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緒斌 王華劍
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知識在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為全球經濟體中的最活躍因子——跨國公司,首先認識到知識的這種重要性。隨著知識在企業中地位的上升,知識管理也就應運而生。
跨國公司知識管理的特點
一般跨國公司都具有規模較大、跨國經營的性質。其知識管理相比一般的內向型企業,具有從戰略性、全局性考慮知識資源充分利用的特色。
1、將知識管理提升到戰略地位的高度。跨國公司把知識管理作為公司戰略的一部分,通過設立知識總監(CKO)職位,將知識管理納入到組織整體的綜合性戰略計劃之中,一般以制度化方式推行知識管理戰略計劃。
2、力圖使知識的轉移達到最優化。企業通過建立知識庫,儲存和整合獲取的相關知識,并使員工容易從中獲取。在企業生產的產品和服務中,融入知識,以求縮短生產周期,降低成本。跨國性企業一般依靠團隊精神、客戶關系和網絡設施達到知識的有效轉移,并且還采取多種鼓勵手段促進知識轉移活動。
3、實行以客戶為重點的知識戰略。跨國公司在起始階段就注重對客戶端的知識管理,通過獲取、開發和轉移客戶的內在需求、偏好和業務情況等方面的知識,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企業對客戶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4、樹立企業員工知識共享的文化。企業使每個員工認識到知識對他們工作的重要價值,使員工建立起對識別、保持和擴展自身知識、知識創新和知識共享的責任感。一些跨國公司把員工之間的知識共享與個人業績評估體系結合起來。如惠普公司通過各種精神和物質激勵手段鼓勵員工積極將個人知識轉化成企業共有知識,使隱性知識顯性化,并將這種貢獻放入到個人業績評價中,形成惠普公司內部濃郁的共享氛圍。惠普公司因此受益,其產品也得以不斷推陳出新。
5、強調從知識創新開始變革。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是企業競爭優勢的現實基礎。不同的企業都有其不同的進入知識管理的初始領域,結合自己的經營管理狀況開始變革是企業的最佳選擇。如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GE)把電子商務引入業務領域,是希望通過電子商務帶來的知識管理思想改造原來的各項業務模式。是為了及時把握和參與這些變化,通過在銷售、購買、投資業務以及內部程序等方面的變化,繼續在“更快、更好的使客戶滿意”方面保持領先,從而保持企業發展的活力,鞏固其領先地位。
知識管理在跨國公司中的作用
跨國公司中的知識管理并非是一個獨立存在的體系,它融入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
1、物流管理中的知識管理。現代企業的物流管理最直接體現在供應鏈管理上。一般情況下,上下游企業的銜接是建立在知識、信息、能力分布不均衡的平臺上。建立有效的知識管理,將達到充分的知識合作、信息合作及優勢互補的能力合作,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信息共享,將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創新能力。生產個人計算機的戴爾公司即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零庫存”是戴爾高效物流管理的標志,而實現這個目標,戴爾依靠的是知識共享。不具備計算機生產的專有技術,但擁有暢通物流渠道的戴爾,可以使上游企業隨時了解其產品的需求情況。因此,上游廠商在戴爾生產基地旁設立倉庫,也就不足為奇。
2、客戶管理中的知識管理。跨國公司的客戶管理與傳統的企業銷售體系不一樣,它是一種網絡型的關系,體現企業、客戶的互動與合作,企業不僅銷售給客戶商品,而且提供知識、信息及附加利益。如生產復印機的施樂公司,其銷售人員是一年換一個客戶。每當第二年時,銷售人員就要面對新的客戶,其中的知識損失可謂巨大。后來,施樂公司建立了一客戶管理系統,其中不僅包含了客戶每筆交易的情況,還包括客戶的個性、脾氣、喜好、習慣,甚至小孩的姓名。如果與客戶交往中發生了不愉快,銷售人員也必須把事情的背景記錄下來,施樂公司派專人負責處理。通過共享系統,施樂銷售人員將客戶的個人知識變為共享知識,減少了企業的重復支出。
3、公共關系管理中的知識管理。跨國公司經常在遠離本土的國家和地區經營,任何對外界公共關系的不當處理,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跨國公司對東道國及本土公共事務中的處理經驗、方法,如能及時交流、共享,則可妥善地消除企業面對的敵對環境。對公共關系管理中的知識進行有效地梳理,可保證企業公共關系政策的一致性,同時也有利于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
4、財務管理中的知識管理。具備一定的財務知識是對跨國公司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但要使財務管理發揮真正的作用,則必須使其達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制定完整、完善、準確的財務報表,必須要有業務部門的配合。為保證其準確,要有一定的公開化,要有一定的激勵措施,使財務人員愿意貢獻自己的私人知識。建立知識庫,將使財務信息更完善,財務管理更有效率。
對我國企業的啟示和建議
知識管理這一新興的管理模式,已逐漸成為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重要管理模式。作為處于世界經濟迅速變革之中的中國企業,不可能也不應當回避這一現實。如何立足當前,去研究和探討我們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是目前的首要問題。
1、樹立新的觀念,重視企業的知識資源。根據時代的發展潮流,不斷研究和探討企業中新的問題,為企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管理模式不能僵化、固化,要善于接受新思維,新觀念。
2、重視知識管理,轉移管理重心。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企業經營環境的改變,知識資源日益成為企業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企業財富的創造更多地依靠知識。如何有效對這一“新”的生產要素進行管理,以期發揮最大作用?我國企業與外國企業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如果我國企業首先樹立起知識管理的觀念,轉移管理重心,積極探索,很有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知識管理方法。
3、提倡企業創新,增強競爭優勢。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知識創新,提倡企業成為“學習性組織”。在不斷整合舊有知識的基礎上,挖掘新的知識。我國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一契機,使用知識管理的模式,促使企業積極創新。
4、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是把人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聯系起來,以人的發展促進和帶動企業的發展。知識管理是傳統“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現代表述。我國企業應始終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其中,努力探索適應自身特點的有效管理方法,為企業員工創造一個良好的管理氛圍,激發員工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人與企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