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憶
人們越來越喜歡仙鶴了。如果說蝙蝠象征著福至心靈、鹿象征著官運亨通、龜象征著長命百歲、喜鵲象征著喜事臨門,那么,仙鶴身上則包蘊著福、祿、壽、喜以及所有的吉祥意義。是啊,人人都想成功,如果能得到德才兼備的助手就意味著擁有爭取成功的最大力量。古往今來,欲成大事者必以多得助手為第一要義,老板們夢寐以求的當然是舍之其誰的仙鶴式的人才。所以,古有周文王訪姜子牙,今有劉備請諸葛亮。
為了做一個仙鶴式的人才,諸葛亮繼續向他的岳父兼老師請教:“您說的勇敢部屬的第三個層面——勇于挑戰——是什么意思呢?”
黃承彥說:“勇于挑戰意味著勇于接觸領導、積極提供方案以及勇于提出異議。首先,勇于接觸領導就是一項值得稱贊的品質。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把領導者比喻成獅子、老虎之類的猛獸,而且有‘伴君如伴虎的民諺。這是因為由于管理的需要,領導者擁有不可侵犯的權威,部屬在領導者面前如有任何閃失,都會斷送自己的前程。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勇于接觸領導,就可以通過與領導之間積極的互動,來提高我們掌握自己命運的信心。所以,我鼓勵員工勇于用正確的方法去接觸領導和增加接觸領導的機會。”
諸葛亮一聽到方法論,連眼睛都放光了:“您快說說,與領導接觸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黃承彥說:“我知道你會要這個東西,早就為你準備好了。”一邊說,一邊到書房拿出一冊筆記本,翻到第x頁,遞給女婿看:
增加與領導接觸的機會的八句箴言……………………
●要求增加接觸機會之前,必須讓領導者感到每一次的接觸都有價值。
●必須高度重視溝通上的技巧。如果我們在表達上有缺陷,過于冗長或艱澀,或易于產生誤會,就很難引起領導者對我們的興趣;相反,還很可能引起領導者的反感。
●選擇重要的主題,并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成功地實現領導接觸的基本條件。
●為領導者提供建設性、啟發性的談話,讓領導者感到大有收獲。若能做到這一點,領導者會非常樂意和主動地跟我們接觸。
●坦率直言的態度能贏得領導者的信任,因為他身邊通常都是溜須拍馬之徒。
●即使是創意十足的領導者,也喜歡別人為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選擇方案,這樣我們就可以和領導者共同尋找絕妙的點子和構想。
●我們還應該了解領導者最喜歡的溝通方式,例如交談、書面溝通、舉證、引經據典或親眼目睹等,如此才能善用每一次的接觸機會。
●成功地接觸領導者,不僅意味著對領導者的關心和支持,而且意味著獲得領導者對我們的支持,這樣我們就能夠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
諸葛亮看完,對老丈人簡直敬佩得五體投地,說:“爸,我可以把它抄寫下來嗎?”
“你先別忙抄寫。”黃承彥談興正濃,說:“接下來說到了做一個勇敢部屬的最重要環節,即:勇于向領導者提出異議。”
諸葛亮咬著鋼筆,點點頭說:“是啊,向領導者提出不同意見的確是相當危險的事。所以,很多人認為,聰明的員工會避免反對領導者。”
黃承彥說:“那是一種所謂的‘聰明,而事實上是一種自私、愚昧和短視。因為,如果領導者無法了解自己的錯誤,就會把整個組織帶向一個更加危險的境地。我堅持認為,一個稱職的部屬應該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來幫助領導者改正錯誤的決定或落后的管理模式。我再來跟你講一個小和尚的故事,你看看他是如何成功地幫助領導改正錯誤的。”
小和尚的背………………………………………………
一個微涼的初秋晚上,小和尚悟空在禪院里四處散步,忽然發現墻角擺了一張高腳椅子。他心想,這一定是有人不守寺規,趁黑夜翻墻出去游玩了。
夜深人靜的時候,果然有人由外越墻而入。小和尚驚訝地發現,那人竟是師叔、本院的執法僧惠明。
小和尚一連觀察了幾天,他想:“不能讓這種事繼續下去了,我必須想一個好辦法來制止他”
等到夜幕再次降臨,執法僧重施故技。小和尚將椅子搬到一旁,彎身蹲在原處等候。不久,惠明師叔翻院墻回來了,他發現腳下有些異樣。原來,他踩的不是椅子,而是小和尚的背脊。
“悟空,怎么是你?”執法僧頓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小和尚調皮地說:“師叔啊,你把我踩痛了。”然后,他若無其事地晃了晃腦袋,徑自睡覺去了。
從此以后,惠明再也不敢翻院墻出去夜游了。讓他奇怪的是,好像沒有任何人知道那天夜里的秘密。多少年過去了,惠明從執法僧做到住持,最后成為一代宗師,可他總也忘不了腳下踩過的小和尚的背。
黃承彥講完故事,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領導者也會犯錯誤,這很正常。但是,領導者犯錯誤和一般人犯錯誤的影響不一樣,他會影響到一個組織的未來,也關系到每一位員工的職業前程。所以,稱職的部屬應該勇于面對領導者的過錯,勇于挑戰領導者的過錯。在危機面前,一位優秀的部屬往往會表現出力挽狂瀾的勇氣和春風化雨的智慧。”
諸葛亮感嘆說:“那個小和尚雖然背負一腳之痛,卻造就了一代宗師,也是功德無量啊!”接著,他又問道:“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領導者都能像惠明那樣幡然悔悟的。假若小和尚遇到的是個執迷不悟的執法僧,他那一腳之痛豈不是白挨了?”
黃承彥說:“你不要忘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個優秀的自己。無論執法僧是幡然悔悟或執迷不悟,小和尚的善舉都值得我們敬佩。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我們也一樣,永遠不要為自己的善舉感到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