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工資收入,同樣的家庭人口,卻在“房子、裝修、電器、車子、存款、衣著、小孩投資”等諸多方面表現出來的“綜合實力”有較大的差異,這實質上就是投資理財籌劃和操作結果的差異所致。
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財理念,不斷積累經驗,疏通渠道,并在人生不同階段,掌握投資項目波段操作法,瞄準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是你獲取財富的關鍵所在。
穩扎穩打,步步為“贏”
人們知道,銀行長期存款、買短期國債、買商業保險,這是本金最安全、收益最低的投資。這種投資適合投資渠道少、沒有投資經驗和時間的兩類人:一類是家庭收支很不穩定的中青年人;另一類因商業活動、不定時需要大量現金的企業家,作為分散投資的一種選擇。
風險與收益并存
投資者如果買基金、股票、期貨、企業浮動債券等高流動性有價證券投資,就需要有相當的投資知識和技巧,有相當長時間的“交學費”過程,有比較大的市場風險和失敗的概率。因此,要求自己有穩定的職業收入作后備“現金流。”一般來說,只要你作十年以上的“長期投資”,中途只作“技術性”暫時退出休息,不論開始時成功與否,最終結果: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可以“跑贏”銀行存款利息收入。
這樣的投資起點低,人人都可以參與,再加上具有“高風險、高回報”和“快速兌現”的長處,是已有相當積蓄的年青人和中老年最喜愛的投資項目。
收藏投資應具有一雙“慧眼”
郵票、糧油票、古文物、繪畫、陶瓷、玉石、工藝品等“藝術品”的收藏投資者,不僅需要相當高的藝術鑒賞水平和大筆現金,而且在市場上容易上當受騙,買到“贗品”。平時還要經常性保護與維護,急用錢時不一定能以滿意的價格“脫手”。因此,不適合一般人僅僅是為了“賺取差價”的投機操作。
小本也可“玩玩”房地產
工薪族采用銀行按揭的方式,也可以用幾萬元的本錢“玩玩”房地產。但是,投資者一定要記住,對投資地產所處地段的商業流動領域的未來發展前景的判斷,顯得尤為重要。不然,自己節衣省吃多年下來的積蓄,卻買在“山頂價位”上了,為銀行白打了一輩子的工。
創業者慎“下海”
創業者已經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較好的收入,但不滿足已經到手的財富,重新開始創辦風險更高、利潤更高、發展空間更大的商業公司。
當然,創業者一定要具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競爭力,還要把握好“下海”創業的時機,一定是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已經出現了社會需求的“快速增長”的臨界點時才快速進入,要取得“一擊就中”的成功,并對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把握,從而確定發展方向。
投資者在梳理投資理財渠道的同時,還應掌握投資項目的“波段操作法。”
投資意識要從娃娃抓起
我們應該知道,家庭從中學生階段,就要開始有目的性地培養小孩會掙錢、會理財的意識,讓小孩看一些投資理財的興趣類讀物,適當參加像“集郵交易”類活動。
當孩子進入大學后,要他們參加賺錢和投資的活動。比如孩子讀完大學需要花費5萬元,每年花費12000元,假設讓我們將5萬元的學費作為“本金”投資股市,每年只需1萬元的“投資收益”就行了,相當于20%的收益率。投資股市1年分兩次操作:上半年1次,下半年1次,每次只在上漲行情中途進去,賺到10%利潤就走了,是安全的。如果選擇買基金,選好了每年可以有20%的收益。
在孩子參加工作以后,自己獨立掙錢成家立業,反而經濟壓力更大。一般在前十年,絕大多數人的工資收入較低,主要通過職業上的高升來賺錢,難以通過投資理財的途徑來賺錢。若個別人專事投資行業,哪就“近水樓臺先得月”了。
“五子”俱全,投資的“黃金時代”
進入中年以后,是人生技能、經驗、社會關系最“老道”的時候,娘子、房子、車子、兒子、票子“五子”俱全、無后顧之憂的時候,自己有了數萬元、數十萬以上的積蓄,正是投資的黃金時代,千萬不要聽信教科書上講的要采取“保守投資”策略,應該作一些自己有把握、十分熟悉的投資項目,可參與股票、期貨、寫字間、鋪面、藝術收藏品、合伙辦公司、著作權類無形資產等方面的投資。
老年人的投資策略
進入五十歲的“更年期”后,應該是保守投資操作的時期。由于自己手中有大量現金,擁有公司、企業和房地產,因自己“更年期”心理、生理的原因,不再適合親自投資操作,應采用“借腦生財”的戰術方針,聘請有真才實學的中青年人作自己的代理人,幫助打理公司,炒作股票、期貨,照管房地產。
經濟收入比較差的人士,應該為自己買一些商業保險,特別是退休保險。退休以后,要以“玩”的心態進行高風險少量投資,多作一些藝術收藏品之類的投資。