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陽 陳國平 孫紅林
地處鄂、皖、贛三省結合部的龍感湖農場系1956年經國務院批準圍湖墾建的一家省屬農場。
近年來區黨委、管委一班人以資源換資本,以產權換項目,以存量換增量,以開放促開發,強力打造紡織工業城,取得明顯成效。
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重塑龍感湖嶄新形象,區委、管委領導始終把加快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建設紡織工業城抓招商,圍繞產業化經營抓招商,圍繞資源優勢抓招商,形成引資潮、招商熱。一是創優政策環境。區四大家領導把60%的精力放在招商引資上,每次出臺招商新政策都認真征求外商的意見。先后制定了“五個放棄、四個落實”的優惠政策。發放收費明白卡,統一收費項目和標準,嚴禁“三亂”行為。二是創優治安環境。區政法委、紀委等部門在嚴厲打擊“四強四霸”的同時,對外資企業全部實行掛牌重點保護,對有伸手吃、拿、卡、要、擾、詐行為的,一律嚴肅查處,外資企業老板有權拒絕。三是創優服務環境。推行小政府大服務,對區外客商來區投資創業的,一律實行“保姆式”、“一站式”服務,使外商不進機關門,事也能辦得成。為改善外資老板的生活、生產、工作環境,區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又擠出500萬元資金,在外資工業園內興建了24套別墅式招商樓,供他們使用。一座35千伏變電站和一座自來水廠也正在興建之中。
隨著龍感湖招商環境的創優,一批批企業老板紛紛踏向這片希望的熱土。2002年先后有香港永亨行有限公司投資的黃岡市兆文制衣有限公司、香港安浚公司獨資的裕龍針織廠、浙江蒼南長源貿易有限公司投資的黃岡長源紡織有限公司紡織深加工項目落戶龍感湖,規劃總投資為1.83億元,其中兆文制衣投資500萬元的項目、裕龍針織投資2000萬元的項目已正式投產;投資1.2億元的長源紡織深加工系列項目正式投產后,年創產值5億元,實現利稅3000萬元。
只求所活,不求所有。為加快國企脫困,龍感湖以產權為重點,推行了“四個一批”和“兩個轉換”改革,通過破產、兼并、拍賣和置換等多種形式,引私人公,國有退出,努力引導區內企業與外界企業合作,利用現有的廠房設備、人力資源和產品市場等,采取股份合作、承包租賃、合作經營等形式,掛靠大公司,依附大集團,實現低成本擴張。先后將原一棉閑置廠房和造紙廠一車間以優惠價租賃給浙江長源貿易公司和香港偉基公司,成功引進了2300萬元的1.5萬紗錠改造項目和3300萬元的亞麻流紡紗和印染項目。為使湖北雪龍集團運行效益得到提高,產品質量得到優化升級,產業鏈條延長增粗,又引進武漢卓爾集團,以實現“分塊承包,分片突圍,整體搞活”為目標的改革機制。
2002年以來龍感湖招商引資再創新高,實際到位資金4500萬元,落實資金1.2億元,協議資金1.9億元,正式投產的項目有9個,其中80%資本都投在紡織行業上,區內紡織廠家也由雪龍、長源、裕龍3家發展到7家。一個具有10萬錠紡紗規模、100臺大圓機紡織能力、1000噸染色布產量、35萬件紡織內衣,從原棉生產到紡紗、織布、印染、成衣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的鄂東紡織工業城正在龍感湖大地上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