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得草
血液循環是維系人類生命的重要系統,它就像一條流動的小河,將養分輸送到身體各處,再將各處的廢物運走。人體內還有一條小河——心靈的河流,同樣需要經久不息的流動才能維護心理的健康。
有人預測,在我國心理咨詢業和法律業前景將十分看好,因為有心理問題、心理疾患的人越來越多,因心理問題犯罪的人也相應增加。從醫療臨床的角度上該心理疾患是可以解決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早注意、早發現、早治療。
而事實上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對于“心理問題”往往是麻痹的、大意的,甚至是視而不見,結果自然只能是令人扼腕。
一位初中學生,因為不滿同學給他取的綽號,而心生恨意。當一位令他早就不爽的同學當面叫他“黑熊貓”時,他憤怒了,然后拔刀將對方捅成重傷,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這位叫潘樹林的殺人兇手是重慶市云陽縣一中學的初三學生,今年15歲。由于大半個面部布滿了黑色的胎記,自從懂事起,一個又一個的綽號便伴隨著他的成長。 潘樹林憎恨同齡人給他取綽號逗樂,然而他卻偏偏成了綽號最多的人。在他實在不能忍受時,他選擇了用刀子來對抗,這個選擇無疑是殘酷的。一個花季學生為什么要殺人,難道僅僅是因為同學給他取的綽號?在這個“綽號殺人”案中,學校、社會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呢?
胎記惹禍,綽號帶來噩夢連連
1988年3月,潘樹林出生在重慶市云陽縣一個比較落后的一個小鎮,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雖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兒子要什么,他們就給兒子買什么,盡最大努力滿足兒子的物質需要。所以,小小的潘樹林過得無憂無慮,而且很可愛,深受父母的喜歡。然而,隨著潘樹林漸漸地長大,他臉上的胎記越來越明顯,他漸漸地有了煩惱。小朋友指著他的胎記叫他“黑蛋”,小潘就有些生氣,就不和他們玩了,一個人躲到角落里照鏡子,發現臉上那塊胎記黑黑的很難看,他生氣地把鏡子打碎了,質問父母為什么給他留下一個胎記。父母安慰他,長大后就會消失,他這才放下心來,希望那個胎記快些消失。然而,那塊胎記并沒有消失,卻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黑,潘樹林從此以后,最怕照鏡子了,因為一照鏡子就會看到那塊他最不愿意見到的“黑記”。到了上小學時,潘樹林就更煩了,因為小朋友們繼續拿他的胎記開玩笑,稱他為“黑豬”,這讓他萬分傷心。在班上,同學們都稱他的綽號,不叫他的名字,他的多次抗議都被同學們以哄笑化解了。后來,他甚至害怕上學。潘樹林度過了一個難過的小學,因為同學們給他取了不下十個綽號,這些綽號都與他臉上的胎記有關,每一個都十分難聽。挖苦人莫過于拿別人的身體缺陷來取樂,而他的同學這樣做了,所以他甚至恨他們班上的同學,他不再與他們玩耍,而變得非常孤獨。這時,他有了記日記的習慣,有什么話都寫到日記里。
2001年6月20日,潘樹林小學就要畢業了。他十分高興,因為過完這個暑假,他就是初中生了。潘樹林心里想到,“我要好好學習,我要用行動證明,雖然我臉上有缺陷,但我不比其它同學差。唉,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到初中后,同學們還是給我亂取綽號?!迸藰淞謱ξ磥淼纳畛錆M了憧憬和向往。
然而,讓潘樹林失望的是,他上了中學,同學們也不知怎么知道了他以前的綽號,仍然喊他綽號,甚至取了一些新的綽號。潘樹林變得越來越沉默了,不愿與人交往,這時,他喜歡上了抽煙,小小年紀的他似乎覺得香煙能夠給他幾絲安慰,然而卻仍然抵擋不了別人以綽號稱呼他。
2002年10月8日這天,潘樹林因為綽號還和好朋友干了一架,他的心情很不好。這天,好朋友唐榮他叫我“黑屁股”,好朋友竟然都這么叫?潘樹林非常生氣,叫他不要這樣叫,但唐榮仍然這樣叫,氣極了的潘樹林因此而和他打了起來。事后,潘樹林在日記中寫道“綽號,又是綽號!一個個難聽的綽號像不散的陰魂跟隨著我,難道要伴隨我的一生?今天,我和好朋友打了一架。午休時,保衛科王倫斌找我談了心,我說我最討厭別人給我起綽號,王老師安慰了我。我忍不住哭了,我說,我也不愿臉上是黑的呀!只怪娘不該生我……”
要想別人不叫綽號,那就只有除掉臉上的胎記。潘樹林就節約飯錢,然后到店里買些去斑的藥來,然后每天都要在臉上擦,但是并沒有明顯的效果。在他小小的臥室里,擺放著20多瓶大大小小的凈膚霜、祛斑靈之類的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并沒有給他奇跡。
2003年4月17日,潘樹林垂頭喪氣的回到家中。母親見他垂頭喪氣的,問他怎么了,最后他哭了,原來班上一個漂亮女生喜歡盯著他看。但不久他從另一個女生口中得知,漂亮女生說盯著他是覺得他長得“怪”,他聽了差點哭了。
母親黃吉碧聽了,只得安慰了兒子幾句。這時,潘樹林從書包里拿出一張已發黃的報紙,要她給他100多塊錢去買報紙上的“祛斑靈”。母親心中很內疚,她不知道該怎么去說服兒子,她也想兒子沒有臉上的胎記多好啊,可是她卻拿不出錢來滿足兒子,潘樹林氣沖沖地摔門出去了。
不一會,在附近開藥店的一個朋友打電話過來,告訴黃吉碧,潘樹林到藥店要求買100片安眠藥,不知想干啥。她慌忙去把潘樹林找回,質問他買那么多安眠藥做什么。在她的追問下,潘樹林才向她承認錯誤,說他不該有自殺的念頭。聽了兒子的話,她當即抱住兒子哭了……
2003年8月9日,在潘樹林的一再堅持下,父母終于妥協,同意讓他下學期轉學到云陽一·一九中學。潘樹林想,“但愿轉到新學校,就可以擺脫綽號的糾纏?!笔前。?0多個難聽的綽號,個個聽起心里發毛,而因為為了綽號,潘樹林把很多同學都得罪了……
那時,離開學還有1個月,潘樹林最想的是在這個時候能得到一種神奇的藥物,在臉上一擦,黑斑就消失了……這樣,他就會以新面孔到新學校了,那樣就沒有任何人給他取綽號了。
2003年9月初,潘樹林如愿以償地轉到新學校。他想,應該告別在云陽江口中學讀書時的噩夢吧,一切都將是新的開始。他也許沒想到,他會在轉學過來十來天的時間,會因會綽號而殺人。
綽號血案,一個中學生的憤怒選擇
潘樹林轉到新學校后,他的同學很快知道了他在江口中學的一些綽號,也因為他臉上明顯的胎記仍然以他的綽號稱呼。也許因為是新同學,大家無所顧忌,或許大家認為他已經認可了給他的綽號,而不顧他的面子,常常把那些難聽的綽號“扔”給他。
此時的潘樹林似乎有些絕望,轉到新學校開始新生活的期望已成了泡影。他恨同學們拿他開心,當然,他最恨的是班上的阿良,因為阿良老是拿他的綽號開心,甚至在那些女生面前,阿良也要把他的綽號提出來取笑一番。潘樹林在心底對他恨之入骨,因為在他看來,如果任由他這樣叫下去,他如何在新學?;煜氯ツ兀颗藰淞譀Q定教訓教訓他。
2003年9月15日晚上九點半左右,潘樹林趁阿良上廁所之際,拿出他早已準備好的尖刀刺向了阿良。頓時,幾聲撕心裂肺的慘叫從廁所傳了出來。隨即,潘樹林離開了校園。當班主任冉紅碧等人聞聲趕到現場時,倒在血泊中的阿良僅說了句“是花臉娃殺的我”便昏迷過去。
事發后,阿良被老師和同學緊急送往云陽縣醫院搶救。經診斷,兇手的尖刀捅進阿良左腹腔,致胃穿孔、動脈血管斷裂……由于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縣醫院立即向重慶三峽中心醫院求援。在有關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昏迷了三天三夜后,阿良才醒了過來……
“花臉娃”是誰?老師和同學很自然地想起了一個人:阿良的同班同學潘樹林。因他臉上布滿黑色的胎記,“花臉娃”是他眾多綽號中的一個。當晚,云陽警方在校園內展開了調查,有學生證明說,前不久,阿良因一小事與潘樹林發生矛盾,阿良叫他“黑熊貓”,為此,兩人還打了一架。
警方欲找潘樹林了解情況,卻發現在事發當天晚上,他已神秘失蹤。潘樹林捅傷阿良后,沒有回家,而是獨自一人跑到距學校約10多公里的一個山梁上蹲了兩天兩夜。潘樹林在山梁想了很多很多,想起了他的童年,他的少年,想起了他刀刺向阿良時顫抖……
9月17日早晨,潘樹林的父親潘昌明在山梁上找到兒子。只見兒子仰躺在山梁的一塊石板上,眼睛呆呆地望著天空。周圍散落著數百個煙頭,石板上被兒子用“石筆”在上面劃出了成千上萬道直杠杠。
潘樹林跟父親下了山,在山腳的一個餐館,潘樹林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飯。待兒子吃飽了,潘昌明用顫抖的手撥通了云陽縣公安局的電話:我的兒子找到了,我們馬上送他來自首……
在去公安局的路上,潘樹林一步三回頭。半途,他突然問父親:“我進了公安局,還能出來嗎?”潘昌明忍住眼淚,鼓勵兒子:“好好認罪,會的……”
到公安局后,潘樹林對自己捅傷阿良的事實供認不諱。他交待了自己的作案動機:這學期開學不久,因阿良叫其綽號,并指責其“騷擾”過他在班上結拜的“干妹妹”,他認為自己遭到歧視,遂懷恨在心,買來一把彈簧刀,于9月15日在學校廁所狠狠捅了他一刀…… 當天,潘樹林被云陽縣公安局刑事拘留。
警鐘長鳴,重視教育環境
兒子出事,讓潘昌明心傷不已,在江口中學讀書時,一些調皮的學生亂給兒子取了許多綽號,讓獨生子很傷心。這次轉學到一·一九中學是在兒子的強烈要求下轉的,沒有想到是,轉到新學校,依然有人拿他的生理缺陷取綽號,并因此出了事。母親心疼不已,她不知道怎樣面對兒子的明天。
一·一九中學楊友軍校長稱,潘樹林的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不太合群。目光總給人憂郁、陰沉的感覺,他也是從學生叫他的綽號知道這個學生的。由于才到新學校,很多同學還記不住他的名字。
事發后,楊校長和學校的一些老師分析了他的作案動機,不少老師認為,潘樹林因自身生理缺陷,本來就有自卑感,拿他的生理缺陷取“綽號”,無疑在他“傷口”上撒鹽。其捅傷同學的行為,完全有可能是其長期壓抑的心理的一次“極端釋放”。 潘樹林的班主任冉老師表示,因為潘樹林才轉學到班上不久,詳細情況還不怎么了解,只是感覺他很內向,很憂慮,還發現他抽煙,批評了他,潘樹林寫了檢討,保證再抽煙就離開學校。
“潘樹林是學校綽號最多的人”。在潘樹林就讀過的江口中學,不少師生這樣說。知道潘樹林捅傷了叫自己綽號的同學而被刑拘的消息,曾與潘樹林是同學的江口中學初三的學生感到十分內疚。
其中一位稱,他與潘樹林從小學到初二年級一直是同班同學。因潘樹林臉頰兩邊全是黑色胎記,看上去不怎么順眼,他也常拿他的這一生理缺陷取綽號取樂。他曾叫他“潘麻子”、“黑熊貓”、“黑子”、“青面獸”、“黑狗”等。潘樹林平時很少發脾氣,但唯獨別人叫他綽號時他易生氣,為此,他們也曾打過架。他在初二時,他曾作了一個“統計”,同學們一共給潘取了11個綽號,其中“潘色鬼”是他取的。他沒想到這些綽號給了潘樹林這么大的傷害,并使他為此犯了罪,現在想起來,真不應該。潘樹林在江口中學讀書時的班主任李老師說,從初二開始,感覺潘樹林有點自暴自棄的傾向,抽煙很兇,“這個娃兒本質不壞,可能因為父母長期在城里打工,管得比較少,因此孤僻,有點封閉自己,也跟他談過心,他說感覺自己比別人低一等?!?/p>
“近幾年我縣校園安全事故逐年上升!”云陽縣教育局保衛科科長王元濤在接受記者采訪稱,“血案的發生,偶然之中也有必然?!蓖踉獫J為,最近3年,云陽縣已發生學生暴力傷害案40多起。細細分析每一個案例不難發現,這些案例都有一定的特點,但大都與我們的育人環境有關。就“綽號殺人案”而言,長期以來,一些人以叫潘樹林的綽號為樂,而忽視了他內心隱痛。
王元濤認為,這個極端的個案給我們的育人環境敲了警鐘。從這個事件看,有很多環節是缺位的,首先是老師,沒有建立一套針對轉型期或者青春期學生的敏感心態的有效疏導和紓緩機制,忽略了個體生命的特殊性,使悲劇發生;同時家長作為教育“三角”中重要的一角,沒有給孩子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沒有注意孩子的細微變化,并及時的進行勸導和激勵;當然,也與現在學校外的復雜環境有關,比如,此事件中潘樹林很容易的買到管制刀具。
重慶師范大學教育心理系劉東剛副教授認為,這給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并要具備引導學生心理和矯正不良心理的能力。特別是因學生行為怪異,比如過分孤僻等,若不加以疏導,就可能把他們推向偏激、抑郁,甚至自暴自棄,嚴重的會對社會產生敵對情緒,或悲觀厭世。對此,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矯正。如果潘樹林能夠通過心理激勵法、心理控制法等,加以心理安慰和指導,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血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