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術成
蒲松齡是我國清代杰出的文學家。他所著的《聊齋志異》是我國文學史上成就極高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故事情節曲折離奇,膾炙人口。他博學多才,不僅精通詩詞、文賦、傳記、戲曲,而且還精通醫道。他對中醫的四診、八綱及一些診斷要法、疾病治療、藥用知識等都有獨到的見解,而且還能將醫學知識以通俗的語言或以文學的形式來進行闡述,這在我國歷代文學家中也是不多見的。
蒲松齡長期生活在一般老百姓中間,對群眾缺醫少藥的情況知之甚深,因此他不顧自己年高體弱,以通俗易懂的俚曲形式寫成《草木傳》(又名《草木春秋》、《藥性梆子》)一書,傳教于當地民眾,“以備鄉鄰之急”。全書共分十回,都是用中藥藥名為回目,如梔子斗嘴、佗僧戲姑、紅娘賣藥、甘草和國等。全書內容從甘草令子為其女菊花請黃芪醫生前來治病開始,到甘草輔助全石斛打敗侵犯中原的番木鱉立功受封為止,用生、旦、凈、丑等角色將藥物人格化,情節故事化,利用戲曲說唱賦詩等特有的形式,闡述了很多常用中草藥的性味、功用、藥效、主治以及配伍禁忌、加工炮制等知識。如密陀僧桅子唱道:“能治雀目夜明砂,清熱利水海金砂,鎮心安神有朱砂,和胃安胎用神砂?!睏d子斥山慈姑時唱:“善治頭痛蔓荊子,吸去滯物蓖麻子,驅風除濕蒼耳子,能治脅痹白疥子?!逼阉升g還以通俗的語言,賦體的韻文寫下了《傷寒藥性賦》,為后人學習東漢名醫張仲景的《傷寒論》架橋鋪路,他說:“仲景有百十三方,用藥總八十九味,能因藥而思方,自神理之可會。”并對其中八十九味中藥的寒、熱、溫、涼、升、降、浮、沉等藥物性味和功能進行了闡述。
傳說蒲松齡治好了一個患有頑癥的病人,病家為了感謝他,特地送了一塊匾,上書“一代時醫”,但卻將“時”誤寫成了“詩”,變成了“一代詩醫”。家人也未注意,就將此匾懸掛門首。一日,某秀才途經此地,看見此匾不免心中思忖道:“蒲松齡也太恃才傲物了,寫幾首小詩倒還罷了,若說能為詩治病,古今未聞也。我今天倒要向他討教討教?!庇谑沁~步進了蒲宅。蒲松齡見有客人,立即出門相迎,請坐獻茶。二人寒暄過后,秀才道:“聽說蒲公能為詩療疾,晚生不揣冒昧,特地前來討教?!逼阉升g頓知他的來意,也就不客氣地說道:“足下倘有詩作罹患小恙,不妨讓蒲某一試,若有差錯,還望指教?!毙悴女敿匆髟伒溃骸扒迕鲿r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逼阉升g聽后,略一思索,拿過筆來在紙上一邊寫,一邊說道:“在我看來,這首詩略顯肥胖,應用瀉法縮其身形,讓人們易記易懂,不知可否?”說著將手中的詩稿送上,秀才一看,全詩削去近半,但詩意未改,詩曰:“清明時節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毙悴盼粗每煞?,又吟詩一首:“久早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蒲松齡聲落筆起,馬上改成:“十年久旱逢甘露,千里他鄉遇故知,新郎洞房花燭夜,老叟金榜題名時。”秀才看罷,十分驚喜,忙問:“蒲公,此詩有何病,為何這等改法?”蒲松齡謙遜地說:“醫書上有言,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此詩稍瘦,采用補法,以壯形體也。”自此,秀才方知蒲松齡乃是真奇才,又為自己年輕好勝、班門弄斧而慚愧,連連作揖,退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