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蘊萍
所謂白領,是指企業和其他經營單位從事腦力勞動和管理工作的人,他們的收入一般高于其他人。白領人士往往被看作是成功的標志,他們成功背后的心理問題卻很少有人知道。北京零點調查公司發布的《2003年白領工作壓力研究報告》顯示:41.1%的北京白領人士正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牐叮.4%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勞,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調查通過快速壓力問卷對白領目前的工作壓力大小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工作壓力較大的人占到了被調查總人數的41.1%,這個比例在社會各階層中顯得十分突出。
長期以來,對心理健康的意義,人們或多或少有些忽視,許多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模糊的,如錯誤地認為:心理問題是思想問題,應該由政治思想工作人員解決;心理問題嚴重了就是精神病等。事實上,現在前來醫院心理咨詢的人大多已經有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們常說:“自己覺得快要崩潰了或實在挺不住了才來看心理門診。”這時,當事人往往已經并正在承受了較大的痛苦。有難以排解的煩惱和精神苦悶時主動找心理專業人員咨詢、必要時接受系統的心理治療,這是一個被人們忽略了的常識。
深圳康寧醫院的有關數據表明,深圳市輕性精神障礙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理危機者達到2.7%,高于2%的全國平均值。在所有的心理危機者中,又以白領居多。白領人士更多地承受著焦慮、失眠、煩躁、人際關系緊張、工作不堪負荷等問題的困擾。從社會了解的數據來看,深圳市女性白領的心理危機遠遠大于男性白領,奇怪的是,到醫院咨詢的白領性別比例卻是男性遠遠高于女性。白領人士面臨的心理問題也可能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青年白領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工作,當緊張工作過后,也可能面臨家庭或其他問題,他們較易感到寂寞、失望、沒有信心。在出現心理問題時,86.0%的人會選擇“自我調節”,68.1%的人會“找人傾訴”,50.9%青年會“盡情地玩兒,去散心或者找地方發泄”,兩成多的人會找“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或專業心理輔導人員解決”。相對男性而言,青年女性白領感受到的壓力更沉重,83.6%的女性認為自己會經常出現心理問題,52.4%的男性表示有同感。由于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更適合年輕人,許多企業難以負擔老年白領員工的高薪。解雇一個老年白領員工轉而雇用兩個年輕人,已是一些外資企業用人的法寶。中年白領在外資企業中優勢漸漸喪失。由年齡而產生的恐慌心理在中年白領中彌漫開來,這種心理被稱為“年齡恐慌癥”。
由于日漸加快的社會節奏、競爭激烈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白領們的心理負荷日益加重,由此造成的心理疾患也越來越多。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快節奏會使人產生緊張感、壓力感和焦慮感,引起心理應激反應。這種心理應激反應具有兩重性:其一是能使人學會通過多種因素的調節,產生較好的適應能力,提高心理素質;其二是如果持續的應激狀態難于解脫,則易于引起心身疾患,貽害心身健康。因此,緩解心理上的緊張狀態應是現代白領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白領人士更容易被人際關系問題、情緒問題、感情問題、心理壓力問題、性格問題、焦慮障礙等所困擾,而有些人不愿將這些問題向親戚、朋友訴說,更少有人為解決日常心理壓力去醫院,這使很多人出現了“心理表現軀體化”的現象:頭痛、頭昏、渾身不適、倦怠、肢體疼痛等。他們往往在綜合醫院的其它科室如神經內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等就診,而不愿意或不懂得到心理咨詢門診求醫。實際上,心理治療師的幫助應該是一些白領人士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支持。西方人這樣說: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總是一手拉著律師、一手拉著心理治療師。
白領人士常存在的幾種心理問題
一、工作時間過長。很多白領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小時,而普通人正常的工作時間為8~10小時。如果長期工作12小時以上,嚴重超過身體本身的負荷量,就會對人體產生壓力,抑制了自己的需要和渴望,好像是為了別人的需要而活著。
二、情感失落、孤獨。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不如意,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足夠的解決能力,因而會產生“失落感”。白領對自己往往有著比一般人更高更完美的標準,一旦遇到某種挫折,即那種“高標準、嚴要求”目標未達到時,就容易產生失落感。為了更大的成功,白領人士往往會更加拼命地工作,忽視與親朋好友的交往,產生孤獨感。
三、工作壓力大。白領供職的單位年輕人居多,知識更新換代快,需要不斷地學習,吸取新的知識與技術,落后就意味著被淘汰,也許就會失去工作。長期處在白熱化競爭氛圍中的白領,心理經常極度緊張,致使情緒跌宕。當無力忍受這種超負荷的精神壓力時,往往會失去自控力。
四、家庭、婚姻問題。工作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價值取舍、感情投向都可能隱藏和引發家庭危機。即使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社會壓力也可能通過家庭降臨到白領人士頭上。這使許多白領終日郁郁寡歡,有時又心情焦躁。白領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家庭,造成婚姻的問題較多,夫妻關系緊張。年輕時兩個人都忙于工作,沒有時間要小孩,等事業穩定下來后,年齡已大,丁克家庭比較多。
白領人士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
一、適當放慢工作節奏,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如果被緊張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最好立即把工作放一下,輕松休息一下,盡量讓精神上繃緊的弦有松弛的機會。規律安排生活、學習和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或目標,并適當留有余地。
二、注意培養良好的心態,不要刻意給自己樹立太高的目標,以減少壓力。在不順利的時候,可暫時脫離不良環境以轉移注意力,壓力過多了會損害心身健康。學會為自己卸包袱,加強心理修養,養成作自我心理分析的習慣。面對社會競爭,務必量力而行,要敢于降低自己的要求,使自己保持一定的彈性。對于年輕白領來說,這個階段的壓力會很大:工作、購房、擇偶、生育……每個人都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當條件不成熟或者能力達不到時,要客觀對待,可以適當延緩時間來完成。
三、正確地評價自己、知足常樂,進行自我調節。人不可缺乏進取心和奮斗精神,但一味地追求成功有可能得不償失。只要盡力了,就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目標,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凡事需量力而行。
四、處理好事業、家庭和親朋好友的關系。家庭的和睦與事業的成功絕非水火不容,它們的關系是互動的,俗話說:“家和萬事興。”親朋好友的關懷和支持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工作上,要腳踏實地;在生活上,要隨遇而安。要建立愉快的生活、工作環境,要有情投意合的朋友,和同事、領導相處融洽,找到一批可以傾訴可以給予幫助的人。
五、有遭遇挫折的心理準備。現代社會的高效率必然帶來高競爭和高挑戰,對于由此產生的某些負面影響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免得遭遇挫折、失敗時驚惶失措,加重壓力。同時,心態要保持樂觀豁達,在逆境中尋找機遇,積累經驗。
六、豐富個人業余生活,培養個人愛好,多參加運動,鍛煉身體。生活情趣往往使人心情舒暢。調節生活節奏,從單調緊張的工作中擺脫出來。運動能有效地增強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且能促進腦細胞代謝,使大腦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提高工作效率。每天可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或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七、學會宣泄。一個人的健康是要達到身體上、精神上的完善狀態,如果覺得自己的心理壓力過大,心理咨詢是尋找解脫的良策。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可以通過運動、讀小說、聽音樂、看電影、看電視、找朋友傾訴等方式來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緒,也可以找適當的場合大聲喊叫或者痛哭一場。心理學家指出:痛哭也是一種自我心理保護的措施,能使不良情緒得以宣泄和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