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放如
在人的一生中,痛苦總是在不斷產生,又在不斷的消失,舊的煩惱去了,新的煩惱又接踵而來。所以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回避煩惱,而是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碰到新的問題就去研究新的對策,嘗試解決新問題!其實人們就是在不斷克服困難和戰勝壓力中壯大起來的,故當一些消極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逐步離你遠去之時,你也就越來越接近成功了!
心理案例
小文獨自來到心理咨詢室,剛一落座,眼淚就唰唰地流下來,痛苦地回憶起七歲時的一次經歷:有一次,我和一幫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很開心,有兩個七、八歲的男孩提出要玩一個游戲,然后把我們帶到一個無人的地方,要我們這些女孩子把褲子脫下來,其他的女孩子全都給嚇跑了,只有我來不及跑開,被他們脫下了褲子,這時剛好有人經過,兩個男孩丟下我就逃走了……就因為這次七歲時男孩子性游戲的惡作劇,這個女孩從此生活中就再也沒有見到過陽光。她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壞女孩,不敢與人交往,一見異性就臉紅,每天都在回憶那天的痛苦情景,小文最后說:“要是沒有那一次,我的生活該有多好啊!現在一切都完了,一切都晚了,我每天都在自責自悔中度過,誰知道這么多年來我心里有多痛有多苦啊……”
23歲的小路是由父親陪著來心理咨詢的,父親含淚訴說:“我這兒子這么大了,在家什么事也不干,整天就是睡懶覺、玩電游,也不找工作,沒有上進心、沒有責任心,這樣下去我們做父母的該怎么辦啊?求醫生救救這孩子!”等他父親走后,醫生讓小路介紹自己的情況,小路自述如下:我也有過美好的童年,九歲以前我一致過著無憂無愁的日子,學習成績在班上總是一、二名,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好評!三年級下學期的一件意外事件,使我的生活從此掉入了無底深淵。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忘了帶數學書,中途跑回家取書,我猛推開房門,天啊,我媽正在洗澡,我看到了全裸的她(當時條件差,我們家的人都在房子里洗澡)!恰好父親從旁走過,他不分青紅皂白,抓著我就一頓猛打,什么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你這小流氓,你這小兔崽子,我看你要不要臉 ……”
當時的情景,幼小的我哪有解釋的機會,我不知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自此我心理背上了“黑鍋”!爸爸對我不理不睬,我自然就加倍地報復他們,背著書包出門,但不去上課,到外面游玩,父母說什么偏偏就不干什么,與他們對著干,成績當然是一塌糊涂。即使父親后來對我認了錯,我仍然無動于衷,我這一輩子是父母給毀了,我能原諒他們嗎?……
專家點評:
小路和小文可以說都是屬于創傷后應激性障礙的典型例子。生活中危機事件和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在重大事件中,對于一部分心理承受力較弱者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身傷害,因此,心理應激與健康及疾病的關系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創傷后應激性障礙(又稱延遲性心因性反應)是指由于異乎尋常具有威脅性或災難性心理創傷所導致的一種心理障礙,其特點是癥狀可能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的存在。應激源往往具有異常驚恐或災難性性質,如殘酷的戰爭、被強暴、兇殺、地震、爆發性傳染病等等。例如,在二次世界大戰、9·11恐怖事件、伊拉克戰爭等重大創傷性事件后,就出現不少這類障礙的患者。
生活意外事件給人們所帶來的心理創傷。創傷后應激性障礙的臨床癥狀主要如下:
反復發生闖入性的創傷性體驗、夢境重現:因面臨與刺激相似或有關的境遇而感到痛苦,或不由自主地反復回想;觸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反復發生,如目睹死者遺物、舊地重游,或祭日等情況下會感到異常痛苦和產生明顯的生理反應,如心悸、出汗、面色蒼白等。
對與刺激相似或有關的情境持續性地回避:極力不想有關創傷性經歷的人與事;避免參加能引起痛苦回憶的活動,或避免到可能引起痛苦回憶的有關地方;不愿與人交往、對親人變得冷淡;興趣愛好范圍變窄。或持續的警覺性增高,入睡困難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難,過分地擔驚受怕;或對創傷性經歷的選擇性遺忘。
少數患者可有人格改變或有神經癥病史等附加因素,從而降低了對應激源的應對能力或加重疾病進程。有的精神障礙可延遲發生,可在遭受創傷后數日甚至數月后才出現,病程可長達數年。這類患者最好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但系統心理治療對他們也會有所幫助。
心理自助:打開您迷惘的心結
無可否認每個人都帶有過去時代留下的烙印,我們在成長和生活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生理或心理創傷。有的人就會因為曾經有過一塊“傷疤”而耽誤自己一輩子,他們潛意識的想法是:因為我受過創傷,所以我現在只能這樣子,而且永遠也改不了啦!那么,究竟誰給我們這樣的權利,因為有過創傷就可以不再負任何社會責任,就可以沉溺于創傷的痛苦之中而抱怨一切嗎?應該盡快從這些迷惘中走出來:
接受某些無法改變的現實:人生可能總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創傷性事件。因此,不管是誰,我們每個人都得掌握一些自我解脫的方法,學會對自己更寬容一點,甚至要寬恕自己一些無法挽回的重大過失,接受一些無法改變的現實(如失戀、失身、交通事故、親人傷亡等),學會從挫折和痛苦中吸取養分,看到困境和黑暗中的一線曙光,不要讓過去占用今天太多的時間,需要盡早地開始新生活。
過去的創傷經歷是你否認和回避不了的,盡管你不愿意但也必須實事求是地接受它!而不能接受現狀的人就會沉溺于消極觀念之中,如:“假如過去沒有那次就好了”,“如果我小時候的生活沒有那么多痛苦,現在就不必如此這般”,等等。這些想法才是導致你真正失敗的原因,你必須像避免傳染病一樣的態度去避免這些消極想法,而不能接受過去、企圖否認和排斥過去的不幸事件往往是造成現在痛苦的直接原因。
其實昨天的敗局、痛苦已經交給了歷史,又有誰有時間來翻你的舊賬呢?又是誰再來捆綁你,誰給你再施加壓力,誰給你帶來新的枷鎖呢?當然是你自己!我們需要換一種新的角度來觀察問題,萬事從頭越。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鮮開局。去用心體驗吧,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美好的事物。看每天的潮起潮落,看每天的日出日落,雖然生活也同樣有起有伏,但即使是很平常的日子,只要自己心態好,你會感到周圍的一草一木都充滿生氣;我們所做的每一樁小事,自己所達成的每一個小目標,都包含著快樂和幸福!因此,即使別人傷害了你,你也不要永久地生活在傷痛之中!學會鼓勵自己,這盤棋輸了,重下一局吧!
學會承擔責任:沒有人會自甘沉淪、自甘墮落,他們總有各種各樣充足的或自認為合理的理由,他們總會自圓其說,自我開脫。他們慣有的推理方式是:我目前陷入困境是父母的錯,是別人的不對等。推卸責任、不承擔自身責任往往是這一部分人的癥結所在,而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是別人的錯誤造成了對你的傷害,難道我們就只能用自暴自棄的方法來應對嗎?我們就可以因此而回避社會、整天躲在自己的傷痛里過日子嗎?
這樣究竟又是“報復”了誰呢?當然,最終耽誤的還是你自己!所以,不管過去有過什么樣的創傷,我們都要采取積極措施,對自己負責,讓自己及時振作起來,盡快尋找解決難題和走出逆境的有效方法!
編后:小文經過三次治療、小路四次心理治療,他們最后總算醒悟過來。醫生還特別和小路交談,要他學會原諒父母的某些過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情緒沖動之時都可能出現一些非理智的行為,父親打他也是一種無意中的過失,且父親早已承認錯了,因此不要再對此事耿耿于懷。結束治療時,久違多年的笑容再次出現在小文、小路的臉上,看到他們已經恢復了重新生活的勇氣,醫生也在暗中祝福,但愿他們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