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明 朱衛東
敲定戰略
初見丁勝兵,感覺到他是一座山。性格、氣質、形象,跳動的詞匯,動態地展示了他的威武之形,儒雅之風。他檢察長出身,長期從是反貪工作,有著檢察官特有的果敢和剛毅;他是文人,長期從事領導工作,有著敏捷的超前思維和高超的領導藝術。正是這種兼容并蓄的性格特色,鑄就了他迷人的個性,奠定了他成就事業的基礎。
2003年3月,他挑起宿松縣人民法院院長的重任。他那時只想到兩點:壓力和責任。的確,丁勝兵站到一個浪尖上。從上任那天起,丁勝兵就在研究宿松,研究法院的工作。
突破口必須從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入手。通過民主推薦、考試、測評,一批年富力強的基層審判骨干,走進法院領導崗位。緊接著,領導班子縱橫全縣所有基層法庭,很快出臺隊伍建設、基層法庭建設、審判工作的意見規定,形成了宿松縣法院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
強化隊伍建設
丁勝兵談話直逼要害。政治合格,業務過硬,是法官隊伍建設的重頭戲。于是,以制度的執行落實為切入點進行隊伍建設工作。從形式到內容,從制度到考核,宿松縣人民法院政治業務學習走得實,走得好。始終堅持學習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開展“雙爭創”、“一教育三整頓”和“四服務”活動,不斷增強廣大干警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市場主體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的意識,以良好的工作作風營造優良的法治環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同時,狠抓崗位培訓,積極鼓勵干警自學,并定期組織庭審觀摩和業務交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法官的業務技能。
完善用人機制
一個單位,因人而活,因人而興。人才,是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
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宿松縣人民法院構建了一整套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使得一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法院推行了審判長和獨任審判員選任制,通過公平競爭、嚴格考核,選任了一批政治業務素質過硬的審判長、獨任審判員,使審判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強基固本
為全面提升法院整體隊伍素質,夯實法院基礎工作, 提高基層干警的素質是核心,改革和發展基層法庭是重點。
打兩個硬仗,為的是塑造形象,它所蘊含的深層含義根本上還是發展。于是,進一步明確了基層法庭思想、組織、業務和作風建設的目標、任務、措施,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基層建設格局。院黨組建立了基層工作聯系點制度,黨組成員經常深入基層,開展調研,指導工作,解決問題。
按照布局合理、方便訴訟的原則,把全縣法庭進行調整撤并,基本實現了設置合理化、管理規范化、工作制度化的目標。同時建立并完善了各基層法庭的政治業務學習、黨風廉政建設、審判管理、公物管理、值班考勤等規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法庭管理制度。
突破執行難
執行難,難在執行是法院工作的“牛鼻子”,難在執行是群眾評判法院工作的標準之一。
丁勝兵院長莊重承諾:堅決突破執行難。
丁勝兵深諳,執行難,難在執行機制、執行方法的構建上,難在執行力度的強化和執行裝備的武裝上。
兩次全院會議,形成了一整套執行工作協調機制,改革了執行工作方法。
2003年5月,宿松法院開始“執行會戰”,集中攻堅。沉積8年的石宣保房產多次重復抵押貸款“骨頭案”被一日執結。
石宣保一案,法院抽調40多名干警,自備快餐,歷時一天,終將不動產查封,同時拘留1名妨礙執行公務的違法人員。執法中先后有2名干警負傷。石宣保一案的執結,在宿松反響強烈。
改革審判方式
“公開、公平、公正”,是審判工作永恒的主題。改革審判管理模式,改革審判運行機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載體。
立案流程管理改革,首當其沖。立案庭對所有案件進行統一審查登記立案,統一確定主審法官和書記員,統一排期開庭,統一限定結案時限。并限定法官與當事人直接接觸。同時,建立立案大廳,實行一站式服務,立案時間大大縮短。
改革在不斷深化。立案庭嚴格審限跟蹤。立案后,立案庭對每件案件開庭、評議、宣判等各個環節的審限執行情況,進行分段管理,全程跟蹤,催辦督辦。超期結案,按規定追究責任。
抓住了關鍵,問題就迎刃而解。“人情案”、“關系案”從源頭切斷。立、審、執、監得以嚴格分開,案件質量大幅提高。
職業法官建設
對法官的職業化建設,丁勝兵有一種深刻的理解和獨特的視角,并表現出強烈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他認為,法官是一個崇高而特殊的職業,擔當著神圣而又艱巨的責任。作為現代法官,應時刻警醒自已,銳意進取,不斷創新,。
丁勝兵院長強調,法官的職業建設,政治思想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是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同時,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完善制約機制,強化審判監督;強化案件查處,嚴格責任追究;增強群眾意識,切實轉變審判作風;增強形象意識,恪守職業道德。
宿松縣人民法院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好戲還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