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義 張云龍
人才缺乏是制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批一批技術骨干離去,使得一些鄉鎮衛生院徒有其表,甚至成了只能賣藥的藥房。
在河北沽源縣白土窯鄉衛生院,院長張振剛說,全院在崗醫生原來11人,現在只剩5人了,那6個人留也留不住。河北省尚義縣衛生局局長龐義說,現在全縣鄉鎮衛生院多是一些年齡較大的赤腳醫生、中專畢業生和退伍軍人。正經醫科大學畢業的一個也不來,來了也留不住。
河北醫科大學副校長段惠軍告訴記者,20年前,他到河北省一個貧困縣一家中心衛生院時,發現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院長一人,20年后再到那里,發現醫療條件幾乎一點沒有改善,而且連一個大專畢業生也沒有了。他說,一些鄉鎮衛生院經過這么多年發展,人才狀況不僅沒有改善,而且醫生專業水平也呈下降趨勢。
段惠軍認為,我國并不缺乏醫療人才,但是許多醫科畢業生不愿到鄉村去。河北一些醫科大學的畢業生寧可在城市作醫藥代表、甚至干與醫療無關的活,也不愿意到鄉鎮衛生院去工作,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實,究其原因不外是鄉鎮衛生院的收入太低、待遇太差。
沽源縣共有20個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平均不到300元。沽源縣衛生局局長張文清說,工資如此之低,根本留不住懂技術的人,現在鄉衛生院最多的也超不過7個人。醫護人員沒有經費,得不到技術培訓,病人又少,所以技術提高很慢,醫療水平很低,和村里的個體大夫差不了多少。這個縣白土窯鄉衛生院院長張振剛說,目前他們院在崗人員的工資只能發60%,養家都難,怎么說也不能怪那些走了的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方廷鈺做過一個調查,在他走訪的一個縣里,全縣鄉級衛生院本科以上的畢業生只有一個,占總數的0.4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7.8%,業務技術水平好的不足5%,大中專學歷的衛生人員每月工資只有210元,加上病員少,業務收入低,所以醫院留不住有水平的人,也無法吸引大學畢業生補充進來。
解決鄉鎮衛生院人才短缺問題,河北醫科大學副校長段惠軍建議吸收日本建立“自治醫科大學”的經驗。他說,在日本,同樣存在醫生不愿到農村去的情況,于是日本政府建立了“自治醫科大學”,招收分數稍低、家境困難的學子,上學期間一切費用全免,但入學時即簽訂10年至15年到某農村服務的協議,服務期滿后才可以流動,但是,服務期間擅離崗位,就是犯罪,會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