目龐大,但普遍存在門檻低、規模小的現象,金融產品基本上是跟著歐美同行走。證券經紀公司數目從1987年700多家的高峰降到了目前的507家,其中58家是本土券商中佼佼者,占據市場35%的份額,不過,規模最大的大福證券總資產只有25億港元。剩下400多家證券經紀公司,總共只占有10%左右的市場份額。 規模實力小不僅使香港本地券商無緣內地國企海外上市的投行服務,也無份參與內地合資券商、合資基金的籌建,更不能成為首批入市的QFII。《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和《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讓港資券商難以獲得內地券商的青睞。再以QFII來說,要求業者具有5年經驗,超過100億美元資產,很自然地就把港資券商擋在了門檻之外。香港本地券商還面臨生存的挑戰,討論了數個年頭、并差一點在今年4月份取消的最低傭金制(千分之2.5),成為時時威脅大約400個小型證券經紀公司的炸彈。業內預計,一旦實施零傭金,香港本地券商可能只剩下150家左右,近7000名證券專才面臨失業。CEPA可以部分的解決這個問題。
如今CEPA對證券人才進入內地給了明確的說法。實際上,與港資券商紛紛設立代表處一樣,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早已滲透到內地。其中,相當部分高管人員實現了本土化,他們熟悉市場、了解法律,不僅對國內證券業的盈利模式了如指掌,而且深諳國內政策法規與市場化的競爭做法,進退自如、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