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強
近日一個愁容滿面的年輕小伙子來醫院門診看病,一問才知道他1周來出現低熱,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同時胸背部、腹部出現游走性皮下結節包塊,看了幾家醫院都沒有診斷清楚,小伙子很著急。接診的老教授給他做了詳細的體格檢查,發現胸背部、腹部可見多個大小不等的活動性結節,有輕壓痛,邊界不清,表面無紅腫。心肺并無異常發現。在仔細詢問病史后得知,小伙子喜吃螃蟹,經常要到餐館美食一頓螃蟹肉。結合他的病史和臨床表現,老教授懷疑小伙子可能患上了一種較少見的寄生蟲病——并殖吸蟲病。最后做了皮下結節切開,發現典型的隧道樣蟲穴和并殖吸蟲童蟲而確診為并殖吸蟲病。
人類很多傳染病都是在食用野生動物的時候被感染上的,并殖吸蟲病便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由衛氏并殖吸蟲或斯氏并殖吸蟲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中國、朝鮮、日本、泰國等亞洲國家,我國有22個省、市、自治區如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東等地都有本病存在。國內發病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人吞食含有并殖吸蟲活囊蚴的蟹和蛄而感染。
并殖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為小型及微型螺類,大多棲息于溪流較小、流速較緩的山溝中,附著于枯枝、落葉的下面,石塊周圍、苔蘚之中。第二中間宿主主要為蟹類。人可能是本蟲的非正常宿主,在人體內,侵入的蟲體大多數停留在童蟲狀態,到處游竄,難于定居,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變——幼蟲移行癥。主要表現為游走性皮下包塊或結節,常見于胸背部、腹部,亦可出現于頭頸、四肢、腹股溝、陰囊等處。包塊多緊靠皮下,邊界不清,無明顯紅腫,切開包塊可見隧道樣蟲穴,有時能發現童蟲,鏡檢可見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壞死滲出物及夏科雷登結晶等。
并殖吸蟲還可以侵犯肺部,引起胸痛、胸腔積液、咳嗽、咳痰,爛桃樣血痰是最典型的癥狀,肺部X線顯示可見邊緣模糊的浸潤陰影或房性囊狀陰影;侵犯肝臟引起肝腫大,肝痛、轉氨酶升高等表現,嚴重者可出現黃疸,累及闌尾、胰腺和腸系膜淋巴結可發生劇烈腹痛;侵犯大腦實質可引起頭痛嘔吐、視力模糊,也可出現反復癲癇發作、肢體感覺異常等刺激性癥狀。確診需在痰、糞檢查發現蟲卵或皮下結節活檢發現并殖吸蟲的童蟲、成蟲或蟲卵,血清或腦脊液中抗并殖吸蟲抗體陽性具有輔助診斷價值。
吡喹酮具有療效高,療程短、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優點,是目前治療并殖吸蟲病的首選藥物。皮膚病變有時需要作外科切除,在極罕見的情況下腦囊腫也可能需手術摘除。預防并殖吸蟲病的最好方法是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蟹或螯蝦,不飲用生溪水。同時加強衛生宣傳教育。一旦懷疑被并殖吸蟲感染,應盡早到醫院明確診斷,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