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明春
人的身體同一切事物一樣,都是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這種變化,有良性的變化,也有不良的傾向。如果重視個人健康監護,就會有病早發現,防病于未然。個人健康監護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個人健康有關指標自查
1、脈搏檢查脈搏基本上能反映出心臟搏動的情況。正常人心臟搏動的間隔是相同的和規則的。成年人安靜時每分鐘心率在60~100次,運動員和老年人心率常常是五十幾次,男性比女性略慢。健康人在運動、受驚、興奮、緊張時,心率可以加快;在飲酒、吸煙時,也可能出現心臟跳動不規則的現象。發燒時需氧量增加,脈搏也會加快。脈搏超過100次/分鐘,就是心動過速,少于60次/分鐘就是心動過緩,應該引起重視,及早求醫。
2、呼吸安靜狀態下健康人每分鐘呼吸14~18次,非常均勻規則。運動后或發燒時呼吸加快。超過20次/分鐘或不足12次/分鐘都應引起注意。
3、血壓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凡是收縮壓在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在90毫米汞柱以上的,就是高血壓。高壓在130~139毫米汞柱、低壓在85~89毫米汞柱的血壓是需要警惕的血壓。中老年人有條件者要經常測血壓。高血壓病患者至少每周測血壓1次,以便了解血壓的變化,還要堅持服降壓藥。如果血壓持續升高,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4、尿量每天排尿量的多少,與每天攝取水的多少、出汗多少、精神狀態及有無服用利尿藥有關。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2000毫升,白天多,夜間少。如果每天尿量特別少或夜間排尿次數增多,則應到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病。
5、體重體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志。中年人開始“發福”,所增加的體重大部分是皮下脂肪而不是肌肉。此外,患有浮腫病的人,體重也會增加。肥胖者冠心病的發病率為體瘦者的5倍,短期內明顯發胖者更易發展成冠心病。動脈硬化病人過于肥胖,容易誘發心絞痛發作。測體重的時間最好是早晨起床排尿后。如果體重短時間內過快增加,很可能是浮腫的先兆。
二、個人健康狀況自測
40歲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就應注意觀察身體有無以下異常,以便及早采取對策。
(1)肢體運動的靈敏性與肌力強度同以前比較有無明顯減退,有無肢體麻木及皮膚感覺異常。凡是長期高血壓的患者,如平白無故四肢發麻,有時甚至手腳大片麻木,有時則有如昆蟲在身體四肢爬行的癢麻感,再加上頭痛頭暈,這些都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2)有無頭痛、頭暈、頭腦不清楚的現象,尤其是進行性加重,或是否伴有惡心、嘔吐的頭痛。如果經常清晨醒來頭腦仍昏昏沉沉,頭暈頭痛,有可能是高血壓或腦動脈開始硬化的跡象。
(3)查甲床充盈時間有無延長。一般情況下充盈時間若大于0.5秒,即應引起注意。
(4)情緒、性格的變化及心理、精神上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情況,包括機敏度、承受能力等方面有無退行性變化。如性格暴躁、處理人際關系簡單幼稚、愛嘮叨或性情孤僻、受外界刺激時易激動、情緒不穩定,都提示腦血管發生了異常變化。
(5)如果在安靜的狀態下,總感到胸悶、胸堵、心悸以及胸中突然蹦一下又停一下等,或在上樓(3~5層)以后氣喘達半小時左右,這往往是心臟功能不佳的早期表現。
(6)飲水、尿量、小便次數、食量是否有變化。中老年人一旦出現煩渴、飲水增多、小便次數增多、夜間排尿增多、易饑、進食增多、逐漸消瘦、外陰瘙癢、手指和腳趾末端感覺異常等,就要及早去醫院檢查是否患了糖尿病。
三、定期檢查身體
一般來說,成年人都應定期檢查身體。進人中年以后的人,更應注意這一點。這樣,可以早期檢查出疾病或評估已發現疾病的病情,避免延誤治療時機。絕大多數老年病都屬于慢性病,早期治療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延緩病情的發展。相反,待病情肆虐時往往難以治療,對健康和生命就造成了威脅。
比如,老年高血壓病人應定期到醫院復查血壓以及心血管狀況,至少每兩個月復查1次。以下八種老人需重視化驗膽固醇:年齡超過65歲的老人;煙齡超過20年者;高血壓患者,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者;糖尿病患者;老年腹型肥胖者;冠心病患者;心臟病反復發作者;心血管造影檢查發現有冠狀動脈病變跡象者。
中風是一種對人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極大的疾病。為了搞好預防,許多醫院開展了“中風預報”的服務項目。中老年人為了使自己免遭中風的突然襲擊,都積極進行這種預報檢查。這種檢查對預防中風確有積極意義,但對于檢查后得出的結論一定要正確對待,千萬勿盲從。
中風預防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腦血管危險因素的評分,主要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吸煙、酗酒等;二是血液流變學測定。
中風的發病機制極為復雜,它受到許多已知及未知的內外因素的制約。如高血壓是諸多危險因素中的一個最危險的因素,但在腦中風實際發病患者中,由高血壓引起者不足40%,有30%左右的中風者卻并沒有高血壓癥狀和體征。這表明腦中風的發生常是多個因素同時存在,綜合起作用,并非是某一個因素就能使人患病。有的中風預報中出現的危險因素不一定是重要的危險因素,甚至會漏掉某些尚未認識的危險因素。有的患者因中風預報結果為“安全”,而對自身健康狀況盲目樂觀,放松了防治,結果出現了悲劇;有的患者由于中風預報結果為“危險”或“極危險”,引起沉重的心理壓力,百般求醫求藥,既影響了心理健康,又造成了經濟上的浪費。
所以,對中風預報的結論,可作參考,不能作定論。中老年人都應積極采取綜合措施預防腦中風。
五、正氣虧虛的自查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人體內正氣組成人體的精、氣、神。正氣虧虛具體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其征象有如下表現:
(1)夜間睡不沉,或干脆失眠。
(2)睡多少覺也感覺疲勞,從早晨起就感覺精神不好。
(3)渾身酸痛,慵懶。
(4)工作沒有持久力。
(5)情緒不穩,容易發怒、煩躁,對什么都沒有興趣。
(6)容易感冒、發燒,甚至連續感冒或1月內數次感冒。
(7)腰腿酸痛,雙腳沉重,手腳發麻。
(8)腸胃不適,食欲不振,吃什么都不香,或能吃但吸收不好,消瘦。
(9)長期便秘或慢性腹瀉。
(10)傷口不易愈合,牙齦容易出血。
(11)健忘,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12)皮膚早皺,出現褐色斑或顯得很臟、很暗。
(13)眼睛沒有光澤、呆滯,視物不清,流淚,發干,畏光。
(14)說話底氣不足,自己感覺用了很大的勁,別人聽了卻感到聲音不大。
(15)腰背挺不直,腰酸痛無力。
(16)辦事猶豫、寡斷,缺乏魄力。
(17)性能力早衰,男性性厭倦,女性性冷淡。
(18)小便頻繁或困難,咳嗽時小便溢出。
(19)心慌、氣短、胸悶,檢查心電圖又無問題。
(20)皮膚瘙癢,一抓會起紅斑或到處竄癢。
(21)耳鳴又無耳病(單側或雙側)。
(22)頭痛,頭皮有麻緊感,眩暈或站立時眼前發黑。
(23)對聲音敏感、厭煩。
(24)易生頭皮屑,掉發或頭發迅速變白,頭發黃干,容易斷裂不長。
以上癥狀如有4項以上,就說明已正氣虧虛,需要調養或治療。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