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勇
頭昏眼花可由多種疾病引起,但最多見的是氣血不足,特別是血虛的人。血虛是指機體營血不足而出現的虛弱現象,多因臟腑虛損、化生精血功能減退所致。除了頭昏眼花外,還表現為面色萎黃、唇舌爪甲無血色、心悸怔忡、疲倦乏力、手足發麻等。血虛與現代醫學的各種貧血和血液病相關,但中醫診為血虛者有時檢查血常規可以正常。
對血虛引起的頭昏眼花者,要選食有補血作用的食物,如龍眼肉、香血糯、動物血類(豬血、鴨血、羊血等)、桑椹、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h、豬肉、羊肉、牛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花生、葡萄、牛筋、羊骨、雞蛋、黃鱔、紅棗、黑棗、黑芝麻、鴨肫肝、烏骨雞等。制作藥膳時可選以下中藥,如當歸、制首烏、熟地黃、枸杞子、阿膠、三七等。如果血常規顯示有貧血時,還應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香菇、蘑菇、黑木耳、發菜、藕粉、菠菜、豆腐皮、小香干、蕨菜、蔥莖、芫荽、地衣、竹筍、腐竹、扁豆等。為了起到更好的補鐵作用,使鐵質的吸收更快,還應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黃豆芽、西紅柿、橘子、紅棗、刺梨、獼猴桃等。在飲食上還應注意補充蛋白質,如禽畜肉類、魚類、蛋類、奶類、豆類及豆制品等。少吃辛辣燥熱的食品,如辣椒油、胡椒、鹿肉、驢肉、花椒等。
血虛引起的頭昏眼花,主要表現在心血虛和肝血虛兩方面,現將其飲食治療分列如下——
1心血虛:因心血虧虛、血失濡養而出現頭昏、眼花、心悸、健忘、多夢、面色萎黃或蒼白、疲乏無力、手足發麻、唇色淡白、脈搏細弱等。一般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腦供血不足、貧血病人所出現的頭昏眼花癥狀。治療原則:養血安神。
(1)桂圓蓮子紅棗粥:桂圓肉、蓮子各15克,紅棗10個,糯米100克。蓮子先用水泡發,紅棗去核,然后與桂圓肉、糯米一起人鍋,加水適量常法煮粥。蓮子軟酥、米花粥稠時即可服食,早晚各1次。連服半月。蓮子補氣益腎固精、養心安神、健脾止瀉,與桂圓同用,益氣生血、氣血雙補。大棗健脾補氣,糯米溫胃健脾、益肺止血,均有助益氣補血。
(2)菠菜魚圓湯:鮮魚圓250克,菠菜150克,豌豆苗或菜心25克,火腿肉、水發香菇、熟筍片、精鹽、味精各適量。雞湯750克。魚圓人鍋加水先加熱,水近沸時加入半手勺冷水及菠菜,不斷將魚圓翻轉,沸時再加清水,如此3~4次,以小火養熟,然后移入雞湯鍋中,加精鹽、味精及豌豆苗或菜心,再將熟筍片、水發香菇、熟火腿一起加入。稍滾即可服食。本方魚肉為君,菠菜為臣,余品為佐使,益氣補血作用較好,可常用。在臨床應用時,添加鴨血或豬血,效果更好。
2肝血虛:頭昏眼花,眩暈耳鳴,面色無華,爪甲不榮,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婦女還常伴有月經減少,甚至閉經。治療原則:養血補肝。
(1)雞、鴨血湯:雞、鴨血及雞、鴨肝、心等內臟。鹽、味精、蔥、蒜、姜、雞油等調味品。用量不限,可自行調配。先取雞、鴨肫放在旺火沸水鍋內煮約3分鐘,斷生時撈出修去邊皮。凈肝在溫水鍋內煮沸,改用小火煮1~2分鐘,斷生時撈出。凈心放人沸水鍋中待再沸時即撈出。凈腸掛在長竹筷上,浸入沸水燙一下即取出。燜蛋在溫水鍋內煮到全部凝結、熟透撈出。肫、肝、心都切成細條,腸剪成短段,燜蛋切成小片,熟雞、鴨血塊切成小丁,在沸水中煮,加紹酒,撇浮沫。吃時,將內臟放入漏勺,入沸水中燙熱,倒入碗中,加精鹽、味精、燜蛋,再取血丁加湯,淋上雞油,調味后即可服食。本品養肝補血,治血虛頭昏效果明顯。
(2)動物肝粥:豬肝、羊肝、鴨肝等均可,用量150克,粳米150克,姜、蔥、油、鹽適量。肝洗凈切成小塊,與大米一起加水常法煮粥,肝熟粥稠,適加調味,即可服食。每日1劑,分早、晚服。本品以肝養肝,主治肝血不足引起的頭昏、眼花、視力減退,包括貧血、慢性肝病引起的頭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