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琴 方 明
以下是一則尋找寵物的啟示:
兩天前,我家的“月亮”——3歲的白色京巴母狗在××商場里走失,幾天來,全家人飯不香,覺不安,走遍大街小巷尋找,卻不見“月亮”的影子,如有見著或提供信息者,重金酬謝……電話:……聯系人:……
據零點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沈陽、鄭州、西安8市4 509位普通市民的入戶調查表明,有超過一半的人養寵物或打算養寵物是出于好奇心。他們認,為動物通人性、可愛、活潑、忠實;近兩成的人認為,養寵物可以與人作伴,家人會比較喜歡:也有人認為,養寵物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作為情感寄托,給人以歡樂;也有人認為,可以調節生活,換個心情,從而解除工作疲勞,增進家庭成員的融洽感。
一、養寵物能治療某些疾病
據美國有關專家跟蹤研究表明:養寵物可以治療某些精神疾病。例如:養貓可以治療抑郁癥;養鳥可以治療神經官能癥;養馬可以調治焦慮癥;養魚可以治療緊張型強迫綜合征等。這種療法統稱為“動物溫馨療法”。
去年夏季,某大學二年級的崔小姐因自殺未遂被送到北醫三院救治,這是崔小姐的第四次自殺。當時負責搶救的林醫生會診檢查后,初步認定,崔小姐有嚴重的抑郁癥傾向,于是建議她到心理研究所做進一步的治療。心理研究所的醫生對崔小姐進行病情分析和催眠治療后,決定采取動物溫馨療法。僅僅一個月后,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和指導下,崔小姐已然是換了一個人一樣,不但不再有自殺的念頭,而且和自己飼養的貓咪“琴琴”,還有周圍的病友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崔小姐回家兩周后,醫生到她家里回訪,發現她已經變得熱情開朗、大大方方,不再是那個縮在屋角,不愿和別人交流的小丫頭了。
動物溫馨療法和植物溫馨療法同時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的德國,是情感治療理論的一個實際應用的分支,與植物溫馨療法不同的是,動物溫馨療法的對象大多是女性,而植物溫馨療法的對象卻大多是男性:動物溫馨療法主要針對抑郁癥、自閉癥和自殺傾向患者,其主要的理論依據是激發女性的母愛意識和情感轉移,所以,業內人士電稱之為“愛心療法”。
人類在家中飼養寵物,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寵物是作為非實用性的動物出現在人類家庭中的特殊一族,有著和人類共生共存的自然規律。關于飼養寵物和人類性格關系的研究,最早出現在英國動物保護協會的期刊上,德國心理醫生蒙特首先把飼養寵物作為治療抑郁癥的方法應用在臨床上。1983年,蒙特成功地利用一只名叫列維斯的導盲犬治愈了一名患自閉癥達12年的16歲小姑娘,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那么,為什么飼養寵物可以治療某些精神疾病呢?有資料表明,喜歡飼養寵物的人,通常情緒穩定、情感豐富、富有愛心、熱愛生命,而養成照顧寵物的習慣可以有效地激發人潛在的愛心和忍耐力。有愛心的人會重視生命的意義,能培養出對周圍事物的責任感;有忍耐力的人能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性格,不會輕易被外界的傷害所擊倒,更可以增強自信心和處理生活的能力。
當然,不同的病癥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動物溫馨療法也一樣,不同的寵物飼養針對不同的病患。飼養犬類適宜治療抑郁癥和自閉癥,這是因為犬類天性活潑好動,能夠和人類主動親近,而且通人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能和人溝通。因此,可以有效地平和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狀態,并能夠防止自閉癥患者因與人接觸所造成的恐懼心態。一般情況下,從飼養開始,到病情緩和,只需要30天左右的時間,如果同時得到專業的訓練和心理輔導,或者配合藥物治療,完全治愈抑郁癥和自閉癥,不超過120天。飼養貓類適宜調治有自殺意識的心理疾病患者,貓是一種依賴性很強的動物,膽子小、敏感、精靈、天生頑劣,只和它認為最親近的人接觸,對貓的飼養和養育子女的感覺類似,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因此,可以很好地增強人的責任感。責任感的建立是人格完善的標志之一,自殺意識過強是人格缺陷之一。其他的寵物飼養也有各自的治療作用。
二、養寵物要講公德,亟待加強管理
然而,隨著寵物狗越養越多,狗咬人的事件也逐年增多。據報道,2002年被狗咬傷的北京市民達五萬多人,傷人的背后還存在著狂犬病的隱患。資料顯示,目前北京城區及遠郊區縣養狗注冊數量為13萬只,雖然這個數字比10年前少了許多,但由于一些人為逃避狗稅而私自豢養,因此,京城養狗的真正數目比這個數字大得多。這些“黑狗”大部分沒有經過健康檢查,沒有注射過預防狂犬病疫苗。它們的存在,無疑對廣大市民的健康構成威脅,目前,在一些地方,養狗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據報道:北京市有關部門對20個居民小區檢查,發現在一些樹木下、路面上、燈柱、休息椅上、草坪上等地方隨處可見尿跡,在有些缺乏自律的狗主人帶領下,狗還與人爭搶綠地、飯館、電梯及游樂場地。據報道,一女主人帶著狗進公共浴室洗澡,嚇得他人落荒而逃,而狗主人反而沾沾自喜——正好讓我們慢慢洗;而另一養狗人帶狗乘公共汽車,狗拉稀拉了別的乘客一身污穢,面對此人的責備,狗主人竟然振振有詞:“狗不懂事,您還不懂事?您知道它拉稀,為什么不離它遠點?”盡管北京市嚴格限制養犬,并規定:不得攜犬進入市場、商店、飯店、影劇院、體育場館、游樂場、車站、航空港等公共場所,但還是有人屢屢“犯規”。養寵物應該注意防疫,但有的人覺得我的寵物也不出去,不會有問題。但是,狗不出去人會出去,鞋底有時也會帶菌,從而傳播出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養寵物本身無可非議,然而如果缺乏必要的、嚴格的管理與規范,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要從根本上解決養寵物中出現的問題,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并加大管理力度;而對于一些疏于自律的豢養者來說,加強公德意識也是當務之急。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這道美麗風景何時不再被某些陰影玷污?!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