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奎
下雨天外面真美。雨絲落在樹葉上,落在花草上,落在馬路上,雨點打著小傘,清涼浸潤著心肺。雨中的那份靜,向四面八方擴散著,又緊緊地圍攏過來。或者干脆不打傘,一任雨點落在頭上,落在衣服上,讓發絲掛上串串珍珠,讓衣服把身體裹緊,好暢快啊!
雨帶著勃勃的生機和張揚的個性,使人時時感受到它的年輕和沖動。對著這樣瀝瀝的小雨臨窗而坐,或獨處,或邀二三知己,手里只需一杯熱茶,讓人隨時都能捧起來啜一口的清香。透過似有似無的雨簾,看淡淡的遠山,輕移的雨云,聽屋檐下鳥雀對著如詩如夢的細雨呢喃,吸一口和著青草味濕潤泥土的芳香,悠長的思緒便越飄越遠。這時候,無須交談,只需用雨過濾后的心靈去感受,感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博大,感受“小樓一夜聽春雨”的恬適,感受“江南人留客不說話,任憑小雨沙沙下”的細膩,當然,也可以在往事彌漫的記憶中去回憶曾有的幸福或悲傷。
我并不是從小就愛雨的。我曾怨恨過它,詛咒過它。那是早在農村老家,一下雨屋子就漏水的時候;灶間的柴草淋濕后黑煙漲滿小屋的時候,一下雨小路泥濘粘掉我鞋子的時候。尤其是1989年,我高中畢業,要到五六十里外的縣城去高考,正趕上下雨,我的心沉沉的。雨點不像落在地上,倒像打在我的心上。
那天,天剛蒙蒙亮,我挎著一個小包,披著一塊塑料布,走在蒼蒼茫茫的雨中,村莊、樹木、田野都被罩在水中,舉目茫茫,無邊無際。我詛咒上天,立志去抗爭。我鼓勵自己,從路邊的田里找了一顆高粱秸作拐杖,探著水的深淺走。摔倒了,爬起來,還是往前走,走呵走呵,在夜幕將臨的時候,終于走到了考點。那時的我是一身雨水,一身泥漿,一身疲勞,卻又一身輕松,一股豪氣也隨之產生。也許是雨水給我了靈氣,我的考試很順利。
從那以后,我不再怕雨中趕路,也便開始了風風雨雨的生活。那些在雨中辛勤奔波的人們,便是我這些年來濃縮的影子。從那以后,雨成了我生命的歌。也是從那以后,我開始喜歡下著霏霏細雨的日子,喜歡那滴入心尖的淡淡的情愫,幽幽的意蘊。在絮絮叨叨的滴瀝中,在密密麻麻的編織中,一切的荊棘都化作了潔凈的白蓮花。
細雨之中,我生出了許多感悟,對生活,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