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投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漢亞就非典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應客觀地看待非典對經濟的影響,不能悲觀地夸大非典的影響。
張漢亞說:這首先取決于對非典影響時間的估計,根據非典的傳播周期和國家采取的措施效果情況看,如果第三季度能基本恢復正常的話,非典的主要影響就在第二季度。從影響面看,非典的發生主要是對旅游、餐飲、旅館、會展、娛樂、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經營和運行產生直接的影響。目前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34%左右,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80%左右,且服務業在中國第三產業中的比重只有2/3強。所以從影響時間和影響面綜合考慮,非典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估計在0.5-1個百分點中間。
目前,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動機是占國內生產總值45%左右的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雖然也受到非典的影響,但影響面和影響程度都比較小。由于人們對非典的防范,一些第二產業的商品交易、物資供應、招商引資等活動被推遲或停止,一些企業的生產活動不能正常進行,直接影響到這些企業的經濟效益,待業人數有較大的增加。但今年以來,第二產業表現良好,其中汽車業和電子信息產業增勢迅猛。即使5月份,大多數中、西部地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勢頭仍不減,國內私人和國有工業生產正常,沿海地區的外資帶動型工業持續增長,即使在非典已造成影響的4月份,外資仍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
具體到非典對幾大產業的影響,張漢亞認為,第二季度的GDP受非典的影響較大。首先是第三產業,與旅游相關的景點、餐飲、旅館、交通運輸等收入損失估計在40%左右,其中5月份的損失超過70%;其它第三產業的損失在5%至10%,預計第三產業增加值將比上年同期下降10%左右;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受其影響,增長幅度比第一季度有所下降,預計第二產業的增幅為10%左右,第一產業增幅為3%左右。
非典對農業的影響主要是農產品的銷售,從目前情況看,受非典影響,現在餐飲業都不太景氣,一些高檔的農產品的需求減少。第一季度農業增長3.5%,而第二季度農業只能增長3%。此外,農民工因不得不大批進城,外出打工收入將要減少。
非典對一般的工業生產影響較少,特別是對生產資料產品銷售的影響相對較小。非典對消費品銷售量的影響是有增有減,如一些食品、口罩、消毒液、電風扇、自行車、小轎車等銷售量增幅大,但彩電、空調、洗衣機等可能熱銷不起來。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主要是客運方面,對貨運的影響有限。電信方面,由于非典的影響,業務量大增,電子商務明顯升溫,網上交易、商品配送、遠程服務的發展加快。接觸人數比較多的服務業,如浴池、美容美發等影響比較大,營業量肯定下降。
張漢亞認為,非典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不大。由于國家要求建筑工地堅持施工,因此對當前在施的項目影響不大,但非典使一些投資項目的前期工作中斷或推遲,而影響到第二和第三季度的新開工項目數量的增長,將對包括外商投資在內的投資量增長有一些影響,但一般能夠在下半年補上去。
對于今年全國經濟發展的既定目標是否能實現,張漢亞認為:為了應對非典對經濟的沖擊,中央提出一手抓防治非典這件大事不松勁,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國務院還專門就抗擊非典、保證經濟穩定增長提出了八項措施。跟著,溫家寶總理又提出要著力抓好六項工作。這八項措施、六項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提出也是非常及時的。我們國家市場廣闊,經濟增長空間和回旋余地大,如果能按照中央的部署,貫徹落實國務院提出的對策,特別是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和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對受非典沖擊較大行業的扶持政策;做好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工作等,這些工作搞好了,對減少非典造成的損失,實現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是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的,年初中央提出的7%的增長計劃會如期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